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新闻 >> 论语学习心得阳货第十七子曰l
正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Confucioussaid,"Thereareonlythewiseofthehighestclass,andthestupidofthelowestclass,whocannotbechanged."
论语学习心得——阳货第十七()马: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论语》,阳货第十七的第三章,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好,我来先给大家念一下翻译。孔子说:“只有头等聪明人和极端愚蠢的人才是改变不了的。”
好,这一章和前两章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上一章讲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个人的习气、习惯是可以改变他的天性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往往来源于后天的习惯习性,但是,是不是所有人都会经常改变?也并不是如此的,如果是最有智慧的人,他的天性是不受改变的,他后天的习惯都是顺随着自己的天性来的,这就是头等聪明的人。还有一种就是极端愚笨的人,他也不变,他生下来是什么样,到死还是怎么样,没有发生迁移。
对于上知来说,他的不移就是一种好事,对于下愚来说,那就是可好可坏。如果说他选择的是为善,他坚定的不变不动,下愚其实也就是上知了。但是如果他天性中是恶的,他又不听劝阻、不去学习,这个就是困而不学,斯为下矣。宋朝的这些儒家注释家往往是认为,所谓的上知,指的就是天生圣人,下愚就是为恶的人,中间可以改变,就是可善可恶。但是这种解释并不一定是孔子的本意。孔子只是说上知和下愚是一样的,不会转变,并没有说下愚就一定是恶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所谓的上知,就是可以为善,不可以为恶。就是可以跟他一起做善的事情,但是你想要改变他,让他作恶是不行的,这样的人是最有智慧的。可与为恶,不可与为善,这样的人就是最不智慧的。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这样的就是中间的人。汉朝人往往是这样解释的,也是说得通,就等于是上是好的,下是坏的,知是好的,愚是坏的。
这种解释,或者是按宋朝人讲的,上知就是生而知之,下愚就是困而不学,总之上就比下要好。这两种解释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辩证的来看,所谓上知,就是非常有智慧、非常聪明的人,他知道怎么去正式的选择,所以他不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他内心非常坚定。就像孔子在第一章,阳货来找他出来做官,他已经打定主意了,不会跟着阳货去做的,所以口头上答应他:诺,吾将仕矣。但实际上,还是等到阳货被赶跑了之后才出山。孔子就可以称得上是上知。
下愚,他自己知道自己没有什么聪明智慧,所以他也不去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外界的纷纷扰扰的选择之上,他选定了一个什么就坚持下去。我们所谓的大智若愚,就像愚公:我就是要把这两座山给挖走,我不管你智叟怎么劝,我自己挖不完,我还有孩子,我孩子还有孩子,总有一天会把这两座大山给搬走。这种下愚坚定不移,就是跟上知同样的效果,都是最伟大的人物,能够成就很好的功业,能够成就自己的天性。
这种解释也是行得通的,就是说,我可以保持我先天的所谓的性相近,近于道的天性,不受后天的习气的熏染。能做到这一点,只有要么是最上等的智慧,要么是最下等的愚人,他才能够做到。这种解释也说得通,等于我们去学习的话有两条路子,一种就是极大的提升我们的智慧,然后找到关键,一以贯之。或者我们承认自己的智慧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门深入,选定了一条路,认准了就不再改变。就像挖一口井,不出水,我就一直挖,它总会出水的。这种等于是上知与下愚都是值得提倡的。就像是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其愚不可及。这个愚就反而变成了好事。
这种解释也可以说得通,就像佛教周利槃陀伽的故事,佛陀教给他很多经文、偈颂,学不会,佛就教给他:你就念扫帚,就一直念。他就一直念扫帚,坚定的念,谁就跟他说:你换一下,念这个更好。或者你来打坐,或者你来怎么样,他都不改,就一直念扫帚,最后也是成就了。这种也是相通的,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对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我们需要观察一下我们的心性是不是稳定,我们如果没有稳定下来,能够做到不移,那就还需要再继续坚持努力了。我们还不能够分别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道,什么是非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那这个时候我们宁愿笨一点,不要耍那么多小聪明,认准了的一个事情,把它落实到位,做深刻,这样的话,积功累德才能逐渐的从一个中等人变成一个上等的智慧者。
或者说,坚持的认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智慧不足的人,保持谦虚谨慎,然后固守正道,我们自干下愚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居于下位,不自大、不自夸,就像是大地一样,安忍不动,同样可以成就。都是可以不被外界所转移,不被我们的命运所转移的。突破了我们人生的束缚,所以两条路,上知与下愚最终是归于一的,就像是一个圆一样,转了一圈,最后又是回来的。
表面上看最愚笨的人,可能恰恰是最聪明的人,因为他们有共同点,都是矢志不移。关键是立定脚跟,知道自己目标方向是什么。
好吧,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篆书:移
录音:好马人整理:好马人英文翻译:好马人《提醒与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