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价格 >> 人生如梦周百义我的书柜小史
晚九点
周百义:我的书柜小史要搬到江南去住了,新房离单位近,能搬的东西都搬了,可看着满墙的书柜,我怅然了。
这是十年前我从汉口搬到武昌时的心情。在这座城市,从大学毕业始,我已经是第十次搬家了。每一次搬家,住房的条件都比上一次有所改善;每一次搬家,我的书柜也比上一次要大,存放的图书要多。在搬到汉口新育村这座房子前,我本以为要在这儿一直住下去,装修时,就拆掉原有的轻质墙,用上好的榉木板在房子四周做了顶天立地的书柜。书柜并不豪华,书架层高仅仅有一本书高,一本书宽,这样一来既节省空间,又最大限度地可以多放书。
新育村原住房,右侧便是书房,沿墙是书柜
当书柜落成,几千册书分门别类的放进后,我坐在书桌前,环顾四围琳琅满目的图书,心里的充实感、幸福感顿时充溢全身的每一个毛孔。高尔基说:读书对于读书人而言,就像酒徒对于酒,不可一日无此君。而书柜对于读书人而言,也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书柜里仿佛存放的不仅是书,而是希冀、理想与追求。读书人与书柜,就像一对从相识、相恋而又走进婚姻殿堂的男女,相处愈久,感情愈深。特别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文革”书荒的一代人,对书、对书柜有着更为特殊的感情。
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当我来到这个世界,就随当山村小学教师的母亲在大别山里四处迁徙。当母亲从这所大山的褶皱里调到另一座大山的褶皱里教书,伴随我们全家的只有一个破旧的木箱子,和两卷用竹竿麻绳编就的竹床。那时不知有书柜之说,到我小学毕业前,我用攒下的零钱买的几十本连环画,就放在用拾来的木板钉的一个小匣子里。“文革”中随母亲下放农村劳动,足足五年的时间,我几乎与书绝缘。大约在年左右,我在县城的书店里才买到了《朝霞》这部长篇小说。我用白油光纸订了一个十六开的本子,将这本书像拆零件一样,逐字逐句地分析。后来,邻居好友从就读的高中学校带回了那个时代被领袖肯定并允许阅读的《红楼梦》,我在他规定的时间里,挑灯夜读,将书中的诗词歌赋和各章的主要情节、不认识的字抄下来,这样足足记了两本用白油光纸装订的本子。
我当年读《红楼梦》时用白油光纸做的笔记
文革后期,书禁逐渐解除,我也成了一名小学代课老师,每次到县城去,首要任务是到书店看看是否到了新书。我那微薄的薪水,就这样换回了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图书。那时没有书柜,我就在办公的桌子上,用木板钉了一个简易的两层小书架,将一本本购回的书搁在上面。
真正有书柜是在我大学毕业,分到了出版社,有了一室半房子后的事。说是书柜,其实是两个用杉木板钉的书架。杉木板是家乡的一个作者送的,我找人钉好后,又从市场上买来白油漆,自己动手,将书柜里里外外刷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我将近年来买回的、别人送的,自己出版社出版的上千册书从箱子里取出来,分门别类的放进一层层的架子上。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拥有了放书的柜子,尽管这并不是那种四柱立地、并且镶嵌着繁复雕饰的工艺品。但这是属于我的,存放着我的最爱,改变我的命运的图书的地方。中国人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我本来是一个因为家庭的出身,因为那个时代被抛弃的人,就是因为有了书,我才改变了自己可能终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所以我要善待和我朝夕相处的这些“挚友”,不管我的住处有多么简陋,我也要给他们找一个归宿。后来我工作调动,这个书架陪着我从城市的江北搬到江南,又从江南搬到江北,只到我有了这满墙的书柜。
可现在,我要告别江北,又要回到江南了。几千册心爱的书可以搬走,但我搬不走做在墙上的书柜。如果新的房客住进了这处房子,他会保留我满墙的书柜吗?想象着我朝夕相处的书柜落到一个不爱读书的人的手上,心里就隐隐作痛。新房主会怎样对待书柜呢?拆掉,还是在里边塞满花花绿绿的衣服?左思右想,我做出决定,房子暂时不出售,我要保留书房和我心爱的书柜。房子是我的,房客最多只能租用,他或她无权拆掉我嵌在墙上的书柜。
但是,新的房客不拆掉书柜,如果他不是个读书人,空着的书柜又会做什么呢?还不是会放上一些玷污书柜的物什。看着已经打包将要搬运到江南的图书,我毅然决定,要将暂时不使用的图书全部放回书柜中。不管什么人租用我的房子,我都要告诉他,这是我心爱的书房,房子可以用,书可以读,但是书柜里不能存放与书无关的物品。
我现在楼下的主书房
现在,在江南的新居里,我购置了既古朴而又现代的书柜。从书柜的质量和设计来看,目前的书柜比过去的所有书柜都要胜一筹。工作之余,当我走进书房,凝望着、抚摸着、端详着书柜里我那一本本搜罗回来的图书,我的心里常常涌起莫名的暖流。我常常慨叹,如果在我的青少年时期有这么多的图书可以读,我的知识链条,我的学养,肯定会比现在更完善和丰赡。我也知道,按照现代的科学技术,在比这不知要小多少倍的介质里,就可以存放更多的数字化图书,但是,我更喜欢纸的触感,油墨的清香,书页翻动时的愉悦。同时,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而言,书在某种程度上更多是一种寄托和期许。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希望我的孩子、我的后辈能够像我一样喜欢这些图书,喜欢这种用方块字表达情感和认识世界的语言。宁波的天一阁的主人范氏兄弟在分家时,曾经制订了严格的家规要求子弟必须传承祖先的藏书。虽然我没有他那庄严的藏书阁,没有他那用上好的木材制作的书柜,也没有他那么多有价值的图书,但我给后代留下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读书人的希冀。我喜欢江南的书和书柜,也希望我那在江北的书和书柜仍能得到房客的善待。
不过,当我再读到上面这段写于几年前的文字时,已是年的新年伊始了。江北的房子,因为要给在外地工作的儿子购房,已在前年将房子连同书柜卖给了一个进城打拼的农民家庭。我那依墙而立的书柜是否还完好无损,我已不得而知了。我常常安慰自己,这个地球说不定哪一天都会毁灭,你还操心那些已属于别人的书柜做什么。但说归说,地球还在,我的不同时期的书柜模样也就不时地浮上心头。一生见到的漂亮女孩子很多,但看一眼就忘了,但我的书柜的模样,却让我念兹在兹。
从江北搬过来的书柜,现放在楼上的书房中
现在,我江南的房子已辟了三个书房:一个是我楼下读书写作的书房。要搬进新居时,我从家俱店挑来的实木书柜,占了半壁江山;一个是楼上的书房。那一排书柜是从江北搬过来的,虽然是复合板的,模样有些欧化,如果不再搬动,放书也还挺有用的;再有就是在楼下的客房里,我去年又订做了一个樟木书柜放在里面。这个书柜我是计划专门存放我目前正在负责编纂的《荆楚文库》丛书的。我按照已出图书的长宽尺寸,按照将要出版的册图书的规模,请厂家订制的。为了管理家里的图书,我还从网上购买了一个小型的图书管理系统,将图书的信息都输进去,以便查阅。
为存放《荆楚文库》丛书而购置的书柜
坐在四壁皆书的房子里,心里时常有一种踏实感,虽然书柜中的有些书我并没有阅读,或者说没有认真阅读,只是用到时才去翻阅它们,但瞥见一册册图书整齐地摆在书柜里,心里是无比的滋润。我常常自我安慰,虽然我没有拥有多少财富,但我拥有这些图书,我从这些图书里了解了整个世界,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也是一个富翁了。尽管数字时代传统纸媒不被人待见,但我如双眼失明的博尔赫斯一样,将图书的天地看成是这个世界上的天堂。数字产品虽然有其储存与阅读的方便之处,但在认知与想象上也有其不足。特别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纸质的图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它涵盖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全部认知,它是我们短暂生命的同行者。
眼下,我已退休经年,虽然受聘还在上班,可华发渐生,一种忧虑不时悄悄地潜上心头——如果有一天,我和妻子都不在这个世界了,我积攒多年的图书,我的这些书柜,该如何处置呢?虽然,儿子也喜欢读书,但他在外地工作,我们现在的房子他会卖掉吗?我的藏书他会处理掉吗?是赠送给某个学校的图书馆,还是贱价处理给卖二手书的书商,或是他保留这处房子,自己继续收藏父亲留下的图书?当然,届时我会不得而知了。
好在有人说过,书比人长寿。人不在了,书会在的。李白不在了,李白咏过的明月还在,李白咏明月的诗歌还在。鲁迅不在了,鲁迅的全集,包括他骂过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梁实秋的书还在。这样,我的书柜和我收藏的、读过的书,也还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想想我也释然了。
作者简介
周百义出版人、作家。曾任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长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现主持编纂出版册《荆楚文库》大型文化丛书。主持策划的有《二月河文集》《历史小说大系》《九头鸟长篇小说文库》《新时期报告文学大系》等。责任编辑系列长篇历史小说《雍正皇帝》《张居正》等。本人写作并结集出版的有:小说集《竹溪上的笋叶船》《山野的呼唤》《黑月亮》,历史小说《她从魔窟来》(与人合作),报告文学《步履艰难的中国》《中国反黑行动》(与人合作),古籍整理《五经七书译注》《白话劝忍百箴》《预知.预兆.预见》,出版研究专著《出版的文化守望》《书旅留痕》《书业行知录》等。有《周百义文存》3卷。最新出版的有江西高校出版社《长江十年》一书。
经典美文(一)美文阅读(回复M1-2可查阅)
1、毕淑敏:《青虫之爱》、无名:《懂你,比喜欢你更重要》、吴淡如:《半途而废的人生很美》、周国平:《童心》、毕淑敏:《提醒幸福》(回复M1可查阅)
2、管道升:《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龙应台:《今日独立》、张爱玲:《记不了的画》、吴冠中:《谈梵高》、刘墉:《打拳与绘画》(回复M2可查阅)
3、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安妮宝贝:《安妮走四方--武汉》、贾平凹《好读书》、安妮宝贝《画漫画的男人》、董桥《中年是下午茶》(回复M3可查阅)
4、吴冠中《双燕》、达芬奇《生与死》、池莉《谬论结构》、冯骥才《文房两篇》、雪小蝉《瘦金体》(回复M4查阅)
5、林小娴:弘一法师的风花雪夜、李广田:画廊、余秋雨:笔墨祭、张爱玲:谈女人、梁实秋:男人(回复M5可查阅)
6、杨朔《画山绣水》、白岩松《主义和宗教谁先消失》、朱自清《女人》、丰子恺《做一个像人的人》、塞缪尔.厄尔曼《青春》(回复M6可查阅)
7、谷崎润一郎《刺青》、林语堂《读书的艺术》、培根《谈读书》、钱钟书《论女人》、孙梨《画的梦》(回复M7可查阅)
8、培根《谈读书》、周国平《艺术.技术.魔术》、董桥《另外一种心情》、池莉《熬至滴水成珠》、王蒙《生命健康的三个标准》(回复M8可查阅)
9、微汪曾琪《看画》、朱湘《画虎》、苏雪林《未完成的画》、高洪波《鸡血石记》、雪小禅《高不可攀的寂寞》(回复M9可查阅)
10、朱振庚《论水墨》、贾平凹《木鸡养到》、黄裳《文徵明及其他》、范曾《准将军的肩章--记戴高乐将军》、范曾《与藏家语》(回复M10可查阅)
周百义赞赏
长按白癜风北京北京哪家皮肤科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18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