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坑人的木桶理论,让我们就这样成了名牌大学

发布时间:2017/9/14 13:31:05   点击数:

在“爸爸真棒”之前的重磅热文《上海最牛中学之父唐盛昌:我们如何培养最强的孩子?》(←点击标题阅读)中,唐盛昌校长曾提到“与国际课程的‘扬长平短’相比,国内课程是‘抑长补短’”。

“把你的长处抑制起来,把你的短处拼命地补起来”,可能我们这一代人对此都深有体会。以下便是“爸爸真棒”的主笔特雷西来到美国后对这个问题的观察和感悟。

▲河北衡水中学一女生三年高中做的试卷高2.41米

要想考分高,套路不能少

记得刚考上高中那会儿,有不少妈妈都来向我妈打听学习的秘诀——请问,你女儿是怎样从一所普通初中,考进市级重点中学的呢?

事实上,秘诀很简单,那就是:把每一门学科都考到接近满分的程度。

听上去简单,做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因为那时候,我的学习有“短板”,其他几门都很好,只有必考的一门主科一直不灵。

我们都知道“木桶理论”,一个木桶,只要有一块短板,整体的容积就大打折扣了。中考也是这样,一门考分过低,总分就大打折扣了。

我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狠狠心花巨资给我找了一个很牛的老师补习这门课,补习了一个月,成效显著。

传说中的牛老师是怎么补习的呢?做卷子、讲卷子,再做卷子,再讲卷子,没有其他废话。

想要在中学时代的那些考试里取得好成绩,秘诀就是把自己训练成考试的熟练工,等正式上考场的时候,一看考题,这也做过,那也做过,就成了。

更重要的是,你必须在所有学科上都取得好成绩,如果偏科,比如说语文水平惊人,但是数学水平完蛋,最后还是一场空。

说白了全是套路。

高考也是一样的。

高考之前,老师来给我们做动员,说:“同学们,如果你们想在高考里取得高分,就不要再在你的优势项目上浪费时间钻牛角尖了,比如,你的数学很好,满分你可以考99,可是你就算再多做0道题目,最多也就提高1分;然而,如果你的语文只能考70分,你随便努力一下,就能提高10分20分啊。这10分20分就能决定你是进北大清华,还是进某大某大。”

所以,高考之前,我用三个月的时间,天天背政治书,把政治分数,提高了整整30分。很有用。

▲高考学生中非常流行的撕书减压法

“木桶理论”是天大的谎言?

可是,等你进入真实的社会,你就会发现:木桶理论其实蛮扯的。

在真正的人生里,你压根儿不需要各科成绩都优秀;你只需要在一个方面实现卓越,那就够了。

我在小时候,曾经和我妈一起笑话过韩寒。

那时候韩寒很火,引起了众人的热议,因为他除了会写作文,其他学科简直一塌糊涂,他中途辍学,即便不退学,估计他在高考里也考不出什么像话的成绩。后来复旦大学打算破格录取他,居然还被他拒绝了。

说得难听点,如果人人都有一只木桶,那韩寒的木桶,估计是个很滑稽的木桶,它只有一根很长很长的木板,其他板子都烂得不行啊。

所以当时家长们普遍的想法是:这个年轻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可是呢,现在韩寒的日子,过得显然比我们大多数“好学生”要精彩得多吧。

我现在反思自己,当初之所以会笑话韩寒,是因为见识短浅。

如果我知道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文学巨匠钱钟书先生,当初也是数学不及格的常客,我就不会把“数学不及格”和“没出息”划上等号了。

我有一个朋友,现在在美国当物理学家,他最经典的段子,是语文永远不及格。他参加了祖国的高考,数学物理全是满分,可是总分仍然不够一本线。

后来他去了美国留学,成了“科学家”。

我经常想,如果他那时候开开窍、补补拙,把研究物理的时间都拿来研究鲁迅,估计现在就是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普通人吧。

还有我们家娃的爹,现在在硅谷研究人工智能,可是当初在大学里,他的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哲学成绩是可怜的C,另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补考了三次他才勉强通过——我高度怀疑老师是看他每次考试都来,然后哼次哼次就是不及格,觉得好感动好感动才决定放他一马的。

我的另一个朋友,小时候成绩特别差,唯一的爱好是当黑社会大哥,指挥小朋友做这做那。

老师曾经恨铁不成钢地抱怨他:“你以后就靠指挥人过日子吗?”

他现在是个企业家。

现实的人生不认木桶理论,它承认的是“木梯理论”。

你所拥有的技能,就好比属于你的一把又一把梯子,最短的梯子没什么要紧,最长的那把梯子,才能最终决定你所攀登的高度。

▲大师们的“高考”: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招生时爆出一条新闻,一位数学只考了15分、本应被退回的考生却被破格录取,这个人就是钱钟书。

抑长补短?还是扬长避短?

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打磨一技之长上,远比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补短”、“补拙”,要强得多。

可是如今的教育远不是那么一回事儿。考名牌大学的敲门砖是所有科目都考高分;考名牌中学的敲门砖是全部科目都考高分;现在连考名牌小学,都需要奥数成绩和英文成绩了(全民奥数啊哪有那么多奥数天才啊)……这样比较起来,高考反而成了最科学的考试了,毕竟,高考的时候,你还能实现文理分科呢。

刚到美国的时候,我还是蛮忐忑的,我有一次和我的家庭医生聊天,她家的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很不错的大学。

我对医生说:“听说美国大学都看重孩子的体育成绩,可是我们中国孩子在体育上压根不占优势啊怎么办?”

她说:“你搞错了,美国大学讲究的是学生的配比,一届学生里,他们会招收几个体育好的,再招收几个数学好的,他们既欢迎擅长团体活动组织的‘社会活动家’,也欢迎有一技之长的极客……”

申请好的美国大学,最怕什么?最怕你没有特色,看上去什么都好,却没有特别的长处。

医生说的很对,在之后的几年里,我看到,身边朋友的孩子中,既有因为在全州摔跤比赛里拿了名次而进斯坦福的,也有因为在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里拿了金奖而进MIT的,还有因为创建乐队创立汉语学习团体而进入伯克利的……总之,他们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光点。

也许你会说——申请美国大学也需要出色的SAT分数啊!没错,可是SAT和中国高考不同,有多次参考的机会。而且项目也就是最最基础的三门课,难度不算高。

前些日子,几个美国藤校的大学生拿了中国高考的数学考卷来做,结果做到填空部分就纷纷崩溃了,藤校学生表示:“这完全就是‘地狱难’啊!”

那么是不是说明老美学生的数学就比中国学生差呢?

如果只看平均水平,也许是这样。可是,美国高中还会开办一种课程,叫做AP(大学先修课程)。

AP课包含37个学科,22个门类,已在美国多所高中里普遍开设。这些课程的难度,完全可以和大学课程难度媲美,而且,还可以折算成大学学分。

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从AP中选择几门擅长的参加考试,作为申请大学时的加分项。

所以,一个学有余力的美国孩子,他能达到的数学最高水平,会比许多中国好学生水平要高。

这就属于典型的,让特长更长。

▲家长为子女高考参拜礼佛

事实上,美国人并不是最早意识到“扬长避短”、“扬长弃短”的人,咱们中国人的老祖宗才是。

最耳熟能详的,是田忌赛马,用“上马”和“中马”,去战胜对手的“中马”和“下马”,最终取得整场比赛的胜利。

关于用人之道,古人发过不少议论,比如——用人要:

“用其所长、舍其所短”,不要“舍长责短”、“用非所长”;

“若录长舍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求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清代顾嗣协在《杂兴》一诗中说: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物,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翻译成白话就是说:

马能走险路,但是耕田就比不上牛了,车子能载货,你让它渡河试试看?舍弃一样东西的长处,偏偏要利用它的短处,那你再牛逼也不行啊。天生人才贵在适用,切不可求全责备,要求过多。

说得好有道理啊,我就不再进行补充了。

我经常在想,中国的孩子,为了做到科科精通,真的付出了很多的代价。

比如我有个初中同学,理科很好,文科一塌糊涂,他爸为了让他改邪归正,天天揍他,逼他背课文背课文,最后他逆反、厌学加逃课,中学差点都没毕业;

比如我小时候,最喜欢画画,可是为了把数学考成满分,早就放弃了画画,我还喜欢编故事写小说,上了高中也不写了,而是把几乎所有课余时间,都放在了刷题上;

我经常自high地想,也许顺着天分的指引,我会是几米第二,或许是韩寒第二?

可是现在,我只不过是个名牌大学毕业的没啥特点的芸芸众生,而已。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中国最好的大学,也不过排在世界20名左右,而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大学,有五所在美国。(参照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年9月更新)

教育体制问题,几乎无解,参加体制内考试,该你刷的题你也只能继续刷。

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有等待和盼望。

好在人生很长,可以安慰自己:有些年华,浪费了就浪费了吧,有些梦想,等上大学之后再续上吧,希望不迟。

延伸阅读:

点击以下标题,观看特雷西在“爸爸真棒”上发表的其他文章:《“名校情结”这个怪圈,是如何束缚孩子可能性的》《被人工智能鄙视的我的一生》《持续学习的能力,比考上好大学更重要》

解锁“爸爸真棒”菜单栏

在菜单栏的“任意搜”搜索“特雷西”看作者更多深度好文

欢迎回复以下关键词找到您需要的:

国际教育|学习力|在美国|他山石|爸爸说

优学习|好习惯|特会玩|心成长

赞赏

长按







































鐧界櫆椋庝父浠锋牸
澶嶆柟鍗″姏瀛滅劧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1361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