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价格 >> 学术人生聆听大师教诲,启航求学之路
年8月31日至9月7日,由校研究生会主办的研究生“学术人生”系列讲座持续开展。此次讲座由自动化系研究生分会承办,以“聆听大师教诲,启航求学之路”为主题,先后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衍达、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系主任张涛做报告。
01
李衍达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衍达院士以“对一年级研究生的几点建议”为题,为研究生新生们分享了自己对在清华学习成长、走进科研的建议。他强调清华人应当注重人品、学识与才干的培养,在学习生活中提高品格修养,积累知识的同时不断增长见识,并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李衍达院士提出了八点建议:从被动学习尽快向主动学习模式转变,尽量在低年级找到感兴趣且有意义的工作,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对于科学研究要保持我行我素、乐此不疲的态度,切忌好高骛远。除了学习与科研,李衍达院士还强调人的本质在于人文,应多向大师学习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
02
吴澄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澄院士以“新形势下的中国制造——制造强国战略第一步”为题,为同学们介绍了在当下国际形势下中国制造的发展方向和技术革新。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背景出发,吴澄院士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和转型方向,并着重介绍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战略意义。他希望同学们拓宽视野,用“系统”观点看待学问、看待人生,把握技术发展方向,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培养创新能力,在制造业的变革之际贡献自己作为清华人的一份力量。
吴澄院士鼓励同学们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下,多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讲座,多看研究领域和相关领域的论文,以创新视角去观察问题,结合科技发展做有用的、前沿的、创新性的研究,做脚踏实地的自动化人。
03
管晓宏中国科学院院士
管晓宏院士以座谈的形式与研究生新生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与科研生涯分享了他对同学们新阶段学习科研的建议。管晓宏院士鼓励同学们培养长远的科研眼光、不随波逐流,将国家重大需求或国际学术前沿作为研究方向,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结合起来。在座谈最后,管晓宏院士为同学们呈现了由他参演、解析的“艺术与科学的交汇”音乐会片段,引发大家进一步思考“将艺术形象思维与科学逻辑思维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
04
张涛系主任
张涛老师以“学术规范与科研伦理”为题,为研究生新生详细介绍了学术科研的规范与准则,并且向同学们阐述了“反五唯”背景下的新学术评价标准。张涛老师结合国内国际典型案例向同学们介绍了各类学术失范问题,强调作为科研人员,首先应当严守学术道德规范,恪守红线意识,同时也要避免信息缺失下的“无心之过”,严谨地从事科研工作。在介绍新学术评价标准时,张涛老师强调“反五唯,反对的不是‘五’而是‘唯一’”,表明学校着力于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在改革评价体系的同时也对同学们的学术成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每场讲座的分享互动环节,同学们与嘉宾们就各种问题和自己的困惑提问,并进行了充分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滑动查看图片
四场讲座各有侧重,在学科前沿发展、学术志趣树立、学术科研方法和人生事业选择等不同方面做了分享和指导,给即将踏上漫漫科研征程的研究生新生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鼓足了前进的动力。希望各位研究生新生能够紧记大师教诲,自强不息、奋取拼搏、勇于创新,为祖国作出贡献,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
“学术人生”讲坛是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办,院系研究生分会承办的系列学术活动,以“探究学术前沿、启迪科研人生”为口号,以“推崇名师、追求学术,感悟人生、点燃理想”为宗旨,邀请在清华学习或工作过的著名教授、国内外知名学者等与清华学子畅谈学术生涯和人生经历。
供稿丨自动化系研究生分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