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季羡林经验谈人生这十件事不要做

发布时间:2021/4/27 10:53:06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中医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

本文大约字,阅读需要7分钟

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国学大师”的季羡林先生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他作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一生中有很多传奇而丰富的人生经历。在季老的人生长河里,他对做人做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考。季羡林的人生十忌,道出了他的人生智慧。

一忌:说话太多

说话这件事,除了哑巴以外,是每人每天必有的行动。有的人喜欢说话,有的人不喜欢,这决定于一个人的秉性,不能强求一律。我在这里讲忌说话太多,并没有“祸从口出”或“金人三缄其口”的含义。说话惹祸,不在话多话少,有时候,一句话就能惹大祸。口舌惹祸,也不限于老年人,中年和青年都可能由此致祸。

二忌:倚老卖老

平心而论,人老了,不能说是什么好事,老态龙钟,惹人厌恶;但也不能说是什么坏事。人一老,经验丰富,识多见广。他们的经验,有时会对个人,甚至对国家,有些用处的。但是,这种用处是必须经过事实证明的,自己一厢情愿地认为有用处,是不会取信于人的。

三忌:思想僵化

人一老,在生理上必然会老化;在心理上或思想上,就会僵化。此事理之所必然,不足为怪。思想僵化的迹象我也是有的。但我的僵化同别人有点不同:它一半自然,一半人为;前者与他人共之,后者则为我所独有。人为的思想僵化,多半是一种逆反心理在作祟。

四忌:不服老

服老,《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承认年老”,可谓简明扼要。人上了年纪,是一个客观事实,服老就是承认它,这是唯物主义的态度。反之,不承认,也就是不服老倒显得唯心了。

古今论者大都为不服老唱赞歌,这有点失于偏颇,绝对地无条件地赞美不服老,有害无益。也有人过于服老。年不到五十,就不敢吃蛋黄和动物内脏,怕胆固醇增高。这样的超前服老,我是不敢钦佩的。我认为,在战略上要不服老,在战术上要服老,二者结合,庶几近之。

五忌:无所事事

在此,我想谈谈知识分子,国家给年老的知识分子规定了退休年龄,这是合情合理的,应该感激。但一个人到了六十多岁退休的关头,往往正是知识积累和资料积累达到炉火纯青的时候。一旦退下,对国家和个人都是一个损失。蒙田说得好:“如果不让大脑有事可做,有所制约,它就会在想象的旷野里驰骋,有时就会迷失方向。”

六忌:提当年勇

在老年人中,有一些人靠自夸当年勇来过日子。我认为,这也算是一种自然现象。争胜好强也许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但一旦年老,争胜有心,好强无力,便难免产生一种自卑情结。可又不甘心自卑,于是只有自夸当年勇一途,可以聊以自慰。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从零开始是唯一正确的想法。

七忌:自我封闭

老年人最常见的现象是自我封闭。封闭,有行动上的封闭,有思想感情上的封闭,形式和程度又因人而异。我认为,老年人不管有什么形式的自我封闭现象,都是对个人健康不利的。我奉劝普天下老年人力矫此弊。同青年人在一起,即使是“新新人类”吧,他们身上的活力总会感染老年人的。

八忌:叹老嗟贫

叹老嗟贫,在中国的读书人中,是常见的现象,特别是所谓怀才不遇的人们中,更是特别突出。我们读古代诗文,这样的内容随时可见。中国知识分子一向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大家只要读一读《儒林外史》,便一目了然。

如今,时代变了。但知识分子的骨子里并没有大变。在当今知识分子中,一旦有了点成就,便立即披上一顶乌纱帽,这现象难道还少见吗?今天的中国社会已能跟上世界潮流,但是,封建思想的残余还不容忽视。我们都要加以警惕。

九忌:老想到死

俗话说:“黄泉路上无老少。”可是人一到了老年,特别是耄耋之年,离那个长满了野百合花的地方越来越近了,此时常想到死,更是非常自然的。但我认为,面对死亡,自己抱什么态度很重要。惶惶不可终日,甚至饮恨吞声,是最要不得的,这样必将成陶渊明所说的“促龄具”。最正确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泰然处之。

十忌:愤世嫉俗

愤世嫉俗这个现象,没有时代的限制,也没有年龄的限制。古今皆有,老少具备,但以年纪大的人为多。它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会有很大的危害,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通过阅读季老的人生十忌,我们感受到季羡林先生的真挚、勤奋与纯粹,在淡然中获得感动和启迪。

-END-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拙小诚的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2165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