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 19:09:14 点击数: 次
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ivk_sa=1024320u王国维(年-年),初名国桢,字静安,浙江海宁州(今浙江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杰出学者,其学术成就蜚声海外、享誉国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先行者,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诸多方面均有研究和创新。王国维立身于广阔的国际学术平台来开展学术研究,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其研究颇具开创性。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王国维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上最著名的是其《人间词》与《人间词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到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认真执着,登高望远,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基本特征。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唾手可得的,都要经历无数磨练,矢志不渝,孜孜以求,哪怕是人瘦带宽、形容憔悴也在所不惜,永不后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心无旁骛,投入专注,反复求证,下足功夫,一朝顿悟,便会融会贯通、豁然开朗。这“三重境界”不仅仅是解析治学,人生的其它方面也是可以的,比如男女情感、仕途升迁、财运得失等等。“三重境界”可以对应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到底是山还是水,全在境界高或低。王国维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生前著作60余种,可谓著作等身。梁启超:“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陈寅恪在给王国维的纪念碑铭中写道:“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王国维就是这样的大师。年6月2日,王国维于颐和园中昆明湖鱼藻轩投水自尽。王国维死后,家人在他遗物中发现遗书。遗书条理清晰,考虑周密,可见绝非是仓促寻死。遗书开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十六字,引得世人众说纷纭,留下种种疑窦,成为一桩悬案。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光绪22年(年),王国维与莫氏结婚,婚后10余年,二人聚少离多。光绪31年(年)春天,长期在外奔走的王国维回到家乡海宁,惊觉久未见面的妻子莫氏已经容颜憔悴,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看着容颜老去的妻子,王国维心中满是凄苦,写下这首词。以花喻人,一方面表达对妻子的愧疚和怜爱之情,一方面也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悲苦。近代诗评家陈邦炎《论静安词》有言:“离别是一个悲剧,归来还是一个悲剧。静安词的悲剧色彩之特别浓厚,正表现在这些地方。他笔下的人间悲剧,不是一时、一地的,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延绵相续、重重叠叠的。在静安眼中,人生的苦海,从时、空两方面看都是无边无际、没有尽头的。”也许正是心中有这样的悲剧色彩,才最终导致自沉的悲剧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73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