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热议星光不问赶路人,韶华不负追梦者

发布时间:2024/12/8 12:52:16   点击数: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于4月25日上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老教授、老专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同师生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文传师生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自己的专业研究和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不负党的培养和期望。

文化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李爱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人民大学时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这一重要论述与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围绕“为什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什么样的世界一流大学、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一脉相承、一以贯之,进一步提出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方略,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民族复兴的教育担当,具有战略性、真理性和独创性,为我国高校在“双一流”建设新征程中提供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更好地指导研究谋划和工作实践。

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刘双舟

做“大先生”成为高校师德建设的新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学考察中希望中青年教师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立志成为大先生,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早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大先生”的讲话为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高校育人,师德先行,育人首先应当从师德建设抓起,尤其是党员教师应该在师德建设中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何群

教师应成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应该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这是对我们高校教师的高标准、严要求。因为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为师之道,自古就有“经师”和“人师”说。“经师”,是指态度严谨、饱读经史,学有专长、不会误人子弟的合格教师;“人师”,则不仅要有高深的学问,而且德行高尚,热爱学生,深知教学的真谛,在今天就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引领青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中国《礼记》上有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师是教师的至高境界,也是教师的人生终极目标。我们应当努力去追求、靠近这个目标。

文化与传媒学院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许晓娟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备受鼓舞并深感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心怀“国之大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总结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塑造好青年的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司聃

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是当代科研工作者的职责

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期间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273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