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王林旭超以象外的畅想

发布时间:2022/11/19 16:53:11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名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41127/4525463.html

王林旭影纸本彩墨×cm年

超以象外的畅想与神思

——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艺术思考与实践

文/王林旭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老子》十五章

一、精神的远游

“超象”,作为艺术命题提出伊始,经过从古至今的奠基、扬弃、生成与绵延,已然成为跨越国界的艺术理论概念和艺术实践的探索课题。“超象”是当今世界艺术发展新思维、新观念的必然历程。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探索,都是基于国际文化视野、华夏文化复兴的意识,来高度把握并应对世界艺术的新格局、新变化,力图以“超象”这一精神性艺术标志的确立,推进现代水墨艺术的发展,赋予水墨艺术以新的生态伦理价值和美学意义。

“超象”概念源于我国古代艺术思想。早在唐代,司空图就在《诗品》中提出“超象”概念,即“超以象外,得其寰中”“离形得似”等等,用以指涉取之象外,略于形色的思维特点和艺术表现方式。

作为中国艺术最高境界和最高精神目标,“超象”令艺术家及其作品不断向心灵靠近,并远离自然与世界的形而下特性,不断地打破物与我的二元对立,使之契合,最终实现和谐统一。

“超象”的提出及其在艺术实践中的运用过程始终以人为主体,体现为人之自由意志的觉醒和艺术精神的觉醒。“超象”的“象外之象”“略于形色”“取之象外”,是由此及彼,由显而隐的提升与深入的过程,强调一种由内心意绪向生命情怀与精神境界的转换,进而在趋于抽象却又具体可感的艺术形态中,领略一种陌生化的玄妙意味,这是一种超验的审美感觉。与此同时,绘画材料与手法亦在“以技入境”中被赋予高度的意义与内涵。诚如我在自己作品《超象》系列中所表现的结构、节奏与虚灵,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呈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象外之象”的抽象效果。

王林旭影纸本综合材料67×67cm年

当然,对于“超象”的理解、把握与运用,是因人而异的,在艺术家那里,它往往是在完成内在自我本质的转换之后而见诸于作品的。天地有大美而无言,事实上,对“超象”的取舍及态度的亲疏,反映出不同的世界观、艺术观和人生观,乃至生命体验、审美经验与精神境界,在这种特定的无言之美中,体现的则是人的精神自由与情性率真的玄思与遥想,在绘画中,则呈现为一种不可言说的幽玄秘境和精神远游的神秘。这是难以用常规符号、技法去固定表现的,它们或浓郁,或淡然,或清丽,或雄浑,其色彩、形态的流变,激发与幻化,展示的正是“超象”那难以测度的高风远韵。

质言之,“超象”的关键与根本之处,首先是一种对物性与形象的超越,这是一种向三维空间之外的更大境界的超升——对宏观世界、对生命幽微本质的抽象性把握。因为,任何本质性艺术的运动与把握都是一种纯粹的形式追寻与发现,是从形质世界向性灵世界的过渡,也必然是一种脱略形迹的提升与超越;而且,唯有在此中,才能表现出其深奥之处,显示其最微妙的所在,并超越现象而走向纯粹与永恒。

在这里,艺术法则、规矩、范式、理念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在“超象”的突破中表现智慧、灵性、才情、气质、格调、能力。此外,由于它的纯粹性和元初本真的特点,一切外在的、附加的、雕琢的、世俗的、伪装的成分都被统统剔除和抛弃了。因此,它表现出来的乃是一种内在的、本质的,也是更自然的风格品质,展示出的则是内在的智慧、自在的精神、宏观的视野、脱俗的风度,这便是“超象”的风采和韵致,也是一种审美重心的转移。

王林旭西域纸本综合材料68×68cm年

绘画创作中的“超象”经历了一个从生命之冲动到天地运动、灵性之气韵,再到造化之气韵的转化过程,最终合并一体并将它集中在色彩、笔墨的挥洒、运作之中,使之“得其神而遗其形,留其韵而忘其迹”。在看似随机无意的泼、洒、挥、滴与叠加、覆盖、错置当中,体现出的都是画家胸有成竹的匠心独运。细细看去,在漫漶氤氲的画面中,在如同风云际会、惊涛拍岸的墨色形态中,体现出的都是出自画家生命力的充沛和昂扬,其中蕴含着支撑动感画面的稳定结构。与写实、摹仿风格的绘画相比,这是一种风格的巨变,也是对传统审美旨趣的转化,实际上,它只不过是今人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对“超象”的重新认识和解读,这也是一次全新的发现。从根本上说,这是灵性十足的精神运动外化为飘逸、灵动、洒脱的形态,它表现的不是现象世界本身,而是关于世界可能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精神图景,这是一种境界,让人身不由己地感受到自然生命气韵的变异和澎湃。“超象”之后,结果必然如此。

简而言之,“超象”作为艺术概念,有这样的特点:1.它以体验和感悟为内涵,并形成特点,趋向于宇宙论、价值论乃至生态美学的追寻和叩响。2.它以宇宙运动形式为内在结构,强调创造性活力、活跃的生命精神、和谐的形式内涵和浩荡无垠的诗境。3.它强调个人的主观灵性和内在价值,并在价值范畴与本体范畴上肯定“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终极境界——“超象”的图景。

王林旭西域纸本综合材料68×68cm年

二、心灵的印迹

“似者,得其形而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荆浩在《笔法记》中,对绘画的“似”与“真”做了本体意义的区分。

“似”,指表象的相似,它缺乏内在生命结构与本质之处,仅止于“有形无神”而已;而“真”,则包含了事物的内在生命气质、结构与气韵,所以,它充沛、丰满而又神采飞扬。后者正是“超象”特有的本质之“真”,它具有形而上的意义,赋予事物以无始无终的超越性逻辑关系的形态,并在三维空间之外呈现其神奇魅力;所谓“超象”,是一种超越表象的本质意义的“象”,是事物的终极存在,它展示的是终极的创造与心灵的印迹,是具有原创意义的艺术形式、结构与语言。

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超象”不只是审美问题,作为心灵印迹的表现形式,它体现的是一种自由精神与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在今天,“超象”已不再是古典艺术的自律,而是艺术自身价值的体现,是对传统审美定式的解构,因此,当代“超象”是艺术创造与当代精神共同孕育出的结果。

王林旭恋纸本综合材料68×68cm年

因此,我们重释“超象”,是以反思社会现代性的危机和西方现代主义的危机为背景的。现代科技带来的弊端,使得具有生态美学涵义的“超象”审美意识日渐凸显出重要性。现代技术造成的资源枯竭、土地沙化、环境污染等弊端只是结果,根源在于现代技术与生态的敌对性质。海德格尔在分析“技术”的词源时指出,“技术”在古希腊的本义是“引发”,技术与艺术一样是解蔽的方式、真理发生的方式,而现代技术却违背了其本义,成为一种“促逼”。并非现代技术发展到今天才成为人们无法控制的东西,而是现代技术从本性上就无法控制,它已经将人从地球上连根拔起。现代技术不仅造成生态系统失调,威胁着其他物种生存,而且剥离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把万物贬低为资源。现代技术作用下的人类,不仅把自然界作为能量储存器,而且使人脱离了自己的本源。在这种情况下,“超象”式的审美意识成为对抗生态危机和人性异化的途径。“二战”之后的西方当代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以及精神性艺术的发展,是在重新认知犹太教—基督教的创世论之同时,大量借鉴了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诸如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周易》有关“生生为易”“元亨贞吉”与“坤厚载物”的论述,道家的“道法自然”“万物齐一”、佛家的“众生平等”等。这些丰富的古代生态智慧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生存方式与思维,可以成为我们建构“超象”艺术的丰富资源与素材。因此,“超象”艺术以“天人合一”与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相会通;以“中和之美”与“诗意地栖居”相会通;以“域中有四大,人为其一”与“四方游戏”相会通;以怀乡之诗、安吉之象与“家园意识”相会通;以比兴、比德、造化、气韵等古代诗学智慧与生态诗学相会通……我们应该借此来建设一种包含中国古代生态智慧、资源与话语,并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某种中国气派与中国作风的“超象”艺术体系及其流派。

王林旭金轮纸本综合材料68×68cm年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超象”的生命活力不仅来自其自身,还来自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反思、判断,同时也来自主体间性的经验和选择,特别是在文化的多元格局中,观念的多样和媒材的多变都使“超象”确立了更具文化现代性的整体艺术特征。

我创作《超象》系列作品,力求在传统的“度物象而取其真”的理念中提取并建构现代意义的共享价值与共享空间。实际上,“超象”是一个大艺术主题,在这里,我找到了个性化和自我实现的方式,并以自我的方式抵达超我。

在《超象》系列作品中,我大体以传统绘画材质为主,宣纸、矿物颜色、墨色、笔和毛刷,同时也混合了外来的水粉、水彩,以及金粉、银粉等颜色,还加入了拼贴等综合手法,使墨、色、水、纸等互相冲撞、融合、演绎、幻化,在无序的流淌中进行局部或整体的控制,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感觉性与情绪化的介入,在水、墨色的氤氲、冲撞中凝定出心灵的印迹,在随机性的泼洒、滴溅中表现出对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发现与开掘,让纸上的“超象”再不确定于非具象的形态固化中,体现出自我的作用,揭示出无法复制的精神图像和心灵印迹,揭示出梦幻、虚无的随机性背后的心灵丰富性,以及自我感觉的独特性。可以肯定的是,在无意识的泼洒与滴溅中,包含了潜意识下的选择与控制,不同的色彩间的混融,水分的多少,氤氲与幻化,着色处与空白的布局分配,自然形态与人为的描绘,漫漶的流淌与拼贴的形状,乃至色彩的浓淡变化……这些均在没有具体形象的流淌中变成一种状态、一种综合,它的含糊性使我们的视线随着无规则的色墨流淌向画外延伸;泼洒的色墨、滴溅的点、线、面虽没有蠕动,但它的节奏充满了运动感。

王林旭春纸本综合材料×cm年

这样的抽象形式意味及画面结构、节奏、韵律、力度,表现的正是期望中的“超象”图景,也是自我心灵的自然流淌。这种不受约束、不受规范,充满自由与随意性的表现方式的核心是自我情绪的冲动与狂热,它冲破了传统绘画逸笔草草、一波三折的限制,把画面的向心性、平衡特点及构图的完整性向着更广阔的空间扩散开去。画面更注意力度、强度、节奏、韵律与刚柔的对比表现,这种表现必然传达出画家自我的主观意识。

《超象》系列作品最明显的特点是摆脱了“形”的约束,它们在无形、无序中显示出独特的审美力量。把大张的宣纸铺在地上,通过泼洒、滴溅,造成风起云涌、惊涛拍岸般的抽象状态,传达着某种潜意识。在密布的色彩流动、纵横交错、氤氲重叠中,那种没有制约的活力与随意挥洒的运动感、无限的空间波动愈发变得狂热而又抒情,这里蕴含着作品生命的关键所在。这是一种原创的心灵图像,它呈现为一种特殊的质感,可谓色墨和谐、动静统一、从容自然、情绪流动、力量内蓄。这是自然流露出、鲜明而又强烈的自我表现,也是独白式的自我表达。

王林旭樱雨纸本综合材料×cm年(请翻转观看)

我在作品中要表达的是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但在创作过程中,由于无意识与潜意识的强大作用,我不知不觉地超越了现实世界的客观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254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