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知识 >> 小品文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
故乡秀美的山水陶冶了林语堂的情操,也养成了他观察人事万物的独特方式——“高地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使他在现实生活中时把大自然作为他处世的参照系,无论是做人还是为文,都自觉追求真与诚,希望无愧于心灵,从而形成了他观照人生与观照写作的独特方式。
林语堂(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选集
自然的节奏之中有一条规律,就是由童年,青年,老年,衰颓,以至死亡,一直支配着我们的身体。在安然轻松的进入老年之时,也有一种美。我常引用的话之中,有一句我常说的,就是"秋季之歌"。
我曾经写过在安然轻松之下进入老境的情调儿。下面就是我对"早秋精神"说的话。在我们的生活里,有那么一段时光,个人如此,国家亦复如此,在此一段时光之中,我们充满了早秋精神,这时,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与喜悦相杂,希望与回忆相间。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段时光,这时,青春的天真成了记忆,夏日茂盛的回音,在空中还隐约可闻;这时看人生,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不是如何奋斗操劳,而是如何享受自己有的那宝贵的刹那;不是如何去虚掷精力,而是如何储存这股精力以备寒冬之用。这时,感觉到自己已经到达一个地点,已经安定下来,已经找到自己心中想望的东西。这时,感觉到已经有所获得,和以往的堂皇茂盛相比,是可贵而微小,虽微小而毕竟不失为自己的收获,犹如秋日的树林里,虽然没有夏日的茂盛葱茏,但是所据有的却能经时而历久。
我爱春天,但是太年轻。我爱夏天,但是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的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丰富,但是略带忧伤与死亡的预兆。其金黄色的丰富并不表示春季纯洁的无知,也不表示夏季强盛的威力,而是表示老年的成熟与蔼然可亲的智慧。生活的秋季,知道生命上的极限而感到满足。因为知道生命上的极限,在丰富的经验之下,才有色调儿的调谐,其丰富永不可及,其绿色表示生命与力量,其橘色表示金黄的满足,其紫色表示顺天知命与死亡。月光照上秋日的林木,其容貌枯白而沉思;落日的余晖照上秋日的林木,还开怀而欢笑。清晨山间的微风扫过,使颤动的树叶轻松愉快的飘落于大地,无人确知落叶之歌,究竟是欢笑的歌声,还是离别的眼泪。因为是早秋的精神之歌,所以有宁静,有智慧,有成熟的精神,向忧愁微笑,向欢乐爽快的微风赞美。
上文是林语堂小品文《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节选部分,其冲淡平和的文字表达出一种从容的人生态度,全文的文采与哲理并重,生动又有内涵。
小品文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生命所呈现出的风貌与其特定的阶段相符合,正是生命的本真所在。文中充满了对人生之秋的赞美,显示其在人生哲学上的朴素、宽容、平和而理智的品格与气度。尽管人生之秋如此地优雅迷人,但它也是自然而然地到来,不能超越春天和夏天。
人生的春天里有青春的天真,给秋天留下了回忆,而夏日茂盛的回音可以在秋天的空气中隐约回响,这些都是秋天成熟的前提。
林语堂赞美秋天,并没有贬抑春天和夏天的意思,他只是认为,在秋天,人生开始在成熟和知命中褪尽铅华,呈现本真。当我们拥有繁盛的春夏之后,应当坦然地迎接金灿灿的智慧之秋,开始“真正地生活”,“找到自己心中想望的东西”。
林语堂
林语堂(---年),福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为玉堂,又改为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
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
年任外交部秘书。
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年创办《人间世》。
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作,主要作品有《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在法国写长篇小说《京华烟云》。
年,曾回国到重庆讲学。
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
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
年,定居台湾。
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科普领略游泳
游泳,是人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向上漂浮,凭借浮力通过肢体有规律的运动,使身体在水中有规律运动的技能。游泳运动可分为竞技游泳和实用游泳,竞技游泳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第二大项目,它包括蝶泳、仰泳(也称背泳)、蛙泳和捷泳(也称爬泳/自由泳)四种泳姿的竞速项目,以及花样游泳等。
实用游泳军事上、生产上、生活服务上使用价值较大的游泳方式称为实用游泳。如爬泳(自由泳)、蛙泳、侧泳、潜泳、踩水(立泳)、水上救护、武装泅渡、反蛙泳(仰泳)和狗刨。
花样游泳是集舞蹈、体操、游泳等项目于一体的竞技体育项目,对运动的身材、泳装、头饰、音乐及动作,编排都有很高的要求。它分为单人、双人、集体的比赛项目。它通过运动员的肢体在水面上的运动配合音乐,展现出各种优美动作和各种造型的艺术性,给群众美好的享受,故有“水上芭蕾”美誉之称。
本文收编于“周末文学”,欢迎微友翻阅。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皮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14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