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简介 >> 牟宗三全集真理是什么III
“我們是不是可以說真理只有外延真理呢?這句話是不能說的。我們除了外延真理外,還得承認有內容真理。如果我們承認有內容真理,那麼我們如何來對付邏輯實證論者那句話,就是說形上學裡面的那些話都只是概念的詩歌,只是滿足我們的情感?如果形上學只是概念的詩歌,只滿足我們主觀的情感,那就不能說是真理。可是形上學,還有道家、佛家、基督教裡面的那些話,真的只是滿足我們私人的情感嗎?你可以說它不是外延真理,但是它不是外延真理並不能就說它不是真理。這些都是內容真理,這種真理我們不能用「概念的詩歌」來打發掉。”
“先不必說概念的詩,就光說詩好了,比如說李商隱的詩、杜甫的詩、李太白的詩,它是詩不是科學知識,但是這詩裡面是不是就一無表示呢?比如說《紅樓夢》是小說,從歷史的事實上講並沒有這個事實。它只能當文學作品來看。可是為什麼大家喜歡看《紅樓夢》呢?而且看的時候還痛哭流涕。《紅樓夢》不是歷史的事實,它是文學,但是它裡面有真實感,它可以引發你的真實感。這個真實感不是屬於科學知識,它不是外延的真理。那麼,真實感的這個「真實」你要如何交待呢?這個真實性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人生的真實性。人生的悲歡離合這些是有真實性的。但是這些真實性是科學裡面不講的。我們的人生是整個的,你為什麼特別突出那一面,只承認科學知識的真實性而抹煞了這一面的真實性呢?科學知識那一面只是人生整個的一部分,你為什麼單單說那一部分是真實、是真理,而其他的都不是真理呢?”
“所以從這個地方看,詩、文學雖然不是科學知識,但是它並不是無所表示。就著它有所表示的地方來看,它這個表示有真實性,這個真實性是屬於人生全體(humanlifeassuch,humanlifeasawhole)中的那個真實性。從人生全體來看,人是具體地生活著,你光突出一面重視科學知識,這只是人生的一部分,這不是把人生當一個整全、當個全體來看。人生是個全的,你單單突出這一面,只承認這一部分而否決人生全體,這自然是不對。詩和文學都已經是如此,那麼形上學裡面所說的那些話,宗教家所說的關於上帝的那些話,佛教裡面所說的般若、解脫、法身那些話,這些都不是科學真理,都不是外延命題,它們是不是也像《紅樓夢》一樣有真實性呢?《紅樓夢》、李、杜詩都已經有真實性了,則這些就著人生全體來看也是一樣的有真實性。你如果只承認科學真理而否定這些,那你就是自我否定(self-denial)。如果你承認這些是不能否決的,那麼這些的真實性你又如何交待呢?佛家所說的那一些、道家所說的那一些、儒家《論》、《孟》、《中庸》、《易傳》所說的那一些,通通不是外延命題,都不是科學知識。就這一點來說,它和《紅樓夢》、李、杜詩是相同的。但是它是不是就等於李杜詩或者說是不是就等於《紅樓夢》呢?這也不然。李、杜詩、《紅樓夢》有真實性,這一些也有真實性。但是它這個真實性並不就等於是詩歌的那種真實性,因此你不可以說它是概念的詩。這就表示,儒家、佛家、道家所講的那些話和李太白、杜甫的詩還是不一樣。雖然兩者都有真實性,但這兩個真實性也不能完全等同(identical),甚至可以說完全不同。那麼儒家、佛家、道家以及西方宗教家所講的那些話,你如何來交待呢?它不是外延真理,可是它也不是詩,它的真實性和詩的真實性還是不同。既然不同,我們就不能只用個概念的詩歌來把它打發掉,這是不行的。它既然有真實性,所以我們在外延真理以外,一定要承認一個內容真理。這種內容真理不是科學知識,它不能外延化,但是它是真理。”
牟先生认为,虽然内容真理和外延真理都具有普遍性,但这两种普遍性却是有差别的。他们的区别在于,外延的普遍性是抽象的普遍性,而内容的普遍性则是具体的普遍性。
具体的普遍性具有弹性,因为它具体。内容真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独特性。外延真理没有。在这种状态中它叫做具体的普遍,普遍的特殊。内容真理是无穷无尽的。
不过,不管是外延真理,还是内容真理,它一旦呈现出来,就有共同性和普遍性。
/
DREAM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珈瑜Joshua给个赞赏鼓励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