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论中国传统武德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0/11/29 18:23:49   点击数: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a_4582762.html

论中国传统武德教育融

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武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基本范畴,对大学生加强中华传统武德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本文通过探索武德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为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种新路子。

关键词:武德;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作用提到了一定的高度。武术文化是植根中华大地的优秀文化资源,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精神力量。武术文化包容了儒家、墨家、道家思想等伦理思想和哲学理念。武术文化是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充分发挥武术文化的重要作用,让传承和弘扬武术文化尤其是武德内化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走入学生心中,形成文化认同。

一、背景条件

(一)当代大学生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范围,对于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与此同时,大学生的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尤其是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明显下降。

当代大学生总体来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善于独立思考,有较好的自我素质、自我意识;求知欲和创新意识都较强,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追求真理,敢于实践;积极向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青年大学生,积极做新时代的新青年。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下对于爱国主义的理解出现了偏颇;自我意识过于强烈,甚至只考虑到自己的发挥;对于集体主义的观念淡薄;有许多大学生在情感和毅力方面,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过于依赖,缺乏实践精神,缺乏实干精神。

这些现象虽然在大学生中不是普遍现象,但是数量很多。对此现象,我们不得不进行重视,这也体现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不足,教育者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更好的完善。这些都会影响高校培育人才任务的完成,影响大学生自身的成人成才。对于此情况我们必须进行重视,并找到解决的方式方法。

(二)政治政策

自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并纳入国民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从而使全体人民始终处于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到现在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到新阶段,十九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期推动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效的提高。

(三)文化以及体育事业的发展

在当下民族教育大力发展的新时代下,体育产业尤其是武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武术的

强身健体功能和传播文化的功效不断被放大,接受武德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武德教育的教育功能得到人们的重视。新时代的武德教育在国民教育中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武德教育所包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和互帮互助等内容可以正确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对于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条直接有效的路径。武德是武术精神的精髓,是习武人士遵守的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文化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武术武德的传承与发扬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修养、磨炼其意志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武术武德中的“以人为本”“兼容并包”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研究现状及部分学者看法

(一)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所涉及的内容较少,近五年武德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现状不及以前,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少,且论文数量相比于其他项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少;体育专业教师对于武德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程度高于思政教师;上海体育学院开始打造思政金课《中华武德》课程思政教材编写,中国传统武德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新的起点。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号召下,国内对于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较多,讲座、书籍的出版、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以及论文数都高于中国传统武德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而武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其对于当前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重大的意义。

(二)部分学者的看法

一是天津体育学院王少宁,他认为:

(1)武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有:

①武德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教育范畴;②武德教育有效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③加强武德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富有成效。

(2)武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实现路径有:

①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优化武德教育的效果;②加强师德水平建设,发挥教师表率作用;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挖掘共性教育资源;④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自我提高。

二是重庆理工大学宋渊、郑亮,他们认为:

通过对武术教育中所蕴含的武德教育内涵和大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进行分析,阐述武术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探讨把武德教育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武术的育人功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中原工学院张振华认为:

武德是习武者在习武的过程中依靠内心的强大信念、传统习俗和行业舆论而逐渐形成的一种道德操守。现如今,武德与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形成具有一致性、统一性,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范畴。高校可吸取武德教育中的精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载体,充分发挥武德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加大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四是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潜涛认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层次的一种精神追求、文化基因,其中有很多跨越时空、具有超越性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能够为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力量支撑。

三、实际意义

(一)剖析中国传统武德精神的实质

武德是习武者通过不断的自我修炼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一个过程,是习武之人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武德”对于“武者”具有强烈的约束性。无论是专业武术运动员、传统武术习练者还是武术爱好者都应遵循最基本的武德规范。武德的实质是一种对习武者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武德最主要的作用是使习武者从内心深处产生“不能滥用武力,为非作歹”的理想与信念。这个自我约束机制同时也是武技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

首先要与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其次要以礼待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再次要保持不盗名、不夺利、不保守,热于助人的美德;从次要尊老爱幼,尊师重道;最后要磨练出慈、勇、智、恒的坚强意志,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文武双全,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二)探索中国传统武德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以及融入路径,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武德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操及各种传统美德,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和思想道德修养。武德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武术礼仪是武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武德规范,有助于养成其独立自主的道德行为能力,这种实践性的教育,相对于目前高校中德育课中的说教式教育,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更能够产生实际的效果。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有重大意义

可以促进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有效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身作则,通过仪表教态、语言行为、教学示范等感化教育大学生,从而激起大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对教师的尊敬、爱戴和信赖。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教育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树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在高等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高校思政工作要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坚持批判继承、去粗取精、古为今用、兼容并蓄的原则,针对现代社会运转机制下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道德价值观念并没有因为时代的久远而封存,中就蕴含有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这其中既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内的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教育;也包括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为代表的修身、慎独、克己的儒家“德性”文化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明辨义利的思想。还有《诗经》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论语》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众多哲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于端学生正自我价值取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

四、相关内容

(一)中国传统武德教育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内容

在中国武术教育理论中武德是其核心内容,主要表现为道德规范、武术行为和方法;把道德观念视为习武者的基本准则,武德以尊师重道、重义守信、立身正直、仁爱谦和为基本内容。大学生中的习武者是武术爱好者中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的进步和发展对于武术运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武德教育对于习武者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弱、忽视文化多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等问题。因此,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三是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思想道德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目标和任务

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建设包含的一个方面,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党的路线、纲领,从意识形态方面,从理论指导上讲,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在意识形态领域绝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立场。

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武德教育的共同点

通过对武术教育中所蕴含的武德教育内涵和大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进行分析,阐述武术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探讨把武德教育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武术的育人功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武德教育共同点,从而寻找到切入点将中国传统武德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五、如何将武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实际

(一)创造良好的适合思想道德教育的环境,尤其是实践课程环境的改善,进而促进并优化武德教育的效果

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从何而来,为何而学,学而何用。在实践学习中使学生将知识生动地表现出来,完成好教学任务,完成好素质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回归生活世界。一方面,学习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学习,没有对真实生活的思考和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就没有真正的知识和丰富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在生活中实践,只有面对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学以致用,学生才可能真正直面生活,过好自己的生活。

(二)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自行自力自觉的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促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实际效果。教师要对教学主题和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这种加工和处理是在充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有权利围绕教学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结构,教师可以选择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此外,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要刻苦钻研业务,精通专业,注意从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学识水平、学术精神,治学态度等各个方面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专业课教师必须要有责任心,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勤业敬业,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严谨的治学精神、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商尚的人格风范,以积极的、健康的行为举止,为学生做出表率。

(三)高校开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挖掘共性教育资源,进而引发教师和同学的思考,促进武德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有效发展

高校要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为教师、学生提供传统文化知识传播的平台,促使教师与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是传统文化优秀成分进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四)积极与社会上各武术协会、武术培训机构进行合作。推动中国传统武德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要与社会上的武术协会、培训机构合作,二者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德发展,从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六、总结

21世纪的教育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而且应具有探索研究掌握现代教育理念,把握现代教学规律,创新教育方法和教学的手段,具有较强的教学业务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完善的能力。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武德要求武术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重心态和心境,是武术运动员术道并重、内外兼修境界的实现渠道。武术专业运动员训练的目的并非只是搏斗技术,应该具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理想,武德的文化内涵也已由一般简单的伦理道德上升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世界的共融境界上。因此,从武术文化的视角来看,把武德浸润置于术道并重、内外兼修的完整体系中,给予其道德的教化以及伦理的陶冶等重责大任,这与构建文明社会、秉承“以人为本”、推动人类的全方位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其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运用武德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吕超.齐鲁武术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

[2]米燕燕.以武术武德教育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09):51-52.

[3]王少宁.武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研究[A].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天津市体育局、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中华武术研究年第二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暨武术科学大会论文集(上)[C].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天津市体育局、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4.

[4]宋渊,郑亮.武术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科学时代,,():1-2.

[5]张振华.武德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影响研究[J].企业导报,(11):-.

[6]白烨.武德浸润在武术专业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2(02):83-85.

[7]张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14):14-16.

[8]白烨.武德浸润在武术专业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2(02):83-85.

[9]《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十九大报告).

[10]张新彦.充分发挥高校专业课教师的优势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J].理论观察,(04):-.

[11]秦岩.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J].中国德育,(02):25.

[12]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2047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