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知识 >> 智慧的探索智慧说三篇导论
冯契先生的哲学成就,是与其在公众中的名气不相称的。这是哲学本身的尴尬,也是时代的问题。我们这个时代是拒斥哲学的,但是,哲学仍然会以其彻底的批判和深刻的洞见,参与历史的进程。正如今天我们推送的这篇东西,虽然,距离它发表已经很久了,但是,冯先生提出的这些问题过时了吗?没有。在将来的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冯先生提出的问题会过时吗?不会。这就是真正的哲学。
冯契(年-年),原名冯宝麟,出生于浙江诸暨。中国现当代著名哲学家与哲学史家,他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底蕴与造诣极深,创造性地建构了中西马融合的“智慧说”哲学思想体系,深刻揭示了中国哲学精神的特点,其哲学创慧反映了时代精神,其哲学成果提升了现当代中国哲学的水准。冯契先生的代表作“智慧说三篇”(《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和“中哲史两论”(《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等,代表了20世纪八九年代中国大陆哲学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至今仍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智慧的探索——《智慧说三篇》导论
原载《学术月刊》(沪)年第06期
冯契
我把正在整理的三本书稿:《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和《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合称为《智慧说三篇》。在“导论”中,想扼要说明一下:这三篇著作要回答什么问题,我大致经历了什么样的探索过程,它们的主旨及其基本思想是什么。
一、时代的问题
1.“古今、中西”之争
真正的哲学都在回答时代的问题,要求表现时代精神。中国近代经历了空前的民族灾难和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成了时代的中心问题。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进高中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年进大学时碰上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年抗日战争爆发了,在那个时候,一切爱国青年、有志之士,都满怀着忧患意识,为“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而苦恼,思索。年青人聚在一起,经常讨论这一问题,因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
“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在思想文化领域中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那就是:怎样有分析地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批判继承自己的民族传统,以便会通中西,正确回答中国当前的现实问题,使中华民族走上自由解放、繁荣富强的道路。当然,“古今、中西”之争所反映的时代中心问题是发展的:年前,主要是革命的问题,年后主要是建设的问题,即如何使我们国家现代化的问题。但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求正确处理古今中西的关系。可以说“古今、中西”之争贯串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今后若干年这个问题大概还是社会的中心问题。
在不同的领域,“古今、中西”之争各有其特殊性。就哲学而言,现实生活中即革命和建设中的“古今、中西”之争制约着哲学的发展,这样就使得在中国近代,历史观的问题特别突出,因为“古今、中西”之争直接涉及如何看待社会历史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问题。同时,要求会通中西来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迫切问题,要把从西方学到的先进理论运用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如何正确解决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所以认识论问题在中国近代也特别突出。而与认识论和历史观问题相联系着,逻辑和方法论问题、自由学说和价值论问题,也成了哲学家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23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