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读书书评人生是一场负重前行的旅程

发布时间:2017/11/12 9:31:47   点击数:

人生是一场负重前行的旅程

——读《沈从文的后半生》

二〇二中学 李雯丽老师

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托尔斯泰

  茶峒,小溪,溪边白色小塔,塔边一户人家,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下,溪边小船收渡,犹如一幅泼墨的山水画。…这里的人如这里的风景,纯净美好,质朴真诚。…在梦里,她“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于是她“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

  这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在《边城》里安放着人世间的爱与真诚,正像作家所说“我要建一座希腊小庙,里面供奉的是人性。”沈先生倾其前半生用生命与写作追求“爱与美与人性”,人间得失,悲喜转换,然而,先生的后半生却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风暴。

我是历史中流浪了许久的那滴泪,找不到一副脸来安置

——洛夫

  年,一著名作家在香港刊物上发表《论反动文艺》,沈从文被指责为专写颓废色情的“桃红色作家”,是“软化人们斗争情绪”的反动文人,“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着”。淡泊半生,与政治无缘的沈从文无疑遭到了晴天霹雳般的致命打击。悲愤的他在一张条幅上写下“封笔试纸”四个章草字。次年初,北京大学校园内又打出了“打倒沈从文”的标语。翻天覆地的政治风暴中沈从文被迫放弃了自己的挚爱,作为作家的精神生命被毁灭了,作家的肉体性命在两度自杀中捡了回来。在文革中,他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打扫厕所。从此,沈从文搁笔,转而从事文物研究工作。

  平静的叙述背后处处都是泣血的文字,仿佛我又看到了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中的画面。夫妻之间相互出卖,爱情变质、父子反目、母女成仇是司空见惯的事,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人类最基本的善良、真诚、谦和等道德观念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成了被摧毁的目标。

  沈从文所经历的苦难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苦难。这本书,通过作者一个人、一家人的遭遇,折射了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悲剧,乃至整个民族的荒唐历史。

  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对于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来讲,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还是语焉不详,囫囵吞枣呢?

《左转·昭公四年》言:“邻国有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每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遭受一些灾难,都会遭受磨难的考验。面对苦难,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应该深思,去咀嚼苦痛,吸取深刻教训,因为唯如此才不至于跌倒,或者被打垮、打败。

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的对与错、是与非纷纷扰扰,纠结一起,汇成了浩瀚的海洋。回眸历史,那些点点滴滴本该值得我们深思。

生活是悲苦的,可是我决不忽视春天

——米勒

苦难是一所没有人愿意报考的大学,但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人都是生活的强者。所辛沈从文先生不仅仅承受了苦难,而且将苦难转化为一份宝贵的精神资源,供人们汲取。“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我不该只是等待,我应该去寻找。”   

他在初涉人世的时候见证了太多的杀戮和纷争,他曾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身而过,他在当好的年纪爱上了执手一生的女人。他在苦难面前悲凉转身,告别了挚爱的文学,一头钻进了故纸堆里,他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他就是沈从文,一个生前寂寥死后荣耀的写作者和思想者。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原来这样一句经典,先生是写给自己的。再读时,我已泪眼模糊。

是啊,人生就是一场负重前行的旅行,一个不断向前行走的过程,如果打击和伤悲让我们猝不及防,如果眼睛还想要流泪,我们就选择在行走中哭泣。就像米勒,不论生活给予什么,他却说:“生活是悲苦的,可是我决不忽视春天。”

李雯丽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包头市骨干教师

包头市优秀班集体

青山区学科带头人

本期编辑:李雯丽/责任编辑:张治中

赞赏

长按







































得了白巅峰能治好吗
内蒙古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j/1422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