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人生有消极清单,即不可不做之事,需要时时三省吾身,尤其要慎独。做不可不做之事,为的不过是与人方便后自己顺遂,无论如何算不上为自我立法。既不是自律,便够不到自由。
荐书:《富兰克林自传》《曾国藩日记》《穷查理宝典》
第二层,积极清单就在那,做了,突破自我扩充天地。即使做不到,时常默念几句“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既自觉当有浩然之气,现世人生的期望与意义便有落脚地,又有见于大,不免谦卑,以履荣辱不惊之境。
荐书:《四书章句集注》《传习录》《实践理性批判》《定性书》
第三层,“一山放过一山拦”,仅仅将情感扩充至天地便是“勿我”吗?未必。说到底,不过是有机体的情感罢了,视野还应再开阔些。欲至广大先求精细,要学笛卡尔层层分析,细察人类事迹以究生物目的,自审思考过程以明人脑局限,补齐物理知识,下穷微末上宇宙,层层意义层层破。
荐书:《方法论》《全球通史》《自私的基因》《混沌与秩序:生物系统的复杂结构》《西方哲学史》《逻辑哲学论》《思想本质:语言是洞察人类天性之窗》《费恩曼物理学讲义1》《科学革命的结构》《技术的本质》
第四层,海阔天空退一步。彻底解构必致彻底怀疑,一切无定论,生死便无区别。但若真至此等地步,坚持彻底解构还有必要吗?彻底解构何尝不是一种观点。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既然对错不可知,任何信仰都是假设,自不必执念是此是彼。不若善自保养,珍重亿计量子相聚之缘。怀揣一份好奇心,遍走五湖四海,随世事演变不断增进己知,知得一寸,便有一寸的乐趣。终老或也难有智慧,爱着智慧也就是了。当知:过程即奖励,“TheJourneyistheReward”。
荐书:《心流:完美体验的心理学》其余关于幸福的书待补充。
YancyBBeaM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