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版本 >> 赏物辨古浅谈双龙形玉璜玉珩的断代常
务求原创真实无浮夸
最原味的展现古物的容颜
最直观的感受古之韵味
力求简单实用干货
所谓双龙形玉璜、玉珩,即在器物两端雕琢出独立龙形象的玉璜、玉珩。
璜与珩的差异,有必要进行简单分辨:《说文·玉部》释“璜”为“半璧”,西周时期、春秋早中期的弧形片状玉器就是璜,在佩戴时通常两端翘起,从而凹面向上、凸面朝下。春秋晚期以来的弧形片状玉器,同前期玉璜的形制极其接近,但皆于中脊处钻有一孔,串缀于组玉佩中则凸面向上两端下垂,恰作磬形。根据《国语·晋语二》韦昭注曰“珩形似磬而小”;以及清代学者孙诒让注《周礼·天官·天府》所记:“衡(通珩),上隆而下窐,与横磬略相同”,可知这些佩戴起来凸面向上的璜形玉实为珩。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双龙形玉璜流行于春秋早中期,春秋晚期式微;双龙形玉珩出现于春秋晚期,在春秋晚期至西汉时期颇为常见,是此期玉器最重要的器形之一。西周晚期虽有在玉璜两端阴刻龙纹者,然其尚未形成独立的造型,仅可称为龙纹玉璜,故本文不将之纳入讨论。
双龙形玉璜、玉珩是春秋至西汉时期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多、延续时间较长,发展演变线索完整连贯而自成一系,且在造型、纹饰上的阶段性特征较明显,下面结合部分出土及海内外馆藏传世品,对双龙形玉璜、玉珩的演变及其时代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一、春秋早、中期春秋早、中期的双龙形玉璜,两端龙首造型简单、抽象,仅具基本轮廓:椭圆形眼。上、下吻皆肥厚,上吻略长,二者相接,口为一孔。脑后略出扉牙表示龙角。
玉璜表面以双钩阴刻技法雕琢龙首纹、蟠虺纹。
二、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的双龙形玉珩,两端龙首多抽象,其造型轮廓大致接近前期,但业已出现少量较具象的龙首,新增吐舌者。
玉珩表面纹饰,除春秋晚期早段尚有部分双钩阴线龙首纹,此期多为浮雕龙首纹、双钩宽线龙首纹、浮雕云谷相杂纹和阴刻云谷相杂纹。春秋晚期玉珩内外边缘常雕有扉牙,进入战国早期扉牙消失。
三、战国中、晚期战国中、晚期的双龙形玉珩,两端龙形较具象:上吻肥厚,较长,下吻短而单薄,口部多为一管钻圆孔,外作切开状,唇平截内勾。目部通常以单阴线刻划的椭圆形或菱形表示,少量为拉长眼角的杏核形目。叶形伏耳。
玉珩开始出现镂雕装饰;表面通常雕有浮雕谷纹、阴刻勾卷纹和网格纹。
四、战国末期,西汉早期战国末期、西汉早期的双龙形玉珩,两端龙形造型复杂,雕塑感较强:水滴形眼,梢长如眉,眼窝轮廓被斜削,以凸出眼球,常琢圆圈纹表示瞳孔;眉骨尖凸。
口部形态有两种:其一,上吻臃肿外翻,下吻较单薄,与上颚尖牙相接,内有尖舌回卷,形成了一个闭合的月牙形口部,紧接尖牙的下颌处雕出粗长卷须;其二,大口巨张,尖齿外露,个别吐舌,上下唇皆如钩外卷,下颚呈斧形。
靠里的颌下缘常歧出弯钩形龙髯;面颊多点缀逗点状綯索纹装饰。耳后抿,较前期粗长;开始出现龙角,角细长,尖端分叉。
玉珩两端除雕有的单独龙首外,开始出现较多雕出包括腿、足的龙身者。龙颈部常阴刻花朵形纹;玉珩表面装饰有浮雕谷纹、勾连乳钉纹、勾云纹等。玉珩形制较复杂,镂雕工艺施用广泛。
五、西汉中晚期西汉中晚期的双龙形玉珩,两端龙形清秀,虽不及西汉早期质感强,但形成一种剪影般的艺术效果。
龙首较单薄,大口巨张,尖齿外露,上下唇皆如钩外卷,下颚呈斧形。玉珩上镂雕纹饰面积较大,个别所占比重甚至超过玉珩主体。
春秋至西汉早期以来分布满密的纹饰基本消失,多为零星出现,仅起到点缀作用的卷云纹、圆圈纹、鳞纹等,多为游丝毛雕技法雕出。
往期回顾
1.收藏的境界
藏心,藏人生
2.猪年话猪—论玉猪的演变与发展
3.漫谈耳杯“羽觞”来历
4.细说玉具剑之剑首
5.细说玉具剑之剑格
6.细说玉具剑之剑璏
7.细说玉具剑之剑珌
8.汉代辟邪三宝之翁仲
9.汉代辟邪三宝之刚卯,严卯
10.汉代辟邪三宝之司南佩
11.浅谈西周时期的玉牛
12.古玉闹元宵
13.(知识贴+干货帖)历代龙纹特征风格
14.简述战汉玉带钩特点
15.概述西周凤鸟的特征(知识帖)
16.简述玉佩饰之玉觹
17.简述战汉玉舞人
18.浅谈玉跪人
19.大英博物馆—赏中国古玉
20.探讨交流历代古玉兔
21.看图解物玉螭龙的演变历程
22.高古玉器的工艺
镂雕
23.高古玉器的纹饰
云纹
24.浅谈高古玉器
玉玦
25.浅谈高古玉器
琥形题材
26.高古玉器的纹饰
兽面纹
27.汉玉
艺术镂雕
28.玉带具的演变
29.玉蝉鸣夏
30.国之瑞器
玉璜
·END·
找对圈子很重要
欢迎添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20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