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简介 >> 佛法常识佛教称谓法师
在古代丛林中,根据高僧大德修学专长和德行特点,往往对他们有不同的称谓。这些常用的佛教称谓分别有法师、大师、禅师等不同名称。
法师之名义法师指精通佛教教义,又能如法修行,井善于为他人演说教法的僧尼。《法华经序品》曰:“常修梵行,皆为法师。”
《杂阿含经》云:“何名法师?佛言,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名法师。”
以上两段经文说明:常修梵行,生起厌离娑婆之心,追求涅槃之路的人,方可称为法师。
《法华文句》曰:“法者轨则也,师者训匠也。....师于妙法自行成就,能以妙法训匠于他,故举法曰师。”说明法师是讲说妙法,指导信众修行的人。
《嘉祥法华经疏》卷九曰:“以人能上弘大法,下为物师,故云法师。如世药师以药治人病,名为药师。”这里说明法师能根据众生根性,善为说法指导,就如药师,能应病与药。
《三德指归》曰:“精通经论曰法师。”说明只有精通经律论三藏的人,才能称为真正的法师。
说明只有精通经律论三藏的人,才能称为真正的法师。
法师之资格关于法师的资格,据《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一,以及澄观之《华严经疏》卷四十三载记载,具备下列条件,方可称为法师。
一、法师十德
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进、身心无倦、成就忍力等十德。具足此十法,则能成就众相圆满。
是指菩萨能够以无碍智慧,善解一切诸法要义;
指菩萨能以甚深智慧和无碍辩才,广为众生宣扬微妙佛法;
指菩萨为大众说法,随问随答,无所畏惧;
指菩萨以无碍辩才,所讲说微妙之法,经历多劫,仍传扬不断;
指菩萨能以善巧方便,随顺众生因缘讲说一切妙法,令众生都能通解;
菩萨说法能够令一切众生如法而行,无所违逆,并广修各种殊胜之行;
指菩萨能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悉皆具足,无有缺犯;
指菩萨能发勇猛心,精进修学一切善法,教化众生,从不退转;
指菩萨能够整肃身心,广修诸种殊胜善行,以慈悲心教化众生,不知懈怠;
指菩萨修一切忍辱之行,最终成就无生法忍之力。
二、行四法
1.广博多学,能持一切言词章句。
2.善知世间、出世间,诸法生灭之相。
3.得禅定智慧,于诸种经法中,能随顺而无诤。
4.不增不减,如法而行,言行一致。
行四法是对法师的修学应当达到标准的要求。
一位法师,最好能通达经律论三藏教典,对世出世间诸法生灭之相,都能熟稔了知。法师应当勇猛精进,求得禅定解脱,对于经典教义,当如法奉行,不可作无谓的诤论。
法师的类别法师的类别,可依据法师的专长及其弘法的差异,分为受持、读经、诵经、解说、书写等五种,称为五种法师。
五种法师来自于《法华经?法师品》。经云:“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
1.受持法师:
信受行持,如来言教而不忘者。
2.读经法师:
端身正坐,专注宣读经文之人。
3.诵经法师:
能够不看经文,熟练背通经文言句之人。
4.解说法师;
能准确解说经教之义,指导信众修行之人。
5.书写法师:
能书写经文或偈颂,广为流通之人。
在《辩中边论十种法师颂》中,根据法师所从事修学方向的不同,将法师分为十种,即书写、供养、施他、听、披读、受持、正开演说、诵、及思、修等。
法师也是菩萨的异名,如《瑜伽师地论》和《大乘庄严经论》中说,法师即菩萨十六种异名之一。
在我国古代,通常称德行高深,堪为人天师表的僧尼为法师。如东晋道安法师、僧肇法师等。对于博通三藏教典,或者能翻译经藏的高僧,通常称为三藏法师。如鸠摩罗什、玄奘等就是著名的三藏法师。随着时代的演变,法师逐渐演变成了对一般出家僧人的尊称。
正觉法讯
农历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消灾祈福法会
正觉思维
人生一辈子,最后什么才是我们的?
正觉思维
即身成佛,和合为基
正觉学处
佛陀涅槃后留下遗嘱四件大事
正觉梵呗
祝筵——人民万岁
正觉梵呗
暮鼓偈
正觉思维
摆脱烦忧的妙药,今天你微笑了吗?
正觉思维
真正的定力,是一种坚实心!
佛法常识
学佛女性仪容篇
正觉思维
为什么学佛的时间越久,离佛就越远?
学佛让我们心向阳光,积极前行……
乐当众生的义工,黑暗的世界因此有了光明
蟠龙寺钟楼禅苑捐瓦
一瓦留名,福泽万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