人生论

读四书提高你的人生境界

发布时间:2020/8/24 12:37:16   点击数:
中科爱心救助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359070.html

点击上方「蓝字」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论语》是一部最古老的做人做事的智慧宝库。《论语》是中国人的经典宝藏,里面记载了许多仁者的教诲、贤者的德行和纯朴美善的心智,蕴含着恒常的、真实的、活泼的道理。它里面所闪烁的,绝不是一时一事的小聪明,而是在前人的成败得失中淬炼出来的经久不衰的智慧。《论语》中的许多话都已成为格言而流传于世,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联合国甚至将“四海之内皆兄弟”作为联合国总部大堂的标语。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人类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世界上人们读的最多最熟的书就是《论语》。可以说,不把《论语》读懂、读通、读透,就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我国,许多仁人志士、才子贤达都把这部经典视作智慧的源泉。因此,读《论语》,可以从中了解并体悟圣人中正平和之道。《孟子》以激其发越

《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的文气极为雄壮,如孟子其人,泰山乔岳。

儒家以孔子发端,孟子畅其源流。朱子以《孟子》次《论语》,是在学者大根大本确立之后,激发其昂扬的志气。

如《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读《孟子》,以激其发越,即是期望通过阅读《孟子》来激发学者乾健不已的精神。

《中庸》以尽其精微

中庸》一书难读,初学者未当理会。需要在其他三书都读完了,于其中道理都有所了悟之后再来读。朱子在《中庸章句》中称其为“孔门传授心法”,“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因此,《中庸》的道理非常精奥,要放在最后来研究。

《四书》的阅读次序,不仅包含了朱子对于《四书》内容的理解,而且也蕴涵了朱子自身立教教人的深意。

关于《四书》具体的阅读原则与方法,朱子曾说:

“讲习孔孟书。孔孟往矣,口不能言。须以此心比孔孟之心,将孔孟心作自己心。要须自家说时,孔孟点头道是,方得。不可谓孔孟不会说话,一向任己见说将去。若如此说孟子时,不成说孟子,只是说“王子”也!

因此,阅读《四书》最重要的原则,便是要“将心比心”。

读者需要用自己的心去体贴孔子、孟子的心。古人古书不会说话,如若任凭自己的私见、偏见去读,最后所得,也只是自己的私见、偏见而已。

所以,阅读《四书》首贵虚心,如此才能看出古人下字的用意,才能领略其精神妙处。

其次,阅读《四书》时,必须要做到“沉浸专一”,每一书都要熟读、精读,要做到“一书不完,不读另一书”。

读《论语》时,如无《孟子》;读前一段,如无后一段。否则的话,读这里,又想那里,纷纷扰扰,无有终始。

第三,看《孟子》的时候,与读《论语》不同,《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

《论语》逐文逐意各是一义,因此需要一字一句的去读,涵咏在心,仔细思索。《孟子》文章则是一大段一大段,首尾通贯,熟读则文义自见,不能象读《论语》时一样逐句逐字的理会。

第四,《四书》中圣人言语的意思一重又一重,需要深入去看。

人们通常只看到第一重的表面意思,便不去追究第二重含义,只有看得到言语的缝罅处,深入进去思索,才能透彻其中的意思。

最后,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点。阅读《四书》要在平实的生活中去体悟领会,要在自己的身心上去著切体认,更要在行为上去努力践履。

《四书》所讲无非都是平平正正的生活。

《四书》的“阅读”不仅仅是“知”,更应当是“行”。

所以,《语类》论读书法的第一句,朱子便说:“读书只是学者第二事。”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扫描上述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1944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