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新闻 >> 读名人传记品百味人生十
读《海子评传》有感
——你来人间一趟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初识海子,是于这短短的十一个字中的。我似乎看到海水随着引力的作用翻起浪花,迷离春光泛在水晕晕的蓝上;看到世间万物在自然的波澜中抚平创伤;看到沙滩旁的某丛野花上,露珠反射着太阳的光芒。
海子眼中的世界总是如梦如幻,他在现实与梦境的交界处诉说着美好。而我在他的文字里读到了人世间的斑斓,也因此翻开了那本《海子评传》——
海子最初不叫海子,他是从小生活在安徽一个小村子里的查海生。海子这个笔名,则是他在考上北大后发表诗刊时取的,意为“青海的高原湖泊”。海子是个异于常人的天才,从小便有着超强的记忆力,15岁时就以高出录取线几十分的分数考入了北大法律系。他一直是乡邻眼里的标杆,父母心中的骄傲。
海子的这些经历让我震惊与崇敬,但真正震撼我的,是他的死亡。
读他的诗歌,我总会认为他是那个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海子;是那个要挥霍青春岁月去做船长的海子;是那个期待着温柔水波,强烈阳光的海子;是那个来人间一趟定要看看太阳的海子。直到我读到他的五封遗书,看到那天那列呼啸而过的火车,瞬间压碎了一个诗的灵魂,我才渐渐意识到海子的脆弱与敏感:他将自己所有的热烈又单纯的情感,寄托于他那些充满希望却似乎又点缀着淡淡孤独的诗歌中。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发出此类疑惑——
写下如此诗歌的海子又为何突然选择离开?
难道是他心中的美好转瞬即逝,无奈之中,抑郁自杀?
还是因为他想去那一边寻找生命的真谛,看看自己梦中的地方?
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些问题——
也许是因为和初恋女友的失败的感情:海子的初恋是他的一名来自内蒙古的女学生。他们因海子的诗歌相识。她是海子一生的挚爱,海子对她用情至深,为她写过许多情诗,发起疯来一封情书可以写到两万字以上。但两人家庭背景的差距让俩人遗憾分手。而海子之后的每段感情也都是如此,过程美好,却有始无终。
也许又是因为生活的不如意和行业里对他作品的攻击;可能还有练习气功走火入魔的原因。
但无论如何,事情完整的经过与结果已经毫无保留地躺在了时光的旧匣子里,它没有所谓正确意义上的起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理由与见解去赋之意义。
如今去看,那个造梦的人早已于25岁那年长眠在山海关,虽然他的死亡让人唏嘘不已,但他将他的生命转化为他的诗歌,而他,则会永存于他诗中的那个极具浪漫主义的世界,在“春天里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这是一场不完美的遗憾,但海子总算还是用自己的诗、用自己的文字,点醒了一群曾沉睡于梦中的人。在他的诗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梦和远方,寻觅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感受到了人生的光明与温暖……
海子已去,我相信他定能在人世之外的地方寻到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乌托邦。而我也会在心中种下希望,去看太阳,呵护自己的纯真的理想。或许世界的平凡与真实远不比理想缥缈美丽。但来过一趟之后,就会发现,人间原来真的如此值得。
从明天起,我们都要做幸福的人。
创新一班贺泽晨16号《唐伯虎》推荐语唐伯虎是文化的珍宝,但也却是生活的惨败者,他用自己的一生吃透了人生苦短之理。难能可贵的是,他能面对着这一切苦痛而始终保持乐观,并以一颗永远的初心进行创作,这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而作者也向我们生动而全面地展示了唐伯虎这一形象,让他虽时隔千年却依旧像星星火炬一般熠熠生辉。
《唐伯虎》读后感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书本自惭称学者,众人疑道是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不损胸前一片天。——唐寅
一提到唐伯虎,每个人都会八九不离十地想到风流倜傥,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字句千金,张画难求等词,一位风流绝顶的才子形象便在脑海中勾画了出来。可谁又能想到,在现实生活中的唐伯虎却是一个无人问津终生失意的落魄青年。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少年时曾随周臣,沈周二人学习书画,16岁那年,在童试中高中秀才。29岁时又在乡试中连中解元,看似一路顺风顺水的科举之路早就为他埋下了一颗毁其一生的地雷,在其参加科举前曾在明伦堂前湴池与其好友张灵戏水,虽然他并未像张灵一样断送自己一生,却也遭到了不小的处分,留下了不好的影响,而后的科考中,因为只有他和曾前去拜谒主考官的徐经(其好友)答出了偏僻刁钻的考题,又因唐伯虎小时就留下了不好的名声,所以就引发了“漏题门”一事,唐伯虎因此坐了几年的牢,不久后证实了他是清白的,可他的前程却因此彻底毁灭,被贬至浙江为吏。唐伯虎出狱后身心俱废,灰溜溜地返回老家苏州,迎接他的是乡亲的白眼和耻笑,他的第二任妻子也果断与他分手。这个曾经豪情万丈的舵手,第一次尝到了呛水的滋味。耀眼的荣华,转瞬间便是江山日暮、寒鸦夜啼。断了生活之路的唐伯虎即使在如此困顿窘迫的情势下也不肯屈就去当一名普通的小吏,坚持“士可杀不可辱”。这场科举案就此成为了唐伯虎命运的分水岭,从此人生的冬天不由分说来到了唐伯虎的身边,直至生命的终结。他开始更加放荡不羁,给自己刻下了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在与朋友整日赋诗作画喝酒下菜的日子中浑浑噩噩地过了数余年。
上天就是如此捉弄人,唐伯虎一生本就不幸,可上天却偏要雪上加霜。洪武二十四年,宁王以谋权篡位之心想将伯虎招至门下为他绘图,伯虎无奈,忙乱之中只好答应,在几个月的挣扎后,最终他只得装疯逃跑以保全身。回到家后,家中境况早已更加窘迫,早年父母早逝,结发妻子病逝,好友张灵因情跳池自杀,使他的生命更是蒙上一层忧郁这使他的后半生再也打不起精神,再也不能有当初的意气风发了。
唐伯虎一生被很多人都抹去了悲剧的棱角,反而被更多地赋予了放荡不羁的浪子形象,不过令人们众所公认的是,他终是成为了历史舞台上最洒脱的文学巨星。
创新一班刘重材26号《特斯拉传》推荐语尼古拉·特斯拉,说起这一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如果告诉你他发明了线圈、变压器和发电机,你就肯定会惊呼:“原来是他!”
每当看到这些伟大人物传记的时候,我都不由地感叹:为什么他们能够成为伟人,成就伟大的辉煌事业?他们是天才吗?细细思索,他们也是普通人,只是他们所具备的,是超乎常人的专注力和毅力。决定一个人层次的,是学识、阅历和禀赋。书中有很多让人反省与深思的地方,这本书值得一看。
《特斯拉传》读后感
——现代的发明者
特斯拉是一位物理学家、发明家、电气工程师,也是一位科学魔法师。他在电磁学方面有着多项革命性发明,相关专利和研究是现代无线通信和无线电的基石。书中,特斯拉回顾自己的一生,生活的经历,发明的心路历程,遇到的人生挫折和挑战,毕生的追求,客观深刻地展示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特斯拉自传》是尼古拉·特斯拉亲笔撰写的自传,看完之后诸多感慨涌上心头。在我的刻板印象中,一直以为特斯拉受尽苦难,应该是一个不苟言笑的形象,结果看完自传却发现特斯拉有着幽默风趣的灵魂。
特斯拉回忆自己儿童时期的天马行空与胡思乱想,他庆幸自己能在孩童时有过这么多丰富的思维和想象力。少年时代的讲述可以看出特斯拉的才华已经崭露头角了。他在玩耍中思考,会产生创新的火花。青年时期的追求令人尊敬和自叹不如。他上学时每门功课都是第一。他阅读大量书籍,老师因为担忧他的身体吃不消多次给他爸爸写信请求把他带回去。特斯拉富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这让他有严重的强迫症,比如他所重复的所有动作或行为的次数,都必须能被3整除,否则即使花上几个小时,他也要逼着自己重做一遍。书中只提到了他的父母,没有他的爱情生活,更多说的是他的工作。这就是在一个领域里面的专注力,而其他东西,都不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