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泗水文化人物专访宋西春用写作展现人生之美

发布时间:2018/6/21 7:06:52   点击数:

泗水文化人物专访:

用写作展现人生之美

本期访谈的文化人物为泗水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宋西春。他长年坚持阅读和文学写作,在报纸和杂志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尤其对古典诗词做了系统的研究,在读者群中引起轰动,并引发了县各界人士学习古典文学的热潮。对提升全民文化素质起到了引领作用。

  问:宋老师您好,多年以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您坚持读书和文学创作,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且结集出版了两部专著,在您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群。据我了解,您创作的文体涉猎广泛,有散文,小说,诗歌,创作主题也包罗万象,包括对过往的农村生活和当下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面对生活奋斗拼搏,勤劳俭朴,追求真善美,您的作品塑造了一大批美好而鲜活的新一代农民形象,当然更有很多您过去生活工作的经历和感悟体验。您的作品语言平实,泗水方言俚语运用恰当得体,每一篇文章都引人入胜,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那么,您是在创作过程中如何构思这些作品的呢?

  答: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作品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生活气息浓,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似曾相识。很多读者感叹:“我也经历过这事,可惜就是写不出来!”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生活中有丰富的鲜活的素材,这是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譬如我的小说《戒酒》一文,选取妻子英子劝大军戒酒的一个故事。英子以让狗咬了不能喝酒为由劝丈夫戒酒,为了增加真实性,英子狠狠地在丈夫小腿上咬了一口,让人忍俊不禁,莞尔一笑。二是围绕主题将各种素材有机整合,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线索,将矛盾纠纷、爱恨情仇、恩恩怨怨,分配给不同人物角色,让他们闪亮登场,演绎出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譬如《杜鹃之恋》,把陈学位逃学、参军、谈恋爱、傍富婆以及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等故事穿在一起,在加上爱情的元素,从而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内容上看,并有一定现实启迪和警示意义。

  问:从您的第一部作品集《柴房春雨》,一些早期创作的作品中,不难看出,您曾经经历了生活物资极度困难时期的阶段,和甘苦共滋的求学经历,比如《舌尖上的回忆》《过年》《记忆中的地瓜》《如水而逝的岁月》等佳作,您在创作这些作品中,是如何把握题材的取舍?您以回首往事的心态去构思这些作品时,对当下生活有什么感悟呢?

  答:本人在散文的创作中,重点抓住了读者的心理,勾起回忆,产生共鸣。《一盒大鸡烟》,选取春节、回家、一盒烟、老人去世等几个片段,描述了一位孤苦老人的晚年生活,很多人看后为之动容。《记忆中的地瓜》,则把很多同龄人带回那个贫穷而又艰难的年代,为之唏嘘感叹。《如水而逝的岁月》叙述了作者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交织,抓住人们普遍感兴趣的命运观,也反映了“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道理,增加趣味性和可读性,反响也较好。在小说的创作中,抓住了社会的焦点、时代的热点、人们   问:记得您曾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爱好的,就像一桌宴席要有几个配菜,才显得丰盛,一道佳肴要加点佐料一样,才有滋有味,这样的人生才充实而富有意义。”据我了解,您是以追求生活高尚情趣,以文化修养身心为生活标准的,您的爱好很多,比如打太极拳,吹葫芦丝等等。但是您投入精力最多,还是对文学的学习与创作,您系统地学习了《大学》《中庸》《论语》。请问您在阅读这些经典国学时,是用什么样的视角去体悟?对于您的工作和生活,又有着什么感受呢?您不妨坦言直说,让广大读者分享您的阅读经验。

  答:譬如对《论语》的学习。我的阅读感受是:要抽象地继承,不可直译曲解,不可教条硬套。孔子毕竟出生在两千多年之前,那时候人们的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肯定与现在大相径庭。所以学习《论语》,要穿越时空,回到两千年以前,去学习和理解《论语》。譬如《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现在被认为是孔子不尊重女性的经典话语,但也有很多人为其辩解,认为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不会有性别歧视。“女子”应是与之对话的子贡,译为:只有你这样的人(指子贡)与小人是难以相处的,近了会看你不顺眼,远了又会埋怨你。也有的认为“女”应为“汝”,“你”的意思,“女子”译为“你的孩子”,“小人”译为“小孩”,那就是:“你的孩子与小孩怎么样怎么样。”这样恐怕很难说得通。我理解,女子就是女子,两千多年前,整个社会就是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孔子这样认为一点也不足为奇,也不影响圣人形象。

  《论语》是孔子后人编辑而成,是典型的片言只语,断章取义。学习《论语》,要结合孔子整个思想体系及其观点方法,去认识、理解、把握。譬如《论语》第一章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很多人译为:“学习并且经常去实践,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我认为这样译不合适,一是将学习、朋友及本人三个互不相干的事放在一块不和情理。二是最后一句解释不通,难道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我就是君子吗?难道孔子自己夸奖自己是君子吗?我理解,“学”应是“学说、观点、主张。”“朋”应是志同道合的意思。应译为:“我的观点主张能够不断的得到推广应用,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退一步讲,即使得不到推广应用,那么有志同道合、观点主张一致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再退一步讲,即使不了解我的观点主张,但是也不怨恨它,这样的人也可以称的上君子了。”这是一种紧密联系,层层退让的关系。大家知道,推行自己的主张是孔子一生的追求,尽管到处碰壁,但仍乐此不疲,被称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应是孔子晚年发出的感慨。这种理解也可能不对,但起码道理上能讲得通。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录的孔子几十年的言语,说话的背景没记,前因后果没有,上文下文未录,更不了解语境,所以不能就事论事,就文说文。譬如《论语》第五章公冶长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译为: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斥责他:“腐烂了的木头不可雕刻,粪土似的墙壁不可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从字面上理解,宰予只是白天睡会觉,孔老先生就大为震怒,大动肝火,比喻为“朽木”、“粪土”,温文尔雅的孔子犯得着吗?至于吗?可以推想,一是宰予言而无行。之前可能多次表态,白天不再睡觉,但是屡教不改。二是对宰予这样的爱徒,浪费光阴,不发奋学习感到惋惜,爱之愈深,责之愈很,这样理解就能顺理成章了。学习《论语》要以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态度,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可以多听一些专家讲座,启发思路,帮助理解。

  问:近年来,您在文学创作期间,又潜心研究了古典文学,尤其对宋词做了系统的研究和阐述。您的新作《宋词赏析》出版以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轰动,就连长期从事文学研究的专业人士,也对您的这一著作表示惊喜和祝贺。在当下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沉浸于从手机   答:这主要得益于日新读书会。陈洪夫主任倡导成立了日新读书会,我积极报名参加,听了一些专家讲座,读了一些儒家经典书目。一个偶然的机会,产生了学习宋词的想法,结果一学还很有趣,就接连不断地学起来,通过分类、解读、赏析,形成较为完整的系列。现在人们要迫切需要克服浮躁心理,静下心来,深下去读些书,这样可使我们的生活充实而富有乐趣,比看手机   问:众所周知,宋词产生于唐诗之后,元曲之前。宋词的魅力在于一个美字,使得宋词保持着它的永恒魅力,在于它的文字精炼,准确,词体结构和诗意表达没有古体诗的局限性。宋词更适合朗朗阅读,体味它的文字婉转之美,意境之美,韵律之美。您在阅读和解读宋词这一门文体的时候,是如何掌握宋词的发展规律,以及对当时作者背景和生平经历,给您有什么启发,对于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对宋词的学习,要欣赏其美,也就是美得让人心醉的语言美、形式美、韵律美。诗言志,词言情。我理解,除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破阵子》、陈亮《水调歌头》等少数词作外,其他很多词思想性都不高,多是男女思念,离情别绪,多是谈情啊、爱啊、愁啊、苦啊的,但宋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所表达的情景,所抒发的情感,所收到的效果极佳,让人如痴如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譬如在表达愁思方面,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表现痴情方面,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表白纯情方面,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等,这些句子不仅将情感抒发到了极致,而且成为千古传颂名言佳句。最凄美的词当属陆游、唐婉的《钗头凤》。让人感到凄凉惋惜;最温柔的词应是李之仪的《卜算子》,让人感到缠绵悱恻。最豪放的词则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让人胆壮气昂。最豁达的词该为苏轼的《定风波》,让人气定神闲。学习宋词,要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了解作者所思所想,才能把握词的特点,更加准确到位的学习理解。

  学习宋词要研究词牌。词牌的来源,一是来源于曲子的名字,有的词牌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譬如“念奴娇”,唐朝著名歌妓念奴歌唱得很好,唐玄宗亲自作曲填词让她唱,遂将曲子定为“念奴娇”。二是摘取词中字为词牌,如《忆秦娥》,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就叫《忆秦娥》、或《秦楼月》。还有《忆江南》《如梦令》等都是这样。三是词的题目,譬如《渔歌子》咏的是打渔,《更漏子》咏的是夜晚等。当然大多是词不是用本意,只是词谱的代号,所以有些词加题目或者加小注。

  如更深一步,就要学习平仄韵律,句式字声,有兴趣的可以模仿尝试填词。填词要先选词牌,选定词牌就要严格按照这一词牌的字数、字声、用韵去填。如《卜算子》。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陆 游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李之仪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毛泽东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陆 游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李之仪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毛泽东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陆 游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李之仪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毛泽东 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李之仪词中的“定”字为衬字,是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增加一二个不太关键的字,以更好的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离不开音乐,所以学习宋词要掌握声调、节奏、旋律,从更深层次体会宋词之美。

  问:您作为一位资深读者和颇有成就的文学作者,在您这些年来的阅读和写作中,您觉得读书和写作到底给您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您认为,作为一名读者去读书,还是作为一名作者去读书,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文学创作则是综合素质的体现。需要有一定的文学积淀,有敏锐的观察思维能力,有较高的提炼综合能力,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创作的灵感和冲动,达到一定程度,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会触动人的心灵和神经,产生感慨和悲凉,激起种种酸甜苦辣,要么让人难以释怀,要么产生强烈震撼,从而经久不衰成为经典。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就在于他认为医治民众精神上、思想上的病痛比医治身体上、心灵上的病痛更急、更重要,猛击一掌,直击痛点,唤醒民众,拯救国民,振兴民族,体现鲁迅先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药》叙述了用革命党人的鲜血沾馒头治病的故事,反映了华老栓何等的愚昧,让人心酸。《阿Q正传》,塑造了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形象,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祥林嫂》讲述了封建礼教压迫下的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看后让人感到压抑,从而产生强烈反对、奋起反抗的冲动。莫言的《红高粱》,正是由于最后面对日本军人入侵,各类豪强劣绅、土匪武装,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同仇敌忾,从而使作品的含义得到升华。莫泊桑的《项链》,讲述了一个由于爱慕虚荣带来伤害的故事,发人深省,让人可怜、可叹又可恨、可笑。《我的叔叔于勒》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自私、尖酸、刻薄赤裸裸的人际关系,让人感慨万千。爱情体裁,从古到今都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有很多经典之作,像《孔雀东南飞》焦仲卿与刘兰芝,《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人生》中的高加林与刘巧珍,都赚取了不少人的眼泪。形式上或喜剧、或悲剧、或讽刺剧,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家国情怀、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生活性、娱乐性、戏剧性融为一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读者或悲或喜,或沉思或愉悦,或长歌当哭或拍案而起,起到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鞭策人的作用。建议多读些中外名著,从中汲取营养,提升个人文学素养。

  问:请谈一谈您以后对读书和创作的打算,很多读者更是期待你新的佳作出现,您不妨透露一下创作进程。

  答:《宋词赏析》一书,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一些名家以及一些经典作品还没有收录进来,需要进一步学习充实完善。文学创作方面,近期创作了散文《生日》,小说《收小麦》《残疾证》。很多读者都强烈要求再继续写、期待有新的作品。下一步,打算发挥写回忆散文以及小小说方面的特长,多创作一些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在此,也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同志们以及社会各界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宋西春

赞是美德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比较好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1572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