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七9中队奔赴国学的星辰大海

发布时间:2022/5/7 11:01:24   点击数:

读书月?

走过春光烂漫的四月,走进火红的五月。居家学习的同学们,手捧经典,相伴书香,奔赴国学的星辰大海。

七(9)刘一诺,带着妹妹一起读《论语》,一起阅读练字,在书海泛舟;毕仕杰,在经典里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邢浩扬,在诵读中品味《论语》之乐;宋欣洁,在读中悟出了《论语》人生;刘晋泽,相守经典,一路收获;孔梓浩从《论语》中,体悟阳光向上的精神华章。

一路阅读,一路星光;与书相伴,人生向暖。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刘一诺:我和妹妹共读《论语》

?

奔赴国学的星辰大海

■莱芜区花园学校七年级九班毕仕杰

国学是什么?它犹如深邃而又广阔的天空,我们所能见到的只是小小的方寸,它恰似无垠而又浩瀚的大海,我们所能采撷的无非只是几朵浪花。自古至今,众多文人墨客钻研国学,可谓国学深不可测,它凝结着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

年,新冠疫情暴发,经过全国人民上下一心的共同奋战,疫情得以控制。但到年,病毒经过变异,传染性更强,我们的城市也出现了疫情,中小学停止线下教学,改为线上教学。

在学校时,老师便组织我们在活动课上学习国学经典,受到国学思想的熏陶,我逐渐喜欢上了国学。

在线上教学期间,每天我都早起半小时,来诵读儒家经典——《论语》。小学时,我就开始接触国学,老师给我们讲国学里的故事,让我更好地理解情景。学习完后,同学们还分组将故事的内容,通过舞台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这更加深了同学们对国学的了解。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读着一句句儒家经典,我的内心变得宁静专一。当我无聊时,拿出《论语》大声朗读孔子的名言“学如不及,犹恐失之”,顿时有了学习的动力;当我心情急躁时,“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便回响在我耳畔,读着读着,我便平静下来;当我在学习中感到迷茫而陷入困境时,不由地诵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今天早上,我一如既往地朗读国学经典。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令我受益匪浅。“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堪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中,仍奋发学习,保持着应有的快乐。而如今的我们,生活条件良好,不像颜回那样艰苦。既然颜回都奋发学习,保持着乐观心态,我们又怎么能不奋发学习呢?

一句句国学经典,给我前进的力量,当我为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时,读读国学经典总能给我答案。它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文学素养,也让我们的思想更加深邃,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

我们现在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居家学习,国学经典“疫”路相伴。国学就像中国人灵魂的一部分,永远留在国人心中,指引我们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

又逢一年“世界读书日”,就让我们手捧经典名著,在诵读感悟中奔赴国学的星辰大海吧!

?

读《论语》之乐

■莱芜区花园学校七年级九班邢浩扬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每当我读到这句话时,会思考何为快乐,何为真乐?

因为疫情,我们不得不居家线上学习。没有以往教室里共同读书、学习交流的氛围,我开始想念我的同学,脑中时常浮现“不亦乐乎”的问候。每当手捧《论语》,我自会思考自己的课程是不是温习,是不是做到“温故而知新”了。《论语》中的经典话语,成了打开我心结的钥匙。

读《论语》,我读出了专心之乐。我们学校开设国学经典的校本课程,初二读的正是《论语》。活动课上,我们曾上过一节节《论语》诵读课。作为语文课代表,我需要带领同学们理解《论语》中每句话的意思,再开始背诵。从每句经典话语中,我明白了《论语》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启示。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认为,《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想到居家学习,上网课必须思想专一,做到专心致志,把每个问题弄通弄懂,自会收获学习成果之乐……

读《论语》,我读出了反思之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居家线上学习,每日面对屏幕缺少了老师的叮嘱,少了与同学的讨论,我们真的努力学习了吗?这值得我们思考的。正如这“三省”,我们现在也需要自我反省,今天你认真学习了吗?认真听讲了吗?认真完成作业了吗?如果你能给出肯定的答案,那至少说明你很自觉,很努力,这就是反思之乐。

在学校中诵读与在家中诵读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在学校里面对一个班,40多双眼睛,在家中,可能只有你们一家几口人在听你朗诵,但同样的,我们都是在品读古人的智慧,思考句中的含义。可能你不会读的那么认真,但多读几遍,你自会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当前,每个小区,每个家中都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这是阅读的声音,这是传递经典的声音。传递同学们快乐的声音。让我们在阅读国学经典中铭心启志,踏实奋进,用自觉的行动为全民战“疫”助力。

?

造就自己的“论语”人生

——《论语》有感

■莱芜区花园学校七年级九班宋欣洁

在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中,有一部必不可少的经典——《论语》。当你思绪万缕,剪不断理还乱时,她像一本答疑之书,带你破解困惑的真理;当你急躁不安,心情混乱时,她又像一剂良药,用富含哲理的文字带给你亘古的平静。当你身处逆境,无法自拔时,她会像一束光照亮你的前程,让你点燃重生的希望。在冥冥之中,《论语》像一位圣贤,助你前行。

《论语》教我们做人。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守礼守节的君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短短几句,就把学习、交往和对人应有的态度道尽。读完,我便恍然大悟,这是在教我们好学和善待别人啊!“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简短而精辟,十分犀利地指出“孝”的本质,物质上的富足虽是必需,但只是浮于表面的东西。在这点上,不做到对长辈和颜悦色,让长辈开心,终是也没有达到孝的标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出了只学习或只思考的弊端,利用反面论证,警戒世人要学思结合,才能在学习上事半功倍。我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做人的道理深入我的内心。

《论语》教我们处事。告诉世人交往、做事的根本。“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指出了君子与小人各自之间交往的规律,给予后人“求同存异”的思想,这种思想后来被用到国际交往中,为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是最能蛊惑人心的话语,但当你细细品酌,这光鲜的后面却是虚伪。这教给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坚守本心,便不会自大骄傲。“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慧的人能深入的观察事情,知根知底,便不会有疑惑;有仁德的人,从来不会因为心虚而忧虑,而是用仁爱之心怀抱整个天下;真正的勇士不会畏惧,因为他那英勇的魂魄,将在任何处境中拼搏。智者虽不惑,在算计中难免少了仁心和勇气;仁者虽无忧,但在施仁的过程中往往不够智慧和大胆;勇者虽无惧,但这让他少了智慧,多了冒失,便也少了仁。三者相互关联又互相补充,《论语》深处中充满了哲学,道尽了人世间的规律!

可在这个被快节奏充斥了的现代生活中,谁还能静下心来分析这些高深的言论,而又遵循呢?我们要意识到这个问题,要以身作则,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造就自己的“论语”人生。

?

国学伴我成长

■莱芜区花园学校七年级九班刘晋泽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国学”一词最初出现在《周礼》之中。小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国学经典,是与姐姐一起背《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刚接触语文不久的我,甚至认为这一句写错了,因为读起来完全不通顺。姐姐亲切地告诉我,这就是国学。似懂非懂的我只能带着疑问,继续读下去。

上了小学,读《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书籍,通过老师的讲解,对国学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却觉着国学太过无聊,以至产生厌烦。五年级开始学《大学》,这是我真正接触正宗国学,对国学产生了兴趣。语文老师说,国学就像一杯茶,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如今,接触到的国学经典,可谓数不胜数,懂得的人生大道理也不计其数,对国学的认识越来越深,越来越理解其中的含义了。

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临池学书长大成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国学经典中慢慢成长。国学教给了我们许多人生道理,如修身而齐家,齐家而治国,治国而平天下。国学造就了我们一生的哲学理论,国学留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告诉我们如何学好知识,如何孝敬长辈,如何忠于国家,教给我们谦让、勤俭、善良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都应该学习和具备,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优秀的文化、不断纠正自己,完善自我,才能铸就华夏风范。

国学经典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来所造就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经久不衰的国学文化,是人们共享中华传统的精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让国学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国际化,西方文化不断“抢滩登陆”,中国传统文化似乎被遗忘在某个尘封的角落。但不可否认,中国文化依旧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依旧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国学仍在你身后。国学,让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幸福美满!

?

一路相伴,一路同行

■莱芜区花园学校七年级九班孔梓浩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国学经典正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具体呈现。而《论语》,更是千古圣人孔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的一部充满智慧的文化典籍。

我们花园学校的校训是“每天读书半小时”。这,促进了同学们对书籍的热爱。四月是“读书月”,学校组织开展了诵读展示、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了大家的诵读热情。从寒假开始,我们就开始诵读《论语》,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几句话,更是让我感触很深。

故事发生在一个平常的日子,孔子的弟子子贡前来询问:“有一句话可以终身遵守吗?”孔子却只回答了11个字:“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如果自己身体不想要的结果或自己不愿意被这样对待,就不要使别人遭受不想要的结果,得到不要想的对待。启示后人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凭自己的意愿行事。这让我豁然开朗。

从小学到初中,《论语》一直都是我们学习的必备内容。小学老师每周都会给我们上《论语》课,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现在,已有许多国学经典名句印在我脑中,比如“三思而后行”“不耻下问”,这些句子蕴含着很多道理,让我深刻体会到《论语》的精妙与伟大。

在《论语》中,我学到了伟大儒学家孔子的一些言谈行事,他平和,善良,有文化,处处为人民着想。

在《论语》中,我体悟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她源远流长,哪怕已过数千年,仍然深深刻在中华儿女脑中,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在《论语》中,我与子路为伴,与子贡为友,随孔子创办学堂,教学生,游学列国,看世间百态,书中华之篇章。

我由此体悟到文学经典的奥妙。国学是一把钥匙,给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国学是一对翅膀,让我在文化的天空中翱翔;国学是一艘航船,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秘。

我时而开朗,时而沉思,在《论语》的诵读中漫游体悟。是啊,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是无数人智慧与思想的积累。走进国学经典,一路相伴,一路同行,一路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247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