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校友故事为人生觅光我的援疆支教故事

发布时间:2020/1/25 15:10:48   点击数:

付健

作者简介:付健(.7——),男,湖北荆州人,中共党员,年9月至年7月在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习,现在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红谷滩校区工作。

“5月22日,当班主任的第天,在新疆的第一个夏天。今天两件事值得记录:带着他们排六一节目可能是半学期最累人、又最躁、最好玩的事了。三位徒弟同课异构,一首古诗,要异,不易。明白了,该走的路,一步逃不掉,该过的桥,前面总等着。”

我是付健,豫章师范学院(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级文史2班的一名学生,年7月毕业后考入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红谷滩校区,年8月来到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阿克陶县小胡杨小学,开始了我一年半的支教生活。很多个日子,我像上面日记里写的那样,把一天中最美的时刻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一如当年在学校的青春风华,也是这样,用厚厚的笔记本,写下一行行。

显然,十年前的我和现在的我在敲击的键盘声中,已慢慢相逢,且由他们忆母校恩情,寻找源泉的力量。

“大学生要‘眼高手低’,要立大志,

要紧跟时代步伐。”

母校的百年文化养育了我。母校自年成立,我还没毕业时,就见证了周年庆。那年,有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校友汇聚在行政楼前,欣喜地、默默地感受那刻的神圣与喜悦。我意识到,学校的今天是历经岁月更迭、走过烽火硝烟,才会愈发博大深厚。我把自己当作她的一部分,她是苍天大树,我就是爱她的一片叶子。一百年来,她的一颗爱国心永未变,我又何以爱国?恰逢年,国家教育部实施首批万名教师援藏援疆支教计划,我毫不犹豫地递交了报名申请表,经过层层筛选,终于如愿以偿,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伟大时代和机会来了。

"青年是人生奋斗的黄金时期,

要用坚毅为它妆点底色。"

阿克陶地处祖国西部边陲,在“雄鸡尾巴”的最尾端,与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接壤。气候干燥,生态脆弱,一年中有四个月会有浮尘“下土”的天气,初来乍到,我接连流了两个星期的鼻血。阿克陶与江西有近三个小时的时差,常使我凌晨一两点被少数民族的欢乐歌舞声吵醒而再难入眠。它地处亚洲腹地,隔三差五的小地震,起初也让我坐卧不安,然而不到两个月,我就适应了。因为我知道,不能退却。

年5月10日,还在南昌师专读书期间,我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在此之前,我和一名志同道合的好友,为宣传关爱留守儿童,四天骑行环游赣北。虽然我们做好了精心的安全准备,但露宿街边、住寺庙、被狗追赶、骑到自行车断链条的事,还是发生过。我现在的状况,不会比骑行环游赣北那时更囧,我有何惧!吃得苦中苦的目的,不是当人上人,而是锻造一颗勇敢的心。这是我在母校的怀抱中历练成长获得的人生感悟,也正因这份感悟十年不变,才造就了我的万里援疆之行。

阿克陶县是江西对口支援新疆的地区,是江西省的第“”个县。对于许多援疆人才干部而言,这里是人生的“第二故乡”。我自入疆支教以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疆方略总目标的重要讲话精神,深知教育兴国的责任与担当,关乎“两个一百年”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遇到难题,不要怕,

正是学习好时机!”

少数民族孩子汉语基础薄弱,甚至部分孩子连我讲的汉语都听不懂,他们表达的逻辑也不同,考试平均分只有10分左右。平日交流时,我常常眉飞色舞,拼命比划。开家长会时,我只好请当地老师担任翻译,我讲一句,她翻译一句。“增强国家文化认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那个我信誓旦旦的支教目标,一下子似乎要成为泡影。但固执的我,并未妥协,又想起母校的老师,他们一张张期待的面孔。

从湖北监利县一个小农村走出的我,在母校见识了人生中那些涵养丰富、知识渊博、为人儒雅的老师,领略了他们的真知灼见。那时的我,总爱追着他们问问题。比如,向李雅琴老师请教儿童文学,向胡湖老师问起后现代主义,也认真模仿胡剑平老师的散文写作。还记得有一次,涂巧慧老师给我们上语文教学论,用一个杯子泡好了“胖大海”,现场示范如何上好一堂小学生的课。当时,她以身示范,教育我们要立足学情,抓住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组织教学的行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知道,学习会帮助我解决许多实际中遇到的难题。我也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教师。

面对维吾尔族、克族的学生,我该如何上好汉语课呢?我联合小胡杨小学教研室和当地教师,一起研究学情,开展调查问卷,整合教育理念和他们的教学经验,最终确定联合申报古诗文教学课题,意图以短小的古诗文为切入口,提高低年段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理解表达能力。我在担任教研室副主任的同时,先后上了示范课《望庐山瀑布》《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举办了微讲座《追求“生本课堂”的古诗文教学浅谈》《研学一体,提升专业成长——小课题研究》,主持了《同侪课例督导暨第一次集体备课》。

经过近两个学期的尝试,我带的二3班学生能与我正常交流对话,课堂发言积极,个性化思维显现,平均分由第一学期的30分,提高到了60分。这份成绩的取得,我觉得更多的是来自母校曾经给予我的内心力量——遇到难题,不要怕,正是你的学习好时机!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

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在南昌师专学习期间,我参加过许多社团,尝试过许多职业。做过勤工社,也进过志愿者协会,留过校报编辑部,也参加过环保社。大一国庆节期间,到海尔电器城卖过热水器,大二暑假到南池菜市场推销过毛巾,寒假还卷着铺盖到建德观当过服务员,有过因负责一个促销外场被雨淋成肺炎的时候,也有过从早到晚待在图书馆里。

在母校的经历,现在只觉美好,没有丝毫后悔。青春时光,谁不迷茫?唯有多尝试,你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人说,教师的最大幸福在于你的学生会慢慢变成你的样子。这是多么伟大的创造啊!这是其他任何职业都无法比拟的,我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骄傲。

我能在援疆支教中得到什么?不,可能首先要问自己,我能为新疆付出什么?

小胡杨小学有一千多名住校生,大多来自高山或乡下深度贫困地区。他们整年待在学校,少有父母看望,也无法走出校门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年四季,衣物极缺,冬日里,也是一件单外套罩着身子。

我可爱的学校,南师附小的领导、同事、家长和孩子都极力支持我,得知我为住校生买衣、买鞋、买学习用品后,在多个校区开展了爱心义卖活动,为受援学校筹得四万元资金。其中一部分作为爱心义款资助住校生,一部分将成立基金,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给予比索取总能得到更多的快乐。年暑假,我骑行环行赣北回到学校后,去南昌县一个自然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活动,老师也支持、鼓励我为贫困生想法子,从心理层面给予他们关爱。那天,我在筛查问卷时,发现一个意欲辍学的孩子,调查了解后,知道了其父母都是残疾人。随后,我们就带着爱心物资去看望他们,劝说其父母不要让孩子辍学。离开那个村子时,我们再次向村委会报告该生家庭的实际困难。那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经历,让我明白了: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是在提升自我。

“6月22日,时间过得真快,支教快一年了,我为当地做过什么?下个学期还能做些什么?我问自己。”

人生需要觅光,我在路上。

新疆阿克陶支教

教师公寓

6月22日凌晨

母校寄语:

百年风华,再续辉煌。

祝愿母校越来越好!

往期精彩:

校友故事之词曲得其三昧不误诗与远方

校友故事之梅花香自苦寒来

校友故事之师遇——我校88届校友、中国演艺书画院院长冰耘忆母校情怀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

校友故事之直挂云帆济沧海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

校友故事之绿叶对根的情意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校友故事之砥砺奋进新时代铁军十年再出征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

校友故事之“管好机构编制资源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

校友故事之最是南师三年时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

校友故事之最美乡村教育情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

校友故事之待生如子做教育的有“心”人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

校友故事之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为党和政府凝聚民心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

校友故事之不忘初心斗志昂改革创新谱华章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

校友故事之留守乡村让爱回家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

校友故事之一颗忠诚心一路为民情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

校友故事之感恩奋进砥砺前行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

校友故事之南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黄小华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

校友故事之乡村教育的一颗启明星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

校友故事之讲道莲台三尺前玉壶冰心一片情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

校友故事之二十六载教育梦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

校友故事之怀揣初心逐梦教坛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

校友故事之南昌市青云谱区委书记孙毅

豫章师院周年校庆|校友故事之“拼命三郎”的为民情怀

文字:付健

编辑:林郁清王琪

排版审校:吴洁

审校:刘群张璐娜

转载需私信后台并注明来源「豫章师院官方







































白癜风专家在线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1888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