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版本 >> 袁隆平这样的人,放在古代是要被封神的
本文字数: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作者
王耳朵
来源
王耳朵先生(ID:huangzishiba)
呈明朗读,陪你读书看世界。
「风吹过稻田,我就会想起你」。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今天继续与你分享一篇关于袁老的文章。愿你我都能好好吃饭,带着袁爷爷的梦想,继续前行。
呈明书店,愿陪你共同成长~
袁隆平这样的人,放在古代是要被封神的文
王耳朵·主播
冯塬
01上周六,传来袁隆平去世的消息。
经历了上午的乌龙,最终还是在下午的13点07分,从湖南长沙传来噩耗。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原来,爷爷是在等孩子们把午饭吃完,才安心地离去。
袁隆平说,他做了一辈子的农民。我们对他的印象,永远停留在教科书中那个手持稻穗、忧国忧民的老人身上。
但是,我们或许都忘了,爷爷曾是位「公子」。
年9月7日,一个叫「袁小孩」的男医院,乳名「二毛」。
他的爷爷是晚清举人,父亲毕业于东南大学,在政府做官,母亲是一名教师,英文流利。
给他接生的人,叫林巧稚,是中国妇产科的奠基人。
这就是袁隆平来到这个世界最初的模板。
袁父不曾想到,若干年后,这个刚出生的孩子会享誉海内外,并获得这个国家能给予一个科学家的 荣誉。他本可以选择更轻松的人生,却偏偏走上一条充满泥泞的道路。
在那个动荡的岁月中,一个少年经历过国破家亡、看到过饿殍千里,心中那颗「丰衣足食」的种子,早早种下。所以,他才会说: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是他的座右铭,更是他一生的信仰。
02那一年,袁隆平19岁,新中国刚刚成立。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报考了西南农学院。
大学期间,袁隆平曾遇到过两件差点改变他命运的大事。
件,因为 爆发,爱国青年纷纷报名参军。袁隆平不甘示弱,从「选8」的飞行员考核中脱颖而出。
如果不是前线战事趋缓,大学人才不可多得,他可能就直接成了一名空军战士。
第二件事发生在年,贺龙元帅主持的西南地区运动会上。
从小就喜欢游泳的袁隆平,参加川东游泳比赛,拿了 名,后来又代表川东去成都参加决赛。没想到,他被成都的美食诱惑,一贪嘴吃坏了肚子。 比赛发挥失常,只拿了第四名。而前三名都进了国家队。
袁老不愧是「永远滴神」,你永远猜不到他的天赋技能点有多少。
年,大学毕业的袁隆平没有直接从事科研工作,而是被下派到湖南安江农校担任俄语教师,并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在学校做研究。
当时的安江农校有过两个奇闻:
「西红柿树上长出马铃薯,西瓜藤上结南瓜。」
前一个可以忽略,后一个确有其事。
通过嫁接技术,袁隆平实现了这一创举。
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刊《科学通报》发出了一笔拥有划时代意义的稿费。
14元2角8分。那是袁隆平的惊世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稿费。
从此,袁隆平把自己的命运和这个国家的命运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美日相继在杂交水稻领域受挫,袁隆平却憋着一股劲儿:
「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
有人故意拔掉他试验田里的秧苗扔到深井中,袁隆平就直接跳进去打捞。
气候环境不适合做实验,袁隆平就春长沙秋南宁冬海南,像一只候鸟一样,在南来北往的铁轨上奔波。
怕保不住秧苗、耽误育种,他干脆把种子绑在身上,用体温催芽。为此,还落下了腰疾。
他曾在云南遭遇7.7级大地震,震中距离他的住所不过公里。别人忙着逃命,他却一次次冲到危房中,抢救珍贵的种子。
「种子都要下田了,我们怎么能离开?」
为了杂交水稻的成功孕育,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吃了数不尽的苦,直到第九年才看见了黑暗中的那道光。
西方国家听闻中国人研究出杂交水稻,质疑不断。等确认后,赶紧打听是谁, 得到一个答案:
一名乡村老师。
03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会议。
所长斯瓦米纳森先生亲自引导袁隆平走上主席台,屏幕上出现袁隆平的头像,并首次给出「杂交水稻之父」的 赞誉。
袁隆平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危机打了一针强心剂。甚至马达加斯加的货币上,都印上了杂交水稻的图案,以表达对他的感谢。
袁老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外号——「90后梗王」。
别人说他高龄,他说自己是「90后」,正青春。
前一秒还问别人「自己帅不帅」,下一秒就「不打自招」笑到镜头模糊。
吐槽起带学生,老爷子也不客气:
「改论文什么的,死脑细胞的,还是种水稻简单。」
老人崇尚「自由」,最喜欢的就是「上班不打卡」。
在不打卡面前,「杂交水稻之父」快乐得像个孩子。
因为袁老去世,年的一条微博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见过最有品的男人,就是会在稻田里拉小提琴的袁隆平。」去偏远山区教书的时候,母亲心疼他:「到了那儿就要吃苦了。」
他却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还有谁能比袁隆平更适合这句话呢?
04才华横溢、幽默风趣,谁嫁给这样的男人,恐怕不是拯救银河系,而是整个宇宙了。但是袁隆平却说:
「我这辈子 的幸福,就是在别人都不肯嫁给我的时候,邓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求婚。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她始终和我在一起。」
在遇见妻子邓哲之前,袁隆平交往过一个女友。但是对方嫌弃他家庭成分不好,离开了他。
邓哲是袁隆平的学生,两人相识时,袁隆平已经33岁。身处特殊年代,袁隆平的身份和事业都处在风波的中心。说白了,他是个「危险人物」。但是遇到了对的人,一切都不是问题。
「师生恋」一个月,他们「闪婚」了。因为当时条件有限,两人的婚礼一切从简,连新衣服都没准备,只花了50元钱。
袁隆平曾经给邓哲写过一封情书:
「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酥手。
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
他还牢记着结婚纪念日和妻子的生日。即使生活再清贫,也会给妻子准备好节日礼物。
90岁生日那天,两口子还当众撒了一大把「狗粮」——袁隆平将 口蛋糕喂进妻子口中。
05儿时的梦想,袁隆平已经慢慢实现,名利双收、获奖无数。但他依然是那个「曾经的少年」。
对于荣誉,他说自己得到的太多,受之有愧;对于金钱,他的态度很坚定:
「够用就好。」
湖南一家事务所评定「袁隆平品牌」价值一千亿。他坚持不注册。
国家奖励给他青岛市国际院士港的别墅,他把别墅改成了团队研发海水稻的科研室。
有媒体报道,袁隆平去国外参加活动,一身穿着不过元。其实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很 了,他甚至有过10块钱的衬衫买一打换着穿的记录。
袁隆平经常开玩笑地说,自己是「过路财神」。他手里有上千万的科研资金,而每月的工资只有元。
有媒体曾经在袁老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那年,对他做过一次跟踪报道。无数人要找他采访,助理在一旁焦急地说着:「让他休息一下。」
袁老本可以婉拒很多活动,也确实回绝了众多采访,但是当孩子们要见他,他立刻强打精神站起来欢迎。
宁可在授勋后推掉庆典活动,袁老也要从北京赶回长沙,去照看自己的试验田。他常说: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我老了。还有梦想等着我实现。要跟时间赛跑。」
这个老人到生命的 ,心心念念着的,还是他的稻子。
06袁隆平的晚年有两个担心。
一个是浪费粮食。
因为他亲眼见证过「饿死人」,明白「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第二个担忧是:
「现在年轻人不搞农业了,今后是个大问题。」
幸而,看到新闻中,西南大学学子在袁老的雕塑前立誓:「您的梦想,由我们守护。」
这一幕,我想袁老知道一定会满怀欣慰。
袁隆平曾说,自己 的梦想就是:
「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大粗壮,稻穗像扫帚一样长,谷粒像花生米一样大,人坐在稻穗下乘凉……」禾下乘凉,这盛景必将如您所愿。
年9月18号,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发现一颗小行星,时序编号为SD1,SD,刚好是「水稻」的拼音首字母。
于是,年10月,这颗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从此,黑夜中总有一道星光照耀着我们前行。
医院门口送别袁老遗体,看到汹涌的人潮时,哽咽着说道:
「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场面。这么多的群众都是自发而来,他们是发自内心地对袁老崇敬。这才是人民的科学家。这一刻,我永生难忘!」▽
很喜欢这样一段话: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平时你总不大会想起他们,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
然而,他们又和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
他们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你越会感到,随着他们的离去,时代的一部分也随之定稿,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
有些人的离开不是消亡,而是永恒。
致敬袁隆平院士,致敬这个时代,真正的「神」。
参考资料及图片来源:
故事湖南期:《种子传奇袁隆平》
CCTV-10《人物》期:《为时代而歌袁隆平》
腾讯新闻《时代·我》 期:《袁隆平》
来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zishiba)。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2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