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3/26 10:18:19 点击数: 次
艺术简历郝邦义,号:半村,年生于北京,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西安理工大学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协理事,北京通州区文联副主席,北京通州区美协副主席,北京通州书画院院长,北京台湖国画院院长。十四岁起从师吴作人先生,多年来一直得先生谆谆教诲,又经先生举荐,常聆教于李苦禅、李可染先生等诸先生,后又拜于大写意花鸟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立辰先生门下学习研究大写意花鸟。与导师寒朝暑暮,先生言传身教于学养、人品、画种,多蒙诲养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始渐理悟。郝邦义基于传统深入生活,勇于创新,坚守中国画大写意精神,用墨畅怀挥洒、酣畅淋漓、同时将书法线条与传统笔墨融合在手,形成自己笔墨艺术的语言形式。主要参展作品:年作品《太行人家》参加全国美展。年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年作品《太行山下的墓地》获第四届全国连环画优秀作品奖。年作品《月初照》参加全国中国画大展。年作品《泛泛水中情》获全国“中国画大展”三等奖。年作品《秋风漫上老藤吹》参加全国中国花鸟画大展。年作品《老秋》参加全国青年国画年展。年作品《秋之深》入选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获优秀作品奖。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好风相從”郝邦义写意花鸟展览年作品《高阙喜照》获“庆祝建党九十周年”金奖年历时一年成功举办“好风相從”郝邦义大写意花鸟画二十个省市全国巡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艺术大展并被各种报刊、杂志、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发表介绍,先后,在国内及法国、北欧、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举办展览或讲学,作品被多家博物馆和中央美术学院及私人收藏。出版个人专集十余种。半生落魄已成翁——浅析徐渭的书画艺术郝邦义引言徐渭是中国历史上的奇才,他不仅精通诗歌戏曲,而且还擅长书画,同时还是一个富有杰出军事才能的军事家。徐渭身兼多重身份,书法家、绘画家、戏曲家、文学家、军事家,可以说,徐渭是继苏东坡和赵孟之后在诗文书画领域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艺术家。对后人而言,徐渭的艺术成就是难以企及的。其艺术涉及领域之广,用志之深,开创性之大足以载入中国艺术史册。本文主要探讨徐渭书画艺术特征以及其人生经历对书画的影响,希望尽量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徐渭的书画艺术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总结出徐渭书画艺术的风格特征。本课题研究历史及现状综述徐渭是一位拥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经历了极为不平凡的一生,早年丧父,家道衰弱,科举不中。中年入胡宗宪幕府作幕僚,后因精神病发作失手杀妻而入狱,晚年贫病交加,以卖字画为生。尽管徐渭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痛苦,但是他的艺术成就却是非凡的。自徐渭逝世后,后人对其书法、绘画、戏曲、文学的研究就连绵不绝。由于本文致力于研究徐渭的书画艺术,所以此节主要对研究徐渭的书画艺术的专著和论文作简要的介绍。希望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为本文的研究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以期达到全面的阐述徐渭的书画艺术成就。民国以前,关于徐渭的书画艺术研究多散见于书论,画论以及笔记小说当中,这些研究只言片语,不成系统,侧重于从书法或者绘画某一方面来简要的概述徐渭的书画艺术成就。即便是清代官方编写的《明史·徐渭传》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徐文长集》提要,虽然对徐渭的书法和绘画予以了评价。但这些评价寥寥数语,往往流于传统直觉式的把握,很难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分析研究。傅琼在《徐渭研究百年述评》(《艺术百家》年第1期。)中对近百年来有关徐渭各个艺术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疏理和总结。作者将徐渭的相关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此时的国内徐渭研究尚处于边缘性阶段;第二阶段(-),“文革”十年动荡期间,国内研究几乎中断,而台湾的徐渭研究却收获颇丰;第三阶段(-),这时的徐渭研究开始了由外部研究为主的旧格局逐渐转入以本体研究为主的新格局,徐渭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特色研究成为焦点。文章认为有关徐渭书画研究始于日本青木正儿于民国十年所写的《徐青藤之艺术》,该书对徐渭的生平和书画作品作了综合的介绍,并且指出了徐渭“书画一体”的观点。直到20世纪70年代,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徐渭书画艺术研究才正式开始。之前关于徐渭的书画研究是将其书法和绘画分开的,或是研究书法,或是研究绘画。台湾学者梁一成《徐渭文学与艺术》(年)是较早将徐渭的书法和绘画作为整体来研究的专著,虽然该书偏重于徐渭文学成就的研究,但是却专列一章来讨论徐渭书画作品的艺术特征和成就。他将徐渭书画的特征概括为“追求‘神’与‘逸’,豪放潇洒,处处表现自己的个性”。冯其庸《徐渭的书画艺术》(《朵云》年第13期),作者认为徐渭大写意花鸟画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其书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徐渭取草书笔意用之于大写意花鸟画,开创了绘画的新境界。苏东天《徐渭书画艺术》(年),是一部专门探讨徐渭书画艺术的学术专著,该书论述了徐渭绘画与书法的融通性,认为徐渭的书画作品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此外,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考证出徐渭习画的时间应在其青少年时代,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中晚年。近年来,尽管学术界对于徐渭的书画研究兴趣日趋浓厚,一系列有关徐渭书画研究的专著和论文应运而生,但是大多数学者只是围绕徐渭的书法或者绘画单方面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将其书法和绘画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基于此,本文将徐渭的书法和绘画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既研究其奇倔姿媚的书法,又研究其汪洋恣肆的大写意绘画,进而从中寻求二者的融通性。本课题研究意义徐渭在中国美术上拥有独特的地位,他的书法开启了晚明浪漫主义的新风,其狂草跌宕起伏,变化莫测,淋漓尽致的释放出内心的压抑和郁闷之情。他的大写意花鸟画笔墨汪洋恣肆,节奏鲜明,画面视觉冲击力强烈,给观者的心灵带来强大的震撼力。徐渭书法和绘画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古代书画理论家倡导“书画同源”,他们认为书法和绘画的起源是相同的。不仅如此,书法和绘画还有相同的审美标准即重神轻形。中国书法强调“唯观神采,不见字形”,欣赏书法不应只停留在字形的优美层面上,更应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alalicar.com/rsljg/276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