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优秀成果巧用教材资源,深植爱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1/4/16 14:21:05   点击数:

摘要:爱国情怀对一个人的终身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意识形态属性强,是国家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思想教育方面,具有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资源优势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合理利用选文资源、主题活动和专题阅读等三个方面,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教材资源;爱国情怀;培养策略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爱国情怀对一个人的终身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提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祖国深厚情感,同时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思想和行为准则,逐步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无论是朗读教材中那些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还是举办丰富多彩的爱国主题活动,亦或是对课外经典爱国著作的阅读,都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影响,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资源中包涵的立德树人优势,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培养,使爱国情怀浸润学生的心灵。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真正的落实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爱国情感的思想内涵却并不容易,教材挖掘浅显化、教学活动的单一化、专题阅读难以推进等问题一直困扰等一线语文教师,如何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使爱国情感深植学生的心灵深处,文章从语文教材资源挖掘的角度讨论以下教学策略。

一、挖掘选文优势,渗透爱国意识

“文以载道”是中华民族文化优秀的传统,高中语文教材中辑录了大量文质兼美的蕴藏爱国情怀的选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为例(参看表1),我们可以从大好山河、工匠精神、爱国精神和等方面来深入挖掘其深刻的家国情感,教师应参考新课标任务群教学目标要求,深刻挖掘编者意图,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层次、有规划、有设计的将爱国主义情怀渗透到教学之中。

(一)从大好山河角度出发:第一单诗歌单元和第七单元散文单元,所选取多篇文章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画卷的赞美之情,例如: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为我们描述的一幅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图,带我们领略了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祖国寥廓壮美的风光;郁达夫先生《故都的秋》则从个人的心境出发,带学生领略在特殊的年代里,老北京清、静、悲凉的秋声、秋景和秋味;苏轼的《赤壁赋》让我们回到了千年之前的赤鼻矶,享受江河万里、水波不兴的宁静。在学习这些篇目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传递给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己的责任担当。

(二)从工匠精神的角度出发:我们认识了执着探索,忘我付出的时代楷模—袁隆平;在平凡的岗位默默耕耘,将卖糖果做到极致的张秉贵;我们从《芣苢》和《插秧歌》两首诗了解中华民族自古从劳动当中获取的快乐,体会劳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和意义;《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更让我们明确了工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充分发挥时代楷模的榜样力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步养成专注、奉献、创新等优秀的品质,让他们体会这些在劳动之中培养出来的品质,正是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

(三)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统编版教材同样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学素养的培养,《劝学》和《师说》等传统篇目让学生从理性的角度思考学习和尊师重道的意义;第三单元以时间为线索,展示魏晋诗歌与唐宋诗词中的经典名篇,学生不但可以从中学习古典诗词文化的相关知识,也能从中领略不同的时代中作者的精神风貌,行走在汉韵唐风之中感受古典诗文特独特的魅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好时代的线索,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补充必要的文化背景,为学生搭建阅读的桥梁,展现特定的时代风貌,激发学生对祖国古典诗文的认同之感与喜爱之情。

明确教材编辑的意图,深入挖掘其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核心和内涵,教师才能找到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们既要体现出课标中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也要考虑教材编写所追求的课程整合理念,以布置大任务、组织大活动、设置大情境,来整体设计分布在不同单元的家国情怀的篇目,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对于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和价值,了解爱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生活领域,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的具体体现,从整体出发设计教学,有层次的展开教学,将爱国主义情怀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

表1

选文篇目

大好山河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

《故都的秋》郁达夫、《荷塘月色》朱自清、《赤壁赋》苏轼、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登泰山记》姚鼐

工匠精神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沈英甲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探界者”钟扬》叶雨婷、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芣苢》《诗经·周南》、

《插秧歌》杨万里

传统文化

《劝学》《荀子》、《师说》韩愈、《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二、开展主题活动,激发爱国精神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任务群的形式展开单元体式,其教材自身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丰富且意义深刻,教师不妨根据教材内容从诗歌朗诵和社会调查等方面,找到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策略。

(一)社会调查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提出家乡文化参与的任务,该任务群可以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认识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提高学生的家园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在该任务群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采用、访谈法、调查法、撰写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参与时代生活,爱国根基从关心身边的人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开始建立。

(二)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在教材的选文基础上,选取其他家国情怀主题的诗词,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我们在本学期学过的有关爱国的诗词,或者在课外找到自己喜欢的词句,在全班展开爱国主义诗歌诵读大赛,教师需给予学生诵读的技巧指导,同时让学生自己制作背景音乐和其他相应的材料,在准备朗读的过程中务必要了解诗创作的背景,感受诗词中或浓烈或深沉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们的青春与诗歌为伴,爱国之情发之于声而感之于心。

爱国主义的主题教育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话剧表演、写作训练、主题教育等等,教学活动形式的丰富新颖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在活动之中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则更为重要,无论开展何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教师都要从细节出发,着重于深层次的挖掘,真正的将对家国情怀的深刻感悟设计在教与学点滴之中。

三、拓展专题阅读,传承爱国情怀

整本书阅读是目前学术界和一线教师都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2142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