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无边界生涯时代职前幼儿教师生涯适应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8 1:27:15   点击数:

■学前教师专业发展

引证格式:张玉琴.无边界生涯时代职前幼儿教师生涯适应力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35(9):80-85

无边界生涯时代职前幼儿教师生涯适应力研究

张玉琴

(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山西运城)

摘要:研究聚焦职前幼儿教师生涯适应力特点分析,以期有效对接职后幼儿教师生涯适应力的培养。采用问卷调查法,结果发现:职前幼儿教师生涯适应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在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志愿报考类别与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上特点各异。经回归分析,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未来从事幼儿教师和对未来工资期待等因素预测生涯适应力效果显著,总之,职前幼儿教师生涯适应力特点既有共性又有独特性,其生涯适应力发展潜能无限,有显著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生涯适应力;职前幼儿教师;自我生涯管理

收稿日期:-05-19;修回日期:-06-10

基金项目:山西省社科联-年重点课程(SSKLZDKT147);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H-);运城学院院级教改项目(JG)

作者简介:张玉琴,女,山西永济人,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育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儿童社会性发展和学前教师教育。

一、研究背景

无边界生涯时代,跨越组织边界、专业边界、地域边界的职业流动性特点成为职业生涯的主题,面对职业环境的易变性和不稳定性,个体需要不断调整自我顺应职业环境变化,生涯适应力成为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动力。美国学者Savakis指出,生涯适应力(Careeradaptability)是个体应对生涯任务或生涯转型时,采用自我调整策略适应其生涯角色的一种心理资源或社会建构[1]。与传统职业心理理论不同,生涯适应力是“个体职业生涯成功的核心能力,是个体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核心内容”[2],充分蕴意着个体与环境的主动建构过程,彰显着个体适应环境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预测与工作相关的结果,良好的生涯适应力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工作绩效[3]、职业成功[4]、就业质量[5]、工作满意度[6]和主观幸福感[7]等,也会降低个体的离职意向[8]。目前,生涯适应力研究多集中在大学生和企业员工,研究结果缺乏生态学效度。有学者认为,设定具体职业发展情境或职业人群的生涯适应研究显然更能体现实证主义的精髓,也有助于深化生涯建构理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检验[9]。梳理以往文献,关于幼儿教师生涯适应力研究凤毛麟角。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底子薄、发展慢,师资生源基础弱、专业发展无后劲和人才流失较多等因素严重制约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成为学前教育的“短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年)指出:“到年,基本形成以本专科为主体的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本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达到20万人以上”;“启动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国家认证工作,建立培养质量保障制度”,国家对幼教师资质量的鼎力支持为职前幼儿教师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机遇与挑战并存,地方院校作为培育优质幼儿教师的摇篮,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专科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185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