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初心不变,逐梦芳华专访ldquo上海

发布时间:2021/5/5 10:10:41   点击数:

郝秋华

#上海市高校中级心理咨询师

#家庭教育辅导师

#上海大学心理委员培育工作室负责人

#上海大学朋辈心理工作室咨询师

#上海市首届辅导员论坛三等奖

#上海大学就业先进个人

#上海大学社区十佳优秀辅导员

初心不变逐梦芳华

年,郝秋华在当时的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做兼职辅导员,那一年正好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改革年,机缘巧合下,年学院招聘专职辅导员,她就从兼职转为了一名专职辅导员,正式开启了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这一做就是十六年。十六年里,她先后带过9届学生,超44个班级,共计约名学生,囊括了人文社科、理工、艺术三个大类。年9月,开始担任学院心理二级老师,坚守学院心理二级老师岗位12年。年12月12日,郝秋华荣获“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10年奉献奖”,对于本次获奖,郝老师的心情很平静,她笑着说:“其实和平时没有多少差异,这个奖项来自于对一份工作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从当初一直到现在,出发点没有变,对这份工作的态度、兴趣没有变,所以这个奖是水到渠成的一个结果,而且这不是终点,还会做得更好。”正是这样淡泊从容的心态,让郝老师面对荣誉处变不惊。郝老师不喜欢给自己制定太过长远的规划,她更享受活在当下,把当下的每一天过好,把每一件事做好。当初选择辅导员岗位,就是源于热爱,能力在工作的日积月累中也得到了提升。当热爱和胜任力相匹配的时候,坚守就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担任学院心理二级老师12年间,郝秋华全面负责学院的心理工作,曾多次参加学校新生心理访谈、现场咨询。多年来,坚持心理工作的专题分享。带领团队累计4次荣获上海大学心理健康宣传月的“优秀组织奖”。累计14年,为学生开展心理素质课,覆盖学生人数+;累计6年,担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实践)的任课教师,覆盖学生人数+。

工作至今,郝秋华主持并参与上海市、学校多项课题并已结题;参与2本专著撰写,1本已出版。发表论文5篇,其中论文《大学生犯罪的诱因、心理动机及预防》入选《做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导航者》一书。年7月,所负责的“上海大学心理委员培育工作室”正式立项,目前已完成上海大学心理委员培育教程(初稿)的编写工作。

硕果累累,源于热爱与坚持。忙碌的工作并没有让她倦怠,直到现在,郝秋华都保持着对工作的热忱,“我很享受工作带给我的挑战和获得感,越发觉得这个工作很重要,是人才培养中很重要的一环,当你面对学生,你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这是很有幸福感的事,也让我不断坚定了对这个角色的认同感。”谈到身边的亲朋,郝秋华也充满感激,亲人和朋友的支持与理解,给了她面对问题的信心。

从容坚定内心充盈

谈及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体会,郝秋华很感慨。她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辅导员工作相贯通,用极大的付出感和信念感。十余年的工作让她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最初做这份工作时,我会惶恐焦虑、患得患失,但现在我已经放下了得失心,感恩过往的所有经历,它们都使我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强大。”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与危机,郝秋华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把压力化为动力,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她不会因此而焦虑,而是在危机中保持沉着冷静,用最清醒的头脑,给学生最有温度的关怀。

对于职业规划,郝秋华坦言,她是行动派,很多事不是深思熟虑后才去行动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渐找到方向和兴趣。她不会轻易地追逐潮流,也不轻易做出决定,但一旦决定,就会坚持到底,决不轻言放弃。清醒而理智,温柔而强大,这或许是对她性格最准确的评价。

良师益友无私奉献

在过往的工作经历中,郝秋华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这个工作需要极大的付出感和信念感。你会参与他们的人生,肩负着很大责任,要和他们同频率、共悲喜。”提到自己的学生,郝秋华的眼睛闪烁着温柔的光芒,她真正做到了关怀学生们的成长,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对于家庭来说,孩子是父母的百分之百。如果因为我的一点引导和帮助,而使他们走出困境,健康成长,那时候我就会有很强的获得感。”学生的成长,是她工作的最大动力,甘愿做人才培养的推进者。

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还时时把郝秋华记在心里,常常和她分享他们生活中的趣事或者苦恼,郝秋华觉得很幸福,在她看来,能见证这么多孩子人生的可能性,是这个工作更长久的生命力。

同时,她对学生不仅仅体贴入微,更是严格要求他们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她说:“严格的管理是真诚的爱。对他们严格要求,将来走上社会,才会坚持行正道。作为学生们本科时期的第一责任人,我必须纪律严明,才能最大程度上帮助他们的人生。”

终身学习保持赤诚

在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过程中,郝秋华发现,当下的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她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十分关切,常常会找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处境和情绪。郝秋华还和我们分享了她排解压力、释放不良情绪的妙方:“我喜欢阅读,就会每天给自己一段时间读书,这其实是自我充电。沉浸在自己的兴趣里,不要一直沉浸在悲伤或抑郁的情绪里,这很重要。”她喜欢阅读,业余生活中,经常阅读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著作,尤其是心理学的书籍。从西方经典心理学理论、各流派作品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献选编,她都尽可能涉猎。利用工作机会,和同行老师进行交流分享并运用在授课环节中。

郝秋华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一直在完善自我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工作期间,她曾多次参加学校、上海市及教育部思政司培训,多次参加学校心理工作坊的学习。已参加本校第三届思政干部培训、上海高校辅导员主题教育专题培训、上海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培训、上海高校为期一年的心理咨询培训、全国中医系统“中医心理基础理论、技术与应用”的专题培训、教育部思政司第期有关高校安全管理和危机干预的培训、本校学生工作人员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专题培训、本校学生党建培训并结业等。

正是这种坚定又进取的踏实态度,让郝秋华的心境越来越平和。她常常教导学生不要焦虑,不要空想,要做实干家,脚踏实地地去做事,和自己和解,也和环境和解。

谈及有哪些经验和建议可以分享,郝秋华非常谦虚,“我个人的经验和体会不足以成为普适性的参考。我也尊重每个人的职业选择,坚守和离开,都是个人的职业选择。但我想,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负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秉承的职业态度。尽最大努力做好当下的事,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站在新的起点,郝秋华充满信心。“我很坚定我还会在这个岗位上坚持十年,二十年。”她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她有勇气迎接未来的任何挑战和困难。对于未来,她也有一个小目标,“我希望自己一边学习,一边和更多的同行交流沟通,来帮助更多的学生和后辈,带给他们的人生更多的光亮。”人生的视野和追求更加开阔的时候,就不会仅仅局限在日常琐碎的工作,而是渴望拥有更充盈的人生。

青年寄语

希望同学们沉淀下来,趁着年轻多学习,多积累,做一个内心丰富的人,这样你就会有底气和勇气,去迎接人生路上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学着放下得失心,放下无谓的焦虑,你只管努力,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未来,会在不远处等你。

记者手记

和郝老师的交谈实在使我受益良多。从郝老师优雅温柔的谈吐中,我深刻地感到,她的情感底色是温暖火红和赤诚的,但思想是清醒理智而坚定的。作为一名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郝老师对学生们满满的爱以及辅导员工作的辛苦,最重要的是郝老师对工作始终保持热忱、始终热爱的精神启发了我,很值得我去学习。

文案:程雪盈

排版:张艾琦

审核:刘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2181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