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外国剧作新选推介人生档案波兰当代戏

发布时间:2020/10/18 16:03:36   点击数:
白癜风的危害 http://www.csxsl.com/m/

●外国戏剧研究中心成立将近10年,“外国剧作新选”丛书亦已诞生5年有余。迄今为止,丛书已经先后出版了《渴求》《迷失》《一种地狱》《戏剧的毒药》和《幽灵的困境》,收录了英国、美国、瑞典、西班牙及拉丁美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当代戏剧代表作。今天的剧作新选推介将向大家介绍《人生档案——波兰当代戏剧家剧作选》中的四个剧本以及这四位波兰剧作家。

●波兰的历史呈现出相当漫长的东西方思想相互交织的过程。本卷收录的四部当代剧作分别由四位波兰重要剧作家——斯坦尼斯瓦夫?伊格纳齐?维特凯维奇(Stanis?awIgnacyWitkiewicz)、维托尔德?贡布洛维奇(WitoldGombrowicz)、塔杜施?鲁热维奇(TadeuszRó?ewicz)和斯拉沃米尔?姆罗热克(S?awomirMro?ek)所创作,反映了20世纪波兰的动荡历史和波兰文化在欧洲的影响。

《母亲》(Matka)

作者:斯塔尼斯瓦夫·伊格纳茨·维特凯维奇

译者:黄珊

斯坦尼斯瓦夫?伊格纳齐?维特凯维奇(简称维特凯西)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广为人知的主要身份是画家、摄影师,其次才是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全部生活就是一系列引发争端的即兴艺术表演。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完成了其21部剧作中的大部分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目的就是为了在戏剧中运用所谓的纯粹形式原则。维特凯西本人代表了形式主义。他的纯粹形式在绘画领域中传达了对现实主义的不满,而在戏剧中,则表达了他对于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政治化倾向的反对。他在《戏剧中的纯粹形式理论》(TheoryofPureForminTheatre)一书的序言中指出,由于欧洲文明,特别是在宗教和哲学领域的危机,唯有艺术仍能使人类体验到“在多样性中作为一体存在的奥秘”。剧院需要一场彻底的变革。在舞台上,通过将一个再现的世界加以变形、排斥日常生活逻辑以及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来实现纯粹形式的效果。

《母亲》

作品的主角雷欧?文戈热夫斯基挥霍着母亲雅尼娜的微薄收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失望和长时间的编织工作使得母亲处在失明、酗酒和吸毒的边缘。当儿子最终凭借卖淫、跟踪等灰色手段获得了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时,母亲感觉到了与儿子之间的疏远,难以面对新的现实。戏剧的末尾,母亲在可卡因派对期间死去。在毒品造成的幻觉中,雷欧没有发现她的尸体。当他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身处密闭房间,所有人都在盯着他。六名工人以民主的名义对他进行宣判。最终,他既失去了政治背景,也失去了母亲。

《婚礼》(?lub)

作者: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译者:赵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维托尔德?贡布洛维奇身处阿根廷,直至年,他供职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波兰银行,度日维艰。之后他返回欧洲,但并未回到波兰。他在两次大战期间凭借实验小说《费尔迪杜凯》(Ferdydurke,年)和戏剧《伊冯娜,勃艮第公主》(年)成为知名作家。然而,真正给他带来名声的是在二战后出版的小说《跨大西洋》(Trans-Atlantic年)以及两部剧作《婚礼》(年)和《轻歌剧》(年)。年10月之后,他的书终于在波兰得以出版。同时,他的剧作也在西欧的剧院成功上演。20世纪60年代,维托尔德?贡布洛维奇名声日隆,甚至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但最终并未获奖。在波兰,一些评论家将贡布洛维奇与塞缪尔?贝克特相提并论,期望人们能将其视为杰出剧作家。他的《婚礼》最初有两个学生版首演,先在格利维兹STG剧院(年4月6日),而后又在华沙戏剧学院作为Acts表演的一部分进行演出。年,也就是贡布洛维奇去世五年之后,《婚礼》终于在华沙戏剧剧院首演,轰动一时。

《婚礼》

主人公,一位年轻男人,某天正同自己的狐朋狗友闲逛,正巧走到主人公父母经营的小酒馆,而正是在这小酒馆中上演了一幕幕青年人和老年人相爱相杀的心理战,人们在做自己和戴面具之间苦苦挣扎。作品展现了两代人之间的冲突,所有主角都沉迷于自我和扮演自我而无法自拔。作品中每个人都是生活舞台上的人偶,穷尽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归宿。

《婚礼》剧照,导演EimuntasNekro?ius

《人生档案》(Kartoteka)

作者:塔代乌什·鲁热维奇

译者:黄珊

塔杜施?鲁热维奇的第一批诗歌出版于二战前。两次大战之间,身为一名波兰救国军战士的鲁热维奇创作了《森林的回响》(Echale?ne,),一部爱国诗、幽默曲和平淡作品的合集。年,他的第一本名为《焦虑》(Niepokój)的诗集出版,受到欢迎,这是鲁热维奇真正作为一名诗人的首次亮相。这使其在波兰突然被视为幸存者一代的代表(所谓的“代”,出生于第二共和国独立时期,而后又饱受战争之苦的一代人)。鲁热维奇的作品是散文诗创作的杰出呈现——剥去了古典诗歌的所有特征,例如:韵律、节奏模式、常规诗节的划分、任何隐喻、明喻或象征。对评论家和普通读者来说,这也是在奥斯维辛之后不可能的诗歌的一次展示(根据著名的特奥多尔?W?阿多诺,TheodorW.Adorno的说法,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一种野蛮的行为)。这些诗歌给许多读者留下的印象是极端的虚无主义,以及在战争创伤过后,对于世界的排他性抗拒。

《人生档案》

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是“英雄”——一位前游击队员。作品由一系列随机的、不相关的场景组成,兼具现实性和超现实性。“英雄”生活在战后的现实中,年龄是7岁、38岁或40岁,有几个不同的名字和身份。他始终待在房间里,与进入房间的其他角色(亲人、朋友、爱人)对话,展露出其人生档案中的一个个片段。人性在战争中被摧毁,他坚持的价值观成为陈词滥调。他表现出无助,怀疑和讽刺一切,难以沟通。唯一让他保持尊重并维系良好感情的角色,是象征着战前时光的叔叔。

《探戈》(Tango)

作者:斯瓦沃米尔?姆罗热克

译者:赵祯

收入此卷的剧作中,斯拉沃米尔?姆罗热克(S?awomirMro?ek)的《探戈》(Tango)保持着最多演出版本的记录——仅在波兰就有近百个演出版本,其首演版有比得哥什波兰剧院的“非官方”首演,还有由作者认可的在华沙当代剧院和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的首演(年7月7日,由埃尔温?埃克瑟ErwinAxer执导))。年,姆罗热克凭借《警察》(ThePolice)初登剧坛。他于年出生于波兰南部村庄博任钦,在克拉科夫努力学习建筑,而后又学习艺术,但并未完成大学学业。起先,姆罗热克在二战后斯大林时期的波兰从事记者工作,而后成为著名的漫画家和短篇小说家。他的讽刺小说和绘画作品广受欢迎。《警察》连同其多部独幕剧(即:《在茫茫的大海上》,《查尔斯》Charles,《土耳其人》TheTurkey,《剧作》ThePlay)使他成为继19世纪喜剧家亚历山大?弗雷德罗(AleksanderFredro)之后上演剧目最多的波兰剧作家。

《探戈》

故事发生在一对名叫司铎米尔的夫妇家中。他们生活的世界没有规章制度的束缚,想干什么干什么,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然而夫妻俩的儿子,亚瑟,却希望能重建秩序。他看不惯父母放浪的言行举止,希望与心爱的阿拉举办一场传统的婚礼。但之后不仅秩序没能重建,就连爱人也背叛了他,因为他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意。故事最后以探戈结尾,象征着简单原始且大众的文化取得了胜利。

《探戈》剧照,导演MaciejWojtyszko

重磅号外!!!

接下来还有更多,以及诚意满满的新学期送书活动!

小编透露一下,会把推介的新书大放送噢!!

快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1999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