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零点洞见那些高考失利的人,人生到底有多

发布时间:2017/11/5 9:01:18   点击数:

01

今年,一个小妹高考发挥失常了,参加自主招考更是连连失利。

后来选择复读,医院见到她,犯了胃病,清瘦单薄的身躯愈发无力。

先是她妈开腔,“妮只考了二本线,失利了。”说完长叹一口气。

她尴尬地看着我:“有点丢人吧,本来是个好学生,见到之前的学生和老师都不愿意打招呼。”

“要是我明年还考不上,怎么办呀?”她眉头紧蹙。

其实呀,人的苦恼往往来自对未知的恐惧,恐惧使人不能安于当下,使人目光飘渺,使人削弱自我价值感,最好的方式是静下来,与内在力量沟通,它会帮我们解决问题。

想起她的哥哥,也是排名年级前列的尖子生,最终连二本线都没得上,心情相当沮丧。恰逢暑假征兵,医院体检时一脸愁容地与我寒暄几句:“姐,我不打算复读了,当两年兵去,看看能不能混出个样子来。”

安慰的话多说无益,我并没有过多言语,只是说了一句:“你到部队也可以学习,考军校嘛。”

后来他从部队来了信,他妈满村子转悠“我儿子考上军校了。”的确,他到部队后勤勤恳恳,再加上爱学习的习惯和原来的知识底子,考上军校也不足为奇。

第一次回来探亲,他父母备了几席宴请乡邻,各种鸣鞭燃炮,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有一点我很明确:条条路途皆通罗马。

世上哪有什么“如果”和“本来”,它们是无法解决问题的罪魁祸首,人多半的斗争都用于此。

成功的必经之路不过是一次次试误,抗拒错误会越发远离成功。而重新来过的最好姿态就是:承认自己不好,然后去做。

02

关于姐姐,她是个十分幸运又十分不幸的人。幸运是因为她高考跃居省重点线,不幸是她参加了三次高考。

要论高考的感受,我想没有人能比她更深刻。高中三年,她的成绩均为班级10名左右。第一次高考由于肠痉挛发作,发挥失常;复读一年后,第二次高考时,她身体基本无恙,爸妈战战兢兢地陪护了两天,依然与二本失之交臂,于是报考了专科院校。

她最终下定决心回到学校,待心思刚刚放到学习上,大专院校录取通知书就到了。她开始动摇,最后历经各方劝阻和反复挣扎,她决定再复读一年。

姐姐一如既往地勤奋,早上六点钟起床,晚上十点钟准时上床,由时间的持久战转为效率战,一改内向的性格,主动向别人请教学习方法。

就连放寒假,无论多晚睡觉,早上六点钟坚持从被窝里出来,给全家做早饭。

后来考研,从没考过第一的她,拿到了专业第一名。参加工作后她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不断地学英语,考雅思。逢年过节回家,她还会不顾形象和劳碌地下地干活,料理起农活来又快又好。目前她暂居国外,不在老家生活,成为了家乡人们的榜样。

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如果不能两全,坚持自己潜意识的选择,并为此负责到底,你一定不会后悔。

人生的太多限制都是自设的,不要等成功了才坚信自己能够打破,而是先去打破才能步步为赢。

因此别太早定义自己的人生,它充满无限可能。

03

赵同学,是我的高中同学,确切点来说他是扰了我两年的后桌,一个钢炮般的苦行僧,习惯机关枪扫射般念书,整个高中时代常常是废寝忘食地学习。

大多时候,他会成为大家口中的笑料,他的专注憨态可掬,“书呆子”的称谓不胫而走,大家习惯了他的辩论和较真,习惯了他的声嘶力竭和热情过火。

他有用不完的力气,但脑子并不灵光,并不是老师口中的楷模。他喜欢看书,几乎会把老师要求之外的课题也一同背下来。遇到问题,他绝不四处观望,只会埋头钻研;不解的时候也会求助于人,课堂上就属他的问题是最多了。

高考时,老天并没有偏爱他的勤奋,他选择复读,愈发像个小学生一样按部就。同学被大学录取了,他也从不羡慕,仿佛开启了傻根模式。

第二次高考,他依然没有崭露头角,最终考进一所三流大学。据说在大学里,他终于由高三时代的小学生版进化为中学生款,热爱运动,喜欢读书,单纯老实。

毕业后到基层工作,27岁时的初恋成了他现在的老婆。自从有了女儿,他在大家的印象中还算圆满。

去年,我意外得知赵同学参加国考,留在了省厅。虽说公务员在有些人的眼里并不算一份高规格的工作,但竞争那个岗位的也不乏名校研究生。对于他来说,至少工资翻倍,至少农村出来的他告慰了年老的父母。

幸运只会砸向那些努力而有准备的平凡人。

那些懂得很多道理的人,有时反而不如懂得道理少而单纯践行的人,因为前者更容易陷入迷茫。

04

闫同学,是我高中时代的上铺姑娘,典型的傻白甜,善良朴素,不急不躁,不八卦。

出风头的事没有她,熄灯卧谈的事没有她,她就像个透明人一样存在,她和赵同学类似,但却不急于争论,不善于表达。

关于成绩,确实也不错。记忆中她爱“死学”。高考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吹呐喊中神圣化,她的胆识、心性和底气并不足以抵抗各方的压力,以至于高考失利,没过二本线。在小城的传统观念里,高考是唯一决定命运的门槛,复读是唯一的退路。

然而,复读失利,也成了她的标配。征集志愿时报了十八线二本院校。大学时代她依然后知后觉,不紧不慢,形单影只,几乎每天都会去自修晚自习,舍友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时候,她看恐龙和化石的纪录片;别人急着谈恋爱的时候,她研究女人和男人的发展史。

合理地规划时间,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大学是一个突破的好时机,它并不是肆意挥霍的代名词,可惜太多人以为到站了,就止步了。那些所谓无放荡不青春的人,不过是早点认怂了,你终究会明白,真正的酷装不来。

别人千拥万挤在体制的舒适圈安逸度日的时候,她选择了老家发展最慢、管理最松的中学,当了一名老师。

其实只有她自己知道,长远的安全感来自强大的意志力和完全的自我,而强大的意志力往往爆发于目前的安全感与舒适圈之外,想要跳的更远,不如退远一点来助跑。

繁杂的世界中,四处观望,一味寻求捷径,不过是在浪费成功的必要精力而已,所以她从不浪费有限的精力。

一个人对待外界的态度,往往就是她对待自己的态度,她在浮躁的世界中安静地找到自己的定位,是一种难得境界。

她真正做到了外表平静如水,内心稳重如山,她的笨,她的后知后觉,不过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大智若愚。

这么多年过去了,打败你的根本就不是高考,而是懒做、胆怯又不善于成长的自己罢了。

来源:高三那些事儿

排版编辑:零点高三(ID:)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END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土方法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1416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