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易中天红楼梦是中国最后一首诗,之后没诗了

发布时间:2024/4/24 12:53:59   点击数:

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

一部好的文学著作可以流传千年甚至更久,经典的文学著作可以打破地域界限,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流传到整个世界。即使文化背景不同,但这些经典仍然可以被不同文化、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人所阅读、所喜爱。

能够被广泛传播的原因就是:经典的文学必定是挖掘人一部分的人性进行描写,或赞扬或贬斥或挖苦,但总能让人感到认同。

中国就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集、剧作等等,而小说又占据了很大的一壁江山,特别是中国的四大名著,全部都是小说。其中被现代人研究最多、影响最广的可能要数红楼梦了。

曹雪芹与红楼梦

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撰写的,曹雪芹是清代人,并且出生时算是官二代加富二代,他家的官位是由一位女人挣来的,那就是他的曾祖母。

他的曾祖母孙氏是康熙的,每天负责喂养康熙看着康熙长大,康熙对孙氏非常的敬爱甚至有很深的母子之情。孙氏的儿子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祖父,从小也是在宫里长大,是康熙小时候的玩伴,康熙对曹寅非常的信任。

后期康熙从小皇帝变为执掌大权的康熙皇帝,曹寅也从书童变为御前侍卫,后期更是成为了江宁织造,还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无论是江宁织造还是巡盐监察御史在清朝都是绝对的肥差,康熙是把国家的大部分经济命脉都让曹寅负责,可见康熙对他的信任和偏爱。

曹家主任江宁织造一做就是58年,康熙驾崩后雍正朝曹家还在继续担任江宁织造,康熙六下江南,曹家接驾四次,曹家已经赚得盆钵满钵、极富极贵,更被当时的人称为天下第一富人,被称为望族。

曹雪芹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可以说在他的童年时期,他见过的富贵生活不是一般人可以经历的,他小时候就不喜欢读书,更不喜欢八股文和科举制,更讨厌读四书五经,虽然父亲对他非常严厉,但祖母一直护着他。

再加上曹家这种权贵之家,藏书众多,不读四书五经自然有别的好书可以读,曹雪芹就在家中的藏书里将各类书籍读了一遍。

这种优渥的生活一直到曹雪芹13岁开始改变,那时候已经是雍正时期,雍正上台后国库空虚需要资金,而曹家从江宁织造和巡盐监察御史这两个职位上捞了太多的好处,雍正决定拿曹家开刀。在曹雪芹13岁的时候他的叔父因各种罪名被查入狱,曹家也被抄家,从南京搬迁至北京。

曹家自此开始没落,曹雪芹也不得不开始为家人奔波,想起他的前半生他执笔开始写小说,写出了《红楼梦》这部经典著作。书中的贾宝玉何尝不是曹雪芹的人生缩影,贾府的结局也是曹家的反射。

现代红学研究

红学一词指的就是关于红楼梦的文学研究,这个词一开始是以半开玩笑的性质出现,红楼梦还没完成红学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后期因为研究者众多、爱好者读者也很多,红学慢慢发展壮大,到了现代更是达到了顶峰。

红学也以五四运动为界限分为旧红学和新红学,旧红学研究成果不高,主要是研究红楼梦的书和文章,对背景和作者的研究较少。

到了五四运动后,以胡适为代表的红学研究者开始大力研究曹雪芹和曹家,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是胡适考证出来的,他认为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和曹家的自传体式小说,而后40回并不是曹雪芹所著,是由高鹗补写出来的。

除了时间被分为两个派别,红学也产生了非常多的分支,其中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等学派。而现代的红学更是分支众多,甚至会从主题研究、续书研究等各种方面进行研究,而研究的方法和理论更加的成熟。

有很多红学研究者运用一生的时间来研究红楼梦,比如非常有名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他非常痴迷红楼梦,可以说能和他比肩的人非常的少,他也在红学研究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最后一首诗

除了周汝昌老先生外,还有很多现代红学家说起红楼梦来也滔滔不绝,比如因百家讲坛而出名的学者易中天。

易中天学识渊博,并通过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将中国传统文化,广泛地传播给当代青少年。易中天在一次节目中对红楼梦这样评价:红楼梦是中国最后一首诗,之后再也没有真正的诗了。

这个评价可以说是非常的高,可以理解成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后的一部值得反复研究的经典著作。这里的诗不是指红楼梦里的诗,红楼梦里的诗确实十分的经典并且贴合里面的人物,但红楼梦更著名的是被人称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对于易中天这个评价,喜欢红楼梦的人会觉得他说得非常的中肯,红楼梦确实是千百年来难出一部的经典文学作品。对于不太喜欢或者没有看过红楼梦的人则觉得,易中天的话太过于夸张了,毕竟红楼梦之后还有很多文人墨客写出了很多值得品读的作品,说是中国最后一首诗,也是对其他作品的贬低。

红楼梦确实是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而正如歌德所说的优秀文学作品,是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无法探到底的,至于是不是中国的最后一首诗,我们不妨多去看一下文学作品来进行比较,也许看了很多文学作品后,我们有了比较后会认同易中天老师的看法,觉得红楼梦是经典中的经典。

也有可能看了别的文学作品,会觉得别的文学作品更加的值得探测,但无论如何,第一要义是要多读书,多读书有知识储量才能真正的评价文学作品,也能让自己成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268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