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价格 >> 有一套理论可以预判人生轨迹
在我心中,一直在思考,有没有一个方程式能预测人生轨迹。
发现还真有,那就是混沌理论。越是深入研究,越是感慨这个理论的伟大,既有固定周期,又有随机性。既可以预测未来,又似乎让人琢磨不透。
对,像极了人生!
人的一生,之所以难预测,正是因为变量因素太多了,导致衍生出了“宿命论”,所谓一切都是出生那一刻就注定的。而也有一派是坚信逆天改命,用“因果论”来论证人生是你怎么努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但是,每个在过着自己生活的人,都觉得两者都有道理,都有一部分对,但是又不完全正确。
所以,需要有种理论,既有大趋势周期的存在,也有随机性的约束,彼此互相制约。未来的每一刻,看似固定,却又可以用当下的行为去影响。还能够涵盖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每一刻的状态都因别人改变,同时也能改变别人。
混沌理论,刚好满足了这一切。
并且,这一切都有严谨的数学运算进行推导,比所谓的大师金句良言在逻辑上缜密百倍,定性又定量。
先提一个问题,涉及超级多变量的天文物理学问题:我们的太阳系会一直这么运转下去,还是一段时间后就紊乱了?
这难点就在于,每个星球都符合万有引力定律,八大行星以及太阳时刻彼此相互作用,光排列组合就有36万多种,加上彼此都是动态的,所以计算起来极其复杂。
那么先简化问题,把太阳系的星体看成是质点,然后涉及到的星体数定为n。
当n=1时,那么就是简单的牛顿运动定律,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当n=2时,那么就是高中物理中简单的万有引力定律,很好计算;
当n=3时,那么问题难度直接指数级飙升。这就是著名的“三体问题”,需要用混沌理论来分析。看过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的人都知道,三体问题不能精确求解,连高端智慧文明的三体人都饱受摧残。
那当n=4,5,6......难度简直不可想象。
这就是天体力学中著名的“n体问题”,也是数学界里面的顶尖难题。
顺便说下这个答案:太阳系在3亿年之后,就会紊乱。不过,在这个数据前提下,如果观察的初始点偏移15m,那么结论又不一样(后面会讲原因)。
再对比下,一个人的生活,是不是如此的相似。
有n种变量影响着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变量包括:心情、学历、环境、金钱、态度、性格、家庭、年龄、朋友等等,我们只能精确记录每一个变量在某个瞬间的值,但是这些值在之后的时间里每时每刻相互作用。
假如人类文明高度发达,能给出公式来描述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力的大小,那计算未来这个人的生活轨迹和命运,可以套用n体公式。基本上无解。所以严谨的算命真的是一个高难度的数学解题过程。不过大部分人都是蒙答案。
但是,能用混沌理论的相关模型分析出整体的规律。
再看一个例子:单摆运动和双摆运动。
单摆运动的轨迹咱们都学过,是有确定性的。而双摆质点轨迹就开始混沌了。
单摆运动规律
双摆单质点
双摆双质点
很多人去科技馆都可以看到实验装置,两个一模一样的双摆,人为手动去一起放下,几秒后,两者的运动轨迹必定完全不同。这就是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异常敏感的宏观表现。
比如,气象预报就是混沌系统,任何一个参数有十万分之一的差异,就可能分别是暴雨和晴天的计算结果。
再找一张动图来展示下:
这个是用计算机模拟的在混沌系统中,细微扰动,而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结果。红线和蓝线只有y值1%的差异。仔细看一下这个图,是不是感觉最终像一个蝴蝶?
对,“蝴蝶效应”这个词语就是这么来的。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再讲一个例子,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这个理论在大学的时候,我看到的那一刻,专门抄下来,反复去读,以至于令我一度陷入深深的悲观情绪中无法自拔。真的是一语道破了数千年人类发展规律,乃至整个生物界的规律,血腥而又残酷。
等到后来,看的书多了就开始怀疑这个理论,直到今天混沌理论用数学推导的方式来分析这个理论,才发现,我只摸到冰山一角。
其实,马尔萨斯对人口理论的分析,在结合客观事实的数据加以调整之后,是一个混沌系统的问题。人口并不是一直按照指数增长,也不会快速的冲破环境承载极限,而是一种有周期且随机的状态。
最后会得出这样的图形:
看完这个图,以及背后的数学含义之后,让人豁然开朗。篇幅有限,且不展开。
总结就是,在前面阶段人口的增长是以单一方向,简单的递增,但是到了一定临界值后,就有两种可能,然后再就是四种可能,再往后就是陷入混沌。也就是在人口达到一定数量之后,人口数量忽高忽低,是很难预测未来的。能否从一个周期步入下一个周期,有多方面因素考量。
往大了说,整个宇宙的文明也都是这样。往小了说,一个国家、部落、岛屿、公司、项目等等也都遵循这样的规律,甚者是经济学领域、管理学领域。比如,最近比较热的一个词“内卷化”。大多数人会对国家经济的未来产生悲观情绪。我也是。就好比最初读到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一样悲观。
但是换用混沌理论的思维去观察,发现现实肯定不会是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只可能是会限制发展的天花板,圈定了所属的发展周期,而周期内的大发展或大萧条是混沌状态,没法准确判断。当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哪怕是内卷化的状态,都可以因外部某一个微小因素,导致跃迁到下一个周期。
用一期视频来展示用数学推论描述混沌理论:
总结4个混沌系统的特点,也联系起我的一些思考:
(1)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异常敏感。
这个规律让我非常感慨。纵观古今,再看身边的个体例子,把人生定义为一个混沌体系,那么非常匹配。有人会理解成出生背景的重要性,投胎选对了,基本前程无忧。认为初始条件就是诞生之日时的家庭背景、财力、身体素质、成长环境等等。但古语有云: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在同样的出生环境,初始条件差异极其微小,在拉长时间跨度之后,就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再比如双胞胎,也是如此。
咱们理解问题不能那么狭隘,光看出生那一刻,就过于局限。这里所说的初始条件,我认为可指在某一个时间截面里的情况,比如:中考、高考、求职、结婚等重要时刻。把年湖北省分的考生全部集中起来,对比下现在的情况,肯定有人飞黄腾达,有人落魄潦倒。
我想强调的是,在同一时刻,同样的人,在某一小方面坚持去进步,拉长时间维度之后,必然会有截然不同的归宿。正如前文红蓝曲线轨迹的对比动图。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十年前的既定事实无法改变,那么可以改变现在(也就是此刻的初始值),这个改变可以是读一本书、健一天身、看一个展、学一点技能等等。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让古老的智慧与现代前沿科学相呼应。
(2)具备有序的周期以及内在的随机性;
在大尺度上,混沌系统是有明确的周期规律,可以用常数算出来的,但是在周期内是随机发生,难以捕捉,且这个是系统内部自身所携带的属性。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著名的“康波周期”,好多人都奉此为信条,豪赌人生。
经济周期性最早的发现者是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他在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经济的大量统计数据后,发现发达商品经济中存在的一个为期50-60年的长周期。由于是康德拉季耶夫发现的这个周期,因此它也被称为“康波”。
所谓康波,指的就是经济会从回升、繁荣、衰退最后至萧条,不断重复。
这个在我看来就是混沌系统里面的确定性周期,如此著名的理论,被一张logisticmap分岔图就能描述周期的合理性。
再有就是著名的桥水基金创始人RayDalio的视频《经济机器是怎么运行的》,简直就是精简版的混沌理论。在大周期下有各种小周期,而这种小周期其实被简化成了普通的经济学模型,真实的现状比这个复杂的多,更像是混沌系统中周期内的随机。
这个视频启发了上千万人。
混沌体系的这一个特性就涵盖了好多著名理论,真的是绝了。让我又想到一句经典的名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是不会简单的重复。
(前半句是讲宏观的周期性,后半句讲微观的随机性,在认识混沌理论之后,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3)确定性的非周期流(混沌系统是有吸引子的);
同样的初始值、方程、参数情况下,得到的混沌轨迹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同样的轨迹有两个不确定的归宿。蝴蝶的两个圆中心,就是两个吸引子。吸引子是确定的,可控的。
但是过程中的轨迹是混沌的。
初始值可以等同于一个人的最初拥有的资源、条件等基本特征;
方程是自己的行为做事风格、思维习惯、性格特点等软性约束;
参数是外在环境所赋予的限制性固定量;
两个吸引子可以类比为最终的结果,成与败,是或否。
简单翻译成人话,打个比方就是,让你重走一遍年轻时候的路,大致的行为轨迹可能性是和现有的路径一样的,但是最终的结果有截然不同的归宿,且不可预测。
让马云重回20年前再活一遍,不一定能成为现在的首富。
这也解释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算命有时候确实算得准?
因为混沌是有确定性,最终的吸引子(可以理解为归宿)是确定存在的,且数量有限。算命先生见的人多了,自然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个模型,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将来大概率的人生轨迹如何。当归宿的结果是有限个的时候,猜中与否就成了简单的概率问题,所有算得准是必然可能存在的。
但算命先生是不可能把成功的轨迹都描述的清清楚楚,因为过程中的轨迹是随机的。
又让我想到了一句古语:尽人事,知天命。
前半句是讲尽可能去确定归宿(也就是混沌中的吸引子),后半句讲的是过程轨迹的随机性。
(4)混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叠加。
混沌系统的方程表述如图。其实我也看着有点晕,但是能明确的是,这个方程组是线性与非线性的叠加。
线性是非常容易预测未来的,模型简单。
但是非线性就是非常复杂且混乱,这也就是混沌系统的周期里面会出现随机现象的根本原因。
这一个方程让我拍案叫绝,人生轨迹也正是如此!
有确定性,也有不确定性,两者还会互相叠加,彼此影响。
就拿最近面试的例子来讲。有很多国内外顶尖学校硕士生来投简历,比如大陆C9、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G5等,每一个通过简历筛选的都是履历光鲜,获奖无数,海内外交流,知名企业战略部做行业研究实习工作。但当面试谈及主要工作内容的价值,对岗位的理解,思维方式的延展,重要结论的推导逻辑等,回答让人不够满意。最终面试评价会很一般。
那么,剖析起来看,面试通过或不通过,是两个不同的吸引子(也就是最终归宿)。最初简单按照方程式(指的是面试标准)来判断简历,大概率能通过。因为线性方面极具优势。
简历光鲜其实就是线性的,因为这个需要大量时间的积累、沉淀、考试、学习等等,可以非常明确的预估到未来,大概率投入多少,就能有多少产出。
逻辑思维和思想深度就是非线性的。这个并不是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的,需要靠长期思索、反复训练,然后顿悟。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一生学佛法都难成就,有些人不看书却能明白真理。王阳明那么聪明的人,也是躺在棺材里一瞬间大彻大悟;释加牟尼也是在一刹那顿悟成佛之路;阿基米德在泡澡的一刻才顿悟浮力定理.....
面试官因为求职者几个不当言辞,而突然会对面试者印象反转。可能面试全程1小时,就因为一句话全部毁掉。这就是非线性。
非线性方面突然跃迁,其产生的结果瞬间覆盖了线性的结果,导致最终落入不通过的归宿。
再举一个大家都爱听的例子:恋爱。
男女之间是恋爱是非常经典的混沌模型,里面涉及到的因素超多,涵盖家庭背景、学历、财力、相貌、职业、谈吐、性格、思维方式、态度、身高、经历等等,且需叠加两个人的状态,而彼此状态还是互相影响,时刻变化。
吸引子(最终归宿的状态):结婚、分手
初始点到归宿之间的轨迹:暧昧阶段
初始值:基本条件,如学历、颜值、身高等
方程式:两方择偶标准
参数:所处的环境因素,如咖啡厅、公园、剧院等
线性条件:一个人的财富积累、学历等条件,这些都是投入与回报成正比的因素
非线性条件:内在软实力,性格、思想深度等
什么叫混沌系统对初始值的微小差异极其敏感?
女生理想对象cm,哪知道男生cm。这点微小的差异,在女生心中一直有个疙瘩,即使在一起了,有时候想起来心里也有点不舒服。当遇到如拌嘴、撒气等微小干扰,会放大这个初始值的影响力,导致最终落入分手的结局。类似的因素有户口、房产、职业等,当任意条件相比对方心中标准缺那么一丁点儿,后面遇到矛盾就会拿出来无限放大。
什么叫运行轨迹是随机的?
暧昧阶段,是走向在一起的一个过程,那么中途会出现第三者示好、情绪波动、回复消息不及时、产生误会等等。这些情况都是随机出现,没人能算的相当准确,有时候说错一个字,基本凉凉,本来轨迹是朝恋爱结婚走的,一不小心跌进了分手归宿。
什么叫确定性的非周期流(混沌系统是有吸引子的)?
线性条件能决定能在一起的最终归宿概率,但是非线性条件决定了到达最终归宿的随机程度。类比的一句话是“相貌,决定是否能在一起;性格,决定能在一起多久。”一直对姑娘好,是线性的,因为感情可以积累。情绪波动是非线性的,因为你咋知道有没有撞上对方枪口呢,一个动作就可能让你明天就凉。凭借着现有的一套基础,拿去和另一个人处对象,在一起规律大抵相当,这就是确定性。但仅仅是相似,而并非完全相同,不一定是完整周期。
参数影响混沌系统怎么理解?
昏暗的酒吧看谁都觉得长得还可以,明亮的公园见谁脸上都不平坦。一起去迪士尼玩一圈,和共同旅行长时间相处,得到的评价绝对完全不一样。环境变了,影响了人对事物本身的判断,改变了非线性的波动。
以上皆为假设。主要想总结的是,混沌理论可以套用到各类生产生活的情形中。大部分极其复杂的系统,我都能在混沌中套出一个规律来。不信的话,你可以试试。
我一直觉得,混沌理论不仅仅是一套理科的工具,更像是一种严谨的哲学思考。其强大之处有以下两点:
(1)混沌理论能统一很多著名的理论,皆纳入其框架体系内,仿佛上帝视角;
(2)经过严密的数学推算,有完整的逻辑支撑,不仅能描绘现状,也可展示未来;
那么,懂了这么多道理,该怎么去指导我这一生:
(1)摸索人生中的一些固定的周期,认准大趋势,不可逆势而为。这点需要大量的阅读,与人沟通等,把前辈趟过的路化为自己的知识。小周期可以拿捏,大周期又是小周期叠加起来的;
(2)每个周期内必定会有随机性结果产生,别惧怕努力白费,这只是正常现象。需要坚信周期的力量,其他交给时间。把“价值回归”理论作为人生信条;
(3)将影响结果的所有因素列出来,分清楚线性和非线性。线性的部分,你只管去努力,时间会给到惊喜。非线性部分,你只管梭哈,其他交给老天。要懂得什么是自己还不够努力,什么是随机不可对抗。哪些该懊恼,哪些该坦然。该放手时就放手,该执着时就执着;
(4)每一刻都是创造新的初始条件的最佳时间,永不放弃,因为混沌的人生对初始值异常敏感。加油努力,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都可能未来产生神奇的效果;
(5)把可控的变量效用最大化,能让我更接近理想的归宿,哪怕结局天差地别,别忘了,混沌系统里面短时间内的下一步,都是基于现在这一刻的状态值代入计算的。
最后,世界上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系统化的被呈现,叫做“知识”。
把这些信息从世界这个载体,装到大脑这个载体里面的过程,就叫“认知”。
思维,是大脑处理信息的模型和方法。
思想,是思维的结果,是具有个体化特质的信息系统。
知识是整个世界共通的,而思想是自己独有的。
感谢这两天废寝忘食的思考,愿反复锤炼这套理论,享受认知过程,成为深植于我大脑的思想。
-------------------------------------------------------------
诗人写诗,牧人牧马
朝起而去,落霞不归
众人迷灯酒,我们看星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