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哲思四个小故事,道出四大人生定律

发布时间:2020/6/16 9:29:23   点击数: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

细细品味,这四个历史小故事,道尽的何尝不是人生定律。

01

象牙筷定律

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贤臣萁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国内满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我不禁为他担心。果然,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器物,充仞宫室......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而诸侯叛,纣亡其国,“赴火而死”。这个故事后来衍生出成语:见微知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崩溃,可能就在一个很小的放纵开始。大学生为了新款的手机、包包而贷款,鲜有全身而退的;那些收受了第一笔贿赂的官员,也很少有悬崖勒马的。世人贪欲,大抵如此。得寸进尺,没有止境。《红楼梦》里那首《好了歌》一直颇为令人回味:“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若是欲望的沟壑填不满,得到再多,也无幸福可言。所以,人要懂得克制,审慎行事,不可迈出贪婪的第一步。生活中乱花渐欲迷人眼,唯有先克制,才能谋得到。

0

黄宗羲定律

“黄宗羲定律”的内容,是说中国历史上通过税费改革,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历次改革目的都是好的,改革者初衷是要通过“并税”的方案减轻农民负担。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农民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倒愈益加重。黄宗羲称为“积累莫返之害”。比如王安石的青苗法,本是宋朝官府在灾年贷款给农户,使他们免受高利贷盘剥。结果执行下去,却变成了强行摊派,民怨沸腾,苦不堪言。王阳明说:知易行难。了解一个问题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才知道难。一个政策或者想法明明是好的,等到实施出来的时候,就完全走了样。再好的想法,无法落实,也是白搭。站得高固然可以看得远,但是只有脚踏实地,才能看得清。凡事从实际出发,多考虑一下方案是否切合实际,符合现状。曾国藩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人做事,切忌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03

“敌戒”定律

唐代柳宗元有一篇题为《敌戒》的著名百字短文: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从来人们都把敌人看作是祸害,无力者避之,有力者根除之。而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都能看到,敌人带给我们的刺激绝非坏事。马云曾在演讲的时候曾说:“有腾讯这样伟大的公司做对手,是阿里的幸运。”有敌人不可怕,输了也可以再来。可怕的是懈怠,是承平日久之后的耽于安乐,不思进取。这样的毁灭,才真的是无可救药。气怕盛,心怕满,因为气盛就会凌人,心满就会不求上进。只有懂得居安思危,时不时逼自己一把,才能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远,爬的更高。

04

“五世而斩”定律

当年八旗兵入关的时候,人人善骑射,兵强马壮。而太平军时期,绿营兵“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八旗兵则更为腐败无能,全是一些遛鸟、斗蛐蛐的纨绔子弟。曾经无比强大的军队,后来为什么会到这般境地?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老百姓也有通俗的说法,就是“富不过三代”。为什么富者不能恒富?强者历数世而衰?无非是败于骄奢淫逸。《红楼梦》的贾府家风败坏,重名利,轻德育,上上下下缺德的事儿干尽,子孙不是赏花拂柳,就是揽朋饮诗;不是吃喝淫乐,就是穷奢极侈;不是巧取豪夺,就是坑蒙拐骗,奢靡生活匪夷所思。长此以往,再多的财富也会败光,再大的家业也会挥霍一空。对孩子来说,父辈留下的真正财富,不在钱财多少、名利几何,而在德行,在于世代流传的良好家风。每每提起钱氏家族,他们的成绩都让人肃然起敬: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物理学家钱学森,力学家钱伟长,学者钱钟书,历史学家钱穆等等。为什么钱家能打破五世而斩,出那么多为国家做了巨大贡献响当当的人物?答案,就藏在钱氏家训里: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利在一时不谋也,利在万世必谋之;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不可有愧于圣贤;子孙虽愚,诗书必读,勤俭为本,忠厚传家,乃能长久。浩然正气,厚德载物,这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本期编辑

刘一霖

资料

洞见、儒风大家;图片来自网络

无论什么年纪,请记住这三句忠告直击人心的四句话,给辛苦了一年的你

会给人台阶下,是最高级的社交能力

人生三苦,熬过方知成熟

欢迎加入人民论坛VIP会员

阅读更多人民论坛独家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1911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