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不要被过度算计的ldquo沉没成本

发布时间:2020/9/15 17:06:33   点击数:
先生读库

新都市读书群体第一微刊

miya

来源

miya(ID:OnStpUp)

不要被“沉没成本”,拖垮你的人生

01现在想象一下,你在一家网红餐厅排队候餐,已经等了40多分钟了,但是前面的队伍依然很长,你跑去问餐厅的服务人员,还有多久会叫到你,他们告诉你,预计至少还要等一个小时才轮到你就餐,但是也说不准,也可能会更快。这时,你会怎么办呢?是选择继续等下去,还是选择换一个餐厅吃饭?这是我曾经遇到的难题,我当时纠结了一会,最后决定不排队,在附近换了一家人少的餐厅吃饭,但是因为在就餐高峰期,第二个餐厅也排队了,只是等的时间比较短,10分钟左右,但我很为自己的选择欢喜,因为我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我的来访者中有一部分人正因遇到这类选择的难题来咨询,他们的纠结的点有几个:1、继续排队下去,但是时间等得太久了,他们会不开心,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2、选择放弃,换餐厅,不排队,他们又觉得前面已经等了40多分钟了,此刻离开,前功尽弃。3、换了餐厅就餐,他们也会后悔,他们会觉得前面那家网红餐厅一定更好吃,自己要是坚持排队,一定会吃到更美味的食物。大家发现没有,就是无论做何选择,他们都会对自己的选择不满意,否定自己的选择,都会感到不开心。关键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他们看不到自己做选择时所“得到”的那个部分,只看到自己做选择时“失去”的那个部分。任何一个选择,就像一元硬币的两面,你选择了花,就失去了数字,你选择了数字,就失去了花。这就是选择中永恒不变的定律,选择是一种得到,也是一种失去,每一个选择中,隐含着“是”,也隐含着“否”。我们现在具体说说,选择继续排队或者放弃排队,这两个选择,失去和得到的分别是什么?选择继续排队,你失去了2个小时,但你吃到了美食,获得了一次网红餐厅就餐的体验。选择放弃排队,换一家新餐厅,你浪费了前期投入排队的40分钟,但你节省了更多的时间,更早吃到了美食。其实,这两个选择本身没有对错,最重要的是你看重什么,你想要什么。只是,我们很多人要么搞不清楚自己想要的,要么搞清楚了自己想要的,但是没法将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目标达成一致,没法坚定自己的目标。比如,有一个人他想要更早吃上食物,但是他舍不得自己已经排了40分钟队伍的“沉没成本”,于是继续排下去,在痛苦排队中纠结怎么自己还没有吃上饭。什么叫“沉没成本”?这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简单的说,“沉没成本”就是那些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支出,如已经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等都属于沉没成本。我们很多人的人生都被过度在意“沉没成本”而拖垮了。02我在咨询中,遇到很多这样的案例。比如,有个男生,大学的专业是父母帮忙选的——公共管理,他自己很不喜欢,他决定考研改变自己的专业,可他做了一个荒谬的决策,如果跨专业考研,考研难度大,他可能考不上,又想到要放弃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他就很舍不得,于是他继续考了自己不喜欢的“公共管理”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在家乡的县城当了公务员,也算专业对口。可是做了一两年公务员,他发现自己真的非常不喜欢“公共管理”这个专业,也不喜欢当公务员,内心很痛苦。想要换行业,换工作,但是一想到自己之前的投入如此巨大,加上年纪也大了,最后,他认命了,决定放弃改变职业的尝试和选择,但是内心依然很痛苦。再比如,有个女生,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男生,和这个男生谈了三年恋爱,发现对方越来越多的缺点,自己越来越不喜欢对方,对对方已经没有多少感情了。但是一想到分手,她就觉得前面自己的投入和付出浪费了。她因为纠结要不要分手,又花了一年多时间。这段恋爱,她谈得越久,越难分手。因为每一次想分手,她都会想“那我之前的那么多付出不是白白浪费了吗?”随着年纪渐长,父母开始催婚,最后,她在万般纠结之下,选择了与这个并不是自己真爱的男人结婚。这两个人都因为不想做选择时,失去自己过去所投入的“沉没成本”,而选择了一个不喜欢的工作,不喜欢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一定会知道,做了这类选择的人,时间过得越久,越后悔,生活越不幸福,最终人生被“沉没成本”彻底拖垮。其实,这是我们很多人的命运,因为放弃一段关系,放弃所学的专业,放弃现有的职业,抛下过去,从零开始,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所以很多人得过且过,随波逐流,没法过上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少有人才能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03怎么样才能不被“沉没成本”拖垮人生呢?我认为很重要的是要有这样两种思维方式?第一种思维方式:看到你做选择时,所得到的,而不是所失去的。就像前面说的,任何一个选择都有利有弊,做选择时聚焦于利,聚焦于你得到,看看那些得到的是不是你想要的,这样就更有利于你做出选择,不被“沉没成本”拖垮人生。我在同丈夫大卫结婚前的一两年都在纠结一个问题:要不要结婚?不是我不喜欢他,而是我一想到结婚将失去我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自由——择偶自由,我就恐婚,为此,我还和我的个人体验师讨论过很多次恐婚的议题。如果我和这个男人结婚,相当于,我就放弃了选择其他男人的机会,所谓的“为了一棵树,放弃了整片森林”。这是丧失了“机会成本”,这也是一个经济学的名词,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比如你选择了和某一个男人结婚,你失去的机会成本就是,和其他男人中你觉得最好的那一个结婚的机会。尽管这个机会可能很虚幻,并不真实存在,但是你依然会觉得自己仿佛失去整片森林中最美好的那棵大树。我最后是怎么做出结婚的选择的呢?我不再去想“机会成本”,而是专注于自己得到的。我明白,没有一个选择是完美的,不管做何选择,我总会失去一些东西,既然会失去,那失去的东西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得到的,是我想要的,是现有选择中我觉得最适合自己的,我得到了,就是最好的。我想如果你也有这样一种思维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j/1968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