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文摘汇编1215

发布时间:2021/3/29 21:59:21   点击数:

年12月15日

目录

◆让法治意识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包钢三中曹玥

◆让法治意识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包钢三中曹玥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的构建

包头市第二十九中学王颖

◆《支持型师生关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包头市第二十九中学王颖

01

让法治意识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摘要

实施体验教学,形成法治思维

  (一)开展法治辩论赛活动

  托尔斯泰說:“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的发生地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青少年有法治意识,就要把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动,丰富,不仅让学生感兴趣,而且还能向学生渗透法治意识,使学生主动学习法治知识。

例如,为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笔者给学生开展法治辩论赛活动,如:“遇到跌倒老人扶还是不扶”“网络是否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辩题,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分别成了辩论赛活动的甲方和乙方,双方就辩题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自己的观点来进行阐述,并对对方的论点进行驳斥。这种教学活动是将法治知识、口才艺术、生活启示融于一体,其中有正方和反方之间的智慧、思想及思维的碰撞,尤其是对“遇到跌倒老人扶还是不扶”这一辩题,学生进行了言语上的激烈撞击,正方和反方同学搜集了相关新闻素材,对人们的道德行为和一些顾虑进行了全面剖析,整个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反应快,对知识的掌握很牢固,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自身学习能力,而且学会了如何明辨是非。   

(二)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模拟法庭活动案例,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公正和严肃性,让学生能够以案为镜,能够积极地学好道德与法治知识。

  例如,我选取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被告人是一位初中生,他和母亲一直相依为命,由于母亲对他缺少教育,再加上孩子在外面交了一些不务正业的朋友,时间久了,他因为涉嫌盗窃罪被追究了刑事责任。法庭即将开审,扮演审判长、审判员、被告、律师、陪审员等的学生陆续正襟危坐,并围绕这个案情,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法庭上展开了交锋,此时旁听席很安静,学生饰演的每个角色都很深入,像极了真实的案件庭审现场,庭审结束后,回归课堂,我引导学生积极发言,针对这次活动有哪些切身体会,有的学生说,生活中有很多跟我们年龄相仿的人,就是因为不懂法,也不知道事件的严重程度,不知道会触犯法律;还有学生说没有想到违法会在一念之间,在一旁旁听的学生也受到了启发,并表示要认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并以这个案例为戒,做一个知法,懂法的人。

  (三)开展法治演讲主题活动

  法治意识的渗透除了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外,还要落实到体验中,让学生一边学习法律知识,一边体验法律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来说,并不遥远,我们要学会用法律约束和规范生活。

  例如,在课余时间给学生举办法治演讲主题活动,向他人普及法律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演讲的内容选取一些接近青少年生活的,比如说,某同学迷恋了网络游戏,父母给的零花钱不够让他买游戏装备,于是他偷同学的钱,第一次他紧张、害怕,可是充了钱买了游戏装备之后,他发现游戏的世界让他更着迷,于是,他越陷越深,偷的钱也越来越多,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盗窃;又如,同学之间因为一些小事动手,由于出手过重,致对方伤残,最后触犯了法律。面对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我们还敢说法律离我们青少年太远吗?你还会认为法律是虚无的吗?在全国法制宣传日,我引导学生就“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这一主题进行演讲,让每位学生都能认真地写一份演讲稿,并列举一些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好习惯和坏习惯都是长期养成的,如果你不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我们自由地走在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在马路上乱跑乱窜,就会引发交通事故,我们在学校里,如果没有校规和班规来约束,那么学校将没有了秩序。可见,学生在法治演讲主题活动中抒发自己的切身感受,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中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这样的教学效果能够真正深入人心。

(来源:《中国论文网》年)

(摘抄人:包钢三中曹玥)

02

让法治意识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选择启发式情境案例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会出现学生接受知识慢、学习效果差等问题。所以教师要注重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放性,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基于情境案例之中,并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列举能够触动人心,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案例。

  例如,在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诚实守信》这节课时,我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个情境案例视频:张强在期末考试前异常的兴奋,因为他的爸爸跟他说只要他在考试中数学能取得85分以上的成绩,就会奖励他一辆自行车,结果期末数学成绩出来,张强只考取了62分,他看见成绩很懊恼,为了得到他喜欢的自行车,他随便找了一张空白的数学卷子,自己答了题,并给自己打了89分,然后把这张试卷交给了他的爸爸。学生们看完这个视频,我引导学生思考当张强把试卷交给爸爸时,会怎么样呢?有学生说张强会紧张和焦虑,害怕爸爸发现问题;还有学生说爸爸如果没发现孩子这样的做法,以后张强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经常听的故事《狼来了》,孩子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喊狼来了,最后狼真的来了,却没有人再相信他了。在学生根据这个情景案例主动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可以借机引出诚信的内涵、诚信的重要性、懂得诚信的实质,从一个很简单的父子之间的承诺,再到父子间产生的谎言,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无论是在学习和生活中,与他人失去诚信,都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所以,诚信是做人、兴业、立国之本,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我们要引导学生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来源:《中国论文网》年)

(摘抄人:包钢三中曹玥)

03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的构建》

摘要

随着当今我国构建法治社会进程的加快,以及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了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重要课程。因此,教师要更为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以学生为主的生本课堂的构建。根据当前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的认识,笔者在文中阐述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的构建意义,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构建策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是指: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观念、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和谐和人生价值这八个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既是初中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的构建,不仅仅是为了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而尊重学生的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这对中学生今后长久的学习和生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学习“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三至五人的学习小组。其次,教师让学生就“我们之于父母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父母之于我们又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个话题展开激烈的学习讨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整理总结,以此来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来源:《科学咨询》年第1期)

(摘抄人:包头市第二十九中学王颖)

04

支持型师生关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教育观念持续更新,支持型师生关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也出现了支持型师生关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体现不足,表现形式单一,部分教师缺乏自身修养及其人格魅力等问题。经分析发现,传统教育体制对师生思维的固化、教师积极性不高、教学评价体系单一等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要促进支持型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完善,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水平,可采取以下措施: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体制,在课堂教学实施师生互动,尊重关爱学生;对学生负责,提高教师素质;发挥教师榜样作用,丰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一、支持型师生关系概念界定“支持型师生关系”与“控制型师生关系”和“专制型师生关系”相对,是指以教师自主支持型教学方式和学生主体性参与为基础,由相应的社会性质和社会观念所决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它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支持型师生关系也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关系、融洽和谐的心理关系、良好的伦理关系,既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情感支持、探究支持、资源支持和信息支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2114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