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新闻 >> 雨月物语幽玄之美颠覆复古主义思想,歌
《雨月物语》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作家上田秋成的文学代表作,作品中的故事内容取材于中国的《三言两拍》和《剪灯新话》,由九个中短篇的志怪小说组成,代表着当时改编小说的巅峰。上田秋成在改编之时没有盲目照搬原作的情节、语言和主题,而是按照自己的构思重新进行了编排,表达出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内涵。
年,日本电影导演沟口健二将其中两个短篇《浅茅宿》和《蛇性淫》进行改编,呈现在了大银幕上,改编后的两个故事合二为一,将陶匠源十郎与妻子和鬼魂若狭之间的故事通过具有幽玄之美的长镜头娓娓道来,使影片内涵得了极大的提升,展现出与小说截然不同的高深立意。
佐藤忠男曾这样评价过沟口健二“他在主题选择、剧作方法、导演技巧等方面,终生受到新派剧样式的深刻影响”,他吸取传统戏剧精华,并将其运用到电影作品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上田秋成以鬼魂的形象寄托着人物的感情与欲望,沟口健二则用细腻流畅的电影语言诠释着现实与理想、个性与伦理不可调和的矛盾与挣扎。两人尽管艺术领域不同,但在主题呈现上却各具特色。
今天,我就想从沟口健二的长镜头艺术特点谈起,分析下简单的故事情节中折射出的传统思想和进步思想,为观众更好地欣赏影片提供另一种解析视角。
01、幽玄之美下富有律动感的长镜头折射出祖先崇拜的传统思想
沟口健二为人所熟知的便是罕见的长镜头,常常一场戏只用一个镜头,这考验的不仅仅是导演的执导能力,还有演员表演的情绪和连贯性。在年,一场戏不仅要包含所有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还要让观众充分的代入,这本身是一种极其艰巨的工作,但对于沟口健二来说,他却迷恋于富有律动感的长镜头,很大一个原因便是长镜头呈现出的幽玄之美。
幽玄之美是日本能乐中一个观念,它的核心是“余情”,讲究“境生象外”,在风格上也经历了从妖艳倒是恬淡的转变,通过让观众体验到隐藏不露的意境,进而引发想象,传达出影片丰富的思想内涵。
沟口健二的艺术风格与我们熟知的小津安二郎截然不同,沟口健二善于保持运动中构图的平衡,让演员在表演中自然真实,用演员对剧本的诠释来渲染影片的主题思想。但小津则按部就班地使用榻榻米镜头,人物不能随便的起身、活动,因为这样会破坏画面整体的美感。由于这样的拍摄区别,小津电影总是缺乏律动感,对于幽玄之美的意境呈现与沟口健二相距甚远。
影片中当源十郎卖掉陶器后,他欣喜地拿着赚到的钱和妻子宫木在火灶边聊天,宫木并不是像小津电影中的众多女性边品尝清酒边聊着天,而是不断地忙着生火做饭,来回地站起走动对于小津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摄像机的固定位置会因此被改变,于是在拍摄中一旦必须站起走动,小津会使用蒙太奇方式进行剪辑。但对沟口健二来说,演员才是全片的重点和灵魂,为此牺牲掉部分的画面美感理所当然,所以他仍然坚持用长镜头的律动感来置换由此丧失掉的画面美感,力图去呈现生活中真实的喜悦和感动。
沟口健二长镜头幽玄之美还体现在收放自如的镜头起伏移动中。他总是极力避免用特写来呈现人物的喜怒哀乐,而是将人物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全景或远景的方式营造出略带伤感却又难以忘怀的幽玄氛围。
当镜头对宫木时,质朴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她抱着孩子为丈夫送行,在战乱面前没有丝毫的娇柔做作,而当源十郎再次回家后,四处寻她不见,直到突然宫木如同影子般出现在了源十郎面前,这种幽灵般的长镜头表现方式既烘托了源十郎急切的心情,又营造出幽玄与奇妙的氛围,分寸感把握的恰到好处,点明此时宫木已经死亡的实质,构成了对幽玄之美的最佳展示。
这样的意境折射出日本民族的信仰核心是祖先崇拜,这种传统思想以贤惠能干的宫木形象得以诠释,表达的是对先人亡灵的敬畏之情。日本神学观念讲究泛神论和泛灵论的双重统一,在观念中,亡灵往往可以保佑现世之人免于灾难,这种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宫木通过镜头语言和形式美感将这种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宫木辛勤操劳家务,在家相夫教子,即使成为幽灵之后,她仍然继续抚养着孩子,孤独地等待着丈夫的归来,她眼神中的怜爱之情如同一个天真的孩子,在丈夫归来后,她还在灯下默默为其缝补衣服,展现出如母亲般的无限温情。宫木身上散发着母性的光辉,没有一丝幽灵的恐惧,这正体现出沟口健二对于民族灵魂信仰的致敬。
02、淳朴古风之中蕴含着原作者上田秋成颠覆复古主义的思想,古典情调充满了对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的肯定
在《雨月物语》出版之际,以日本国学大师本居宣长为代表的文化名仕开始推崇国粹思想的复古主义,然而上田秋成对这种思想却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各国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特点,应该尊重和传承,不赞同本居宣长提出的日本古代精神的的确定性以及复古主义。沟口健二在影片中通过淳朴的古风含义其实支持着上田秋成的这一思想,构成了对复古主义的颠覆。
本居宣长以日本远古时代为理想时代,通过研究古代文献认为当代人应该以当时的精神思想为行为准则,因此应该恢复到当时呈现出的淳朴清净生活。但文献资料的可信度、研究方法的准确度以及绝对信仰的真伪都有待商榷。上田秋成正是对方法论产生严重怀疑才创作出《雨月物语》这样颠覆复古主义思想的作品。
在影片中,沟口健二通过鬼魂若狭完美呈现出淳朴的古风和惬意的生活。作为蛇妖,若狭用情专一,生活在世外桃源的环境之中,她勇敢坚强,却又冷酷无情,她试图拥有人间的至情至爱,可是却终不可得,这背后其实正蕴含着对理想生活的渴求。但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小说中若狭因为嫉妒最终死亡,表达的正如《白蛇传》中痴情的白素贞为爱而死的精神导向,其中隐含着对理想的郁郁不得志以及无法确定的古代生活的忧虑。
在上田秋成看来,古代崇高精神与人类的情欲混杂在一起,现代人不足以恢复当初那种精神状态,淳朴的古风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们日渐强烈的欲望和感情。纵观整部电影,主角由人到鬼的过程其实就是一部欲望的告白书,其中既有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也有对邪恶人性的揭露。
宫木对丈夫的不离不弃印证着美好爱情的存在,但宫木的死亡恰恰说明这种境界受到现实生活的重重阻碍,巧取豪夺的士兵,内心欲望的膨胀,外界的不断诱惑都让源十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左右摇摆,由此展现出不尽完美的现实世界,打破了对古代崇高精神的幻想。沟口健二想要表达的是当代人更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5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