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版本 >>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王乐
伦理思想史是关于各种道德观念和伦理学说萌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有其相互联系和发展规律。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因而较之世界其他国家,有着更加丰富而别具特色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涉及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对伦理道德现实的理论与实践,涉及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伦理道德问题的深邃思考和智慧达观。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不执着于探索世界万物的起源,不偏执于外在物质条件的满足,不过分寻求人们自身的享乐,而是以独特的精神、价值和气象,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探索伦理规则和个体美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概而言之,可以将其发展归纳为五个主要问题。
一是义利之辩。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基本问题和主要问题,也称道德原则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一方面,以“义利之辩”探讨道德起源、本质、功用和规律等问题。“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为善恶之行,不在人质性,在于岁之饥穰。由此言之,礼仪之行,在谷足也”“让生于有余,争起于不足”等思想,从不同方面揭示了道德对物质条件的依赖,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了道德水平和物质条件的关系。另一方面,“义利之辩”探讨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兼相爱,交相利”等思想,厘定了社会道德体系的道德规范原则和价值标准,进而上升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个人幸福的关系视角。从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来看,以国家和社会的形式强调重“整体精神”和重“公私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共同心理的最高价值,一切道德价值目标都以与其相一致为唯一标准。
二是人性之争。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发展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伦理思想家都对人性问题较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25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