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合肥日报
“家国”“天下”“无为”“君子”“仁爱”“田园”这些词语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但往往又语焉不详。人人都在谈文化,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文化有明确的概念,都能回答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其基本特质是什么,怎样看待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近期,由当代著名文史学者刘梦溪先生牵头编纂的《中国文化观念通诠》(以下简称《通诠》)一书面世。读罢该书,兴许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找到一点思路。
《通诠》是一部深入研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学术专著,一部由中国文化研究领域富有探索性与创造性的十来位学者共同撰写的纵深型学术文化专著。主撰者力避将该书写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通释性教材,而是从“天道”“大易”“有无”这些文化观念出发,对其名称、角色、功能、作用、渊源、流变进行了详尽的释证,成功理出一个中国文化观念的条理、脉络和结构。
如“君子”一词在“文化概论”一类的教材中,常常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被提出,但读罢该书,方理解:“君子”作为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是由传统文化中的儒、道、墨、法、佛等各家人生哲学相互碰撞、相互渗透而熔铸出来的,虽然它以儒家圣贤理想人格为基础。读完该书,就可以大体认识中国文化的特性,明了中华子孙文化性格之所从出,以及现在与将来所担负的应然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在写法上继承了“大家写小书”传统,全书分七个部分四十二章,每章节如“家国”“仁爱”等,若将其渊源和流变讲清楚或可衍生为一篇博士论文,但撰写者以三五万字的篇幅阐述所思所想,不注水,不堆砌,坚持将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以学者的严谨写大众读得进去、爱读的文化读物。
刘梦溪先生是中国文化研究的名家,参加撰写的学者均是中国文化研究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求学和科研阶段对书中所涉及的领域均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各自在其学术领域都有所建树。难能可贵的是,该书由不同的作者撰写,或严谨绵密,或洒脱自如,或精练劲健,其行文风格各异,而未加以整合统一,使读者得以窥见撰稿之人的才性学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