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知识 >> 第4期教授午餐会王敬波从论文开始
第四期教授午餐会回顾
王敬波:从论文开始学术人生
年11月19日中午,第四期教授午餐会在国际交流中心听风厅举行,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教授与六名同学共进午餐,共同探讨“大学生写论文,如何选题”。
王敬波老师逐个向同学们问好,同学们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看到同学们有些许紧张,王敬波老师风趣地说,“写论文就是要把简单的问题说复杂了。比如说打喷嚏,我们不说打喷嚏,我们说鼻腔黏膜受到外界强冷空气的刺激而发生的有规律的振动。”这一番话使午餐会的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
王敬波老师说,写论文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同学们能够发现问题,分析数据或材料,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逻辑论证,获得一个有价值的结论。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一个“真问题”,去研究一个不是你坐在屋子里想出来的问题;第二步是确定研究方向和学科领域,收集相关文献,掌握阅读文献和资料积累的方法;再次,结合论文的容量,选择论文的切入口,即研究角度,王老师建议同学们本科阶段论文的切入口不要太大;最后便是罗列大纲和论文各级标题,需要注意各级标题之间的内在逻辑。
王老师还鼓励大家,作为一个大学生要有敏锐的眼光,敢于怀疑;同时要立足实际,使我们的选题“本土化”,从实践中寻找问题;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注重“笔头”能力的训练。
今天参加午餐会的同学都是大一和大二的本科生,他们对于这么近距离地聆听王老师的指导,也获得了与课堂教学不一样的体会。
胡佳淇同学说:“教授午餐会开始前,我在听风厅的门口看到了在电话里悉心指点学生的王教授,老师在学术上的严谨扎实、博闻强识与我上前打招呼时她的温柔随和、谦和尔雅,完全是两种两极化的观感。从论文研究、解决问题的学术意义,到选有意义的真问题,再到“新八股文”、“立法万能主义”等学术概念的提出,王教授提出了一个观点,令我最为受益匪浅,那就是大学生要摒除高中时绝对的对与错、是与非观点,学术概念的正确与否具有两面性,我们需要不断地用学术期刊、论文等充实自己,或漫无目的地泛读,或有重点做摘要的精读,当我们培养起一周能写出一万字学术作品的能力时,写作文将不再是一件难事。”
李欣颐同学说,“正所谓教师之行如春风化雨,王敬波老师耐心而亲切,力求把一个个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掰碎,用易懂的方式教给我们。王老师在论文选题方面为我们做了指引,她所强调的,大学生应更多地白癫疯如何形成的早期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17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