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宋广波研究胡适生平和思想的重要材料介绍新

发布时间:2020/10/27 8:31:44   点击数:

许怡荪(-,名棣常,原号绍南,绩溪人)是胡适的一位重要知己,对胡适的成长、早年志业均产生过深刻影响。年许氏过世后,胡适曾将胡、许通信整理成册,[1]并以此为基础,撰成《许怡荪传》。稍后,胡适又打算将胡、许通信合刊。至晚在年8月,他们共同的朋友、时服务于亚东图书馆的章希吕,已将这些信标点完毕,并就有关内容的处理、署名等问题与胡适商酌。[2]年,章氏受亚东图书馆委托,再度为此事与胡适商洽。[3]但不知何故,出版事终未果,甚至原件亦下落不明。年,有胡适亲笔批注的《胡许通信集》手抄件被收藏家梁勤峰先生购得。承杨永平先生不弃,将该集之影印本提供给笔者研究。

《胡许通信集》(下简称《通信集》)共包括三部分:胡适致许怡荪函67通(最后一通系残函),页;许致胡函39通,页;附录许怡荪致高一涵函11通,22页。胡致许函,最早的一通,写于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年1月6日),最晚的一通作于年。也就是说,胡、许通信的十年,恰好是胡适留美前一年半、留美、领导新文化运动这人生最关键的时段。胡致许函,除年6月21日一通曾在胡之《留学日记》发表外[4],其它都是后人从未见过的;许致胡函,除胡适在《许怡荪传》零星引用外,也是首次完整呈现。目下能见到的年到年6月这一时段的胡适中文书信,以家书为主:总计存信84通,家书51通,致友人信仅32通,家书主要谈家事、叙亲情,而对胡适的思想、学业交代则相对较少。而此时期胡致许函,总计48通,不仅在数量上远超致其他友人信之总和,而就其内容来看,其讨论话题,包括人生、国事、文学、宗教、道德等方方面面,至于彼此间互相关怀、互相砥砺,更是令人感动不已。还有一点更须特别指出:因胡、许系知友,故胡在臧否人物时总能直抒胸臆,毫无保留,能让后人充分认识胡之真实思想。[5]显然,《通信集》是研究早年胡适求学、思想、交游、生平的重要材料。这里,就从“胡、许交谊”等几个方面,对这批材料的学术价值略作阐释。

一、胡适、许怡荪之交谊

胡适极重朋友,他曾说:“此身非我有,一半属父母,一半属朋友。”[6]而其交游之广,在民国人物中亦罕有与其相匹者。但在众多友人中,能在其成长、志业中发生过重要作用,又相互引为知己的朋友,亦不过十数人。许怡荪就是其早年交游中的一位。

胡、许开始接受新教育,都在年。是年,胡适离乡赴沪求学,而许怡荪也进入绩溪最早的新式学堂——思诚两等小学堂就读。许思诚毕业后,入上海中国公学,始与在此就读的胡适相识。在中公,胡、许同住,并共同经历了离开中公、组建新公学等变故,逐渐由普通同乡演变为知友。年11月4日,胡、许曾联名在《安徽白话报》撰文,揭露绩溪恶棍周星的罪恶。两个月后,许怡荪回里完婚,胡适以诗相赠。[7]当年11月新、旧中国公学合并,这使不愿再回老公学的胡适陷于“不上不下”的尴尬之境。无奈之下胡适曾问计于许:“足下老成持重,想不难为弟作借箸之筹,尚乞有以教我,则幸甚矣。”[8]胡适后经王云五介绍到华童公学执教,胡又在第一时间告许:准备“暂就此席,而另兼一事”,并问许“以为如何”?[9]惜我们已不得见许之复函。

此时,胡适因新中国公学完结而“心灰意冷,百无聊赖”,[10]从而开始了一段打牌、叫局、吃花酒的堕落生活。许不仅对胡时时规劝,且力劝其应留美考试以摆脱这种恶状况;对此,胡在《许怡荪传》里曾表达了真诚的感激。这也可在《通信集》找到当时的佐证。胡在北京一录取,即函许:这次应试“初无把握”,能考中“可谓侥幸之至”,“然皆出足下力劝吾行乃有以致此”,故“感激无地”。[11]从此,胡适不仅告别了堕落生活,也开始了人生最关键的一个新阶段——养成一位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思想家、学者的阶段。凡了解胡适生平的人都知道:没有七年留美,即无后来的胡适。由此,就更能凸显许怡荪在胡适人生的关键节点上所发挥的作用了。

胡适被录取后须即时出洋,已来不及回里辞母,但他希望在沪上与许怡荪见面,并“有事奉恳”。[12]所谓“奉恳”之事,即向许借贷。在此前的一、二年里,胡适因家计艰难,无法继续读书,乃谋教职以自养。此次赴美留学,他深感“对于家庭抱歉殊深”,并以其母是否“见责”为忧。[13]好在胡太夫人明确表示“大丈夫志在四方,不用担心家用”,才使胡适释然。[14]但胡适求学的同时,必须解决赡母、养家问题,这从现存的多封催款家书中可见一斑。他若出洋,也必须对“养家”有所安排,故不得不向许借贷。[15]许因“能力绵薄”无从借与,乃向友人程乐亭转借三十元送交胡母,后又自筹三十元再交胡母。许在经济上为老友解忧的同时,仍不忘对胡有所箴规、劝勉:“问学之外,必须祓除旧染,砥砺廉隅……”。对此,胡适表示要“奉为箴铭”,且要求许“时时痛下针砭”:

……蒙殷殷垂诲,勉以好为名父之子,弟且感且愧。自省东行以来……省察之功,都无进境;思虑之棼,习俗之污,都未能克治:每一念及,惭汗交下。来书“祓除旧染,砥砺廉隅”八字,当书之座右,奉为箴铭……庶收桑榆之效。尚望足下时时痛下针砭,令远人时得提撕警觉之功,则受赐多矣。[16]

确如函中所说,对许之针砭,胡极为重视并努力践行:

别后已不复饮酒,此节想能永永守之;近又戒绝纸烟,不食已数日矣,后此永保勿复濡染,此皆足下所谓“祓除旧习”也……[17]

由此可见许之箴规对胡适产生的影响。再举一学业劝勉之例。胡适留美期间,一度对社团事务极为热心,又爱演讲,这虽然“可为祖国争一毫面子”,也能锻炼自己,但毕竟对学业也有影响,胡在信中曾向老友表示了矛盾的心理。[18]许即提醒胡:

……不悉近来已能读书否?想足下在留亦不过两年,宜多读书,且于学位亦留意图之。盖发心造因,期挽末劫,不得不与我足下望之也。[19]

不仅在经济方面无私帮助,在品行、学业上时时针砭,而且,只要胡适“说了一句可取的话,或做了一首可看的诗”,他必写信称赞、鼓励,而这种鼓励,“实在能使人感激奋发。”[20]随着胡适的眼界日渐开阔,学业、思想日益进步,许对胡更加钦佩,如,他曾认为胡之“救国为学之旨”,“能洞彻本源,洗髓伐毛,一宣肤近之论,具稔思潮变迁,足征为学进步。”[21]由此,对胡期望亦日殷,他希望胡“为中国第一人,而以第一策救国”,[22]并盼胡“志事早成,救民水火,庶志学行仁,无负夙愿”。[23]基于此,许对胡更加关心、更加爱护。胡作博士论文时,曾请许代购俞樾的《读公孙龙子》,许觅购不得就手抄一部寄上;他看了胡之札记后,佩服之至,就摘编其中代表作在《新青年》发表。胡适学成回国后,即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领袖,对文化、思想、学术所产生之影响日深、日广,许对胡之关心与爱护,更是到了极为细微的地步。这足可证明,胡适后来赞许许怡荪“待人的诚恳,存心的忠厚,做事的认真,朋友中真不容易寻出第二个”,[24]以及“我的成功你都有份”[25]等语,实是发自肺腑的由衷之言。

胡适在《许怡荪传》叙胡、许交往,主要介绍许对胡的“好”,这只是二人交往的一面,事实上,胡适对许亦备极关怀,特别是在思想方面对许影响甚大。

首先,胡适总是将读书、治学之心得与许分享。

年胡适赴北京应考时,其二兄的好友杨景苏曾劝胡适读十三经,胡适读罢,甚有心得,当即致函许说:

昨向友人处借得《十三经注疏》读之,始知讲经非从古注入手不可。古注虽亦有大谬之处,然参考众说,可得其真意,再以朱子集注参观之,以新文法旁证之,说经之奥,尽于此矣。甚望足下先从经入手,以史辅之,一二年后根抵定矣,然后从事文艺,乃为有根据之学问。弟此次无论取与不取,南归时必购十三经注疏用心读之,期以一年毕业。如能被取,则携之渡海。[26]

抵美后,胡在致许第一函中又说:

弟意今日读书种子已亟寥落,吾辈为实地工夫,须先肆力“经学”,然后读“史”,读“子”;至于文学,则经史之效果耳;经明史熟,义理精辟,发而为文,自然含英咀华,仪态万方。弟近来甚悔从前用功皆是逐末忘本,此行虽携有千三百卷书,而苦无力,不能编读,只有引领回顾,责望于故人耳。[27]

一个月后又致函说,“吾辈今日为中西文明沟通之际,不可不多读经。”[28]待留美四、五年之后,胡适已熟稔西方之新理论、新方法,再用新眼光重审中国先秦经典,自然就不断有新见解产生。他在撰著博士论文期间致函许说:

适之择此题也,志在以新眼光读旧书,二年以来,所得之多,已非初意所能梦见;盖先秦哲学之渊富,惟希腊哲学之“黄金时代”可与抗衡。二千年来惟其伦理学之皮毛尚在人间,其精彩之处久成绝学,弥可痛惜![29]

类似向友人言说新想法、新见解的材料,本《通信集》可谓比比皆是。

胡适与许怡荪交流思想,除作书外,还有一重要渠道,就是让许看其《日记》和《札记》。对此,《通信集》有翔实记述。年1月7日,胡致许函说,其“北行”、“东行”两游记虽仅纪程,“然亦不可不令足下见之,如欲一观,可以书见告,当即寄上也。”[30]许复函说,能读胡之《日记》,“是过屠门而大嚼”,并要胡寄示。[31]胡适便寄出“北行”、“东行、“辛亥”、“壬子”、“北田”等日记及旅行记一册。[32]后来,胡适废《日记》而改作《札记》,这些札记也陆续不断寄许。[33]

胡致许怡荪的信以及这些记述胡适“闻见所及,思想变迁”的《日记》、《札记》,不但给许以极大震撼,甚至改变了许之前的观点,更是研究胡适思想和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重要资源。

除了思想交流,胡适对许之学业进步、个人生活也备极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2009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