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课程思政示范课犯罪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1/7/11 11:54:01   点击数:

课程思政示范课

《犯罪心理学》

课程思政建设负责人:刘建清

课程简介

《犯罪心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在授课中结合专业知识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积极的思想及健康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力。《犯罪心理学》课程在近一学年的课堂教学和以“爱课程”为平台的国家精品线上课程《犯罪心理学》线上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生思政教育探索,达成了初步的教学成果。

01

课程思政教育总目标

Law

结合专业知识教学,培养高品格、高风尚,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人才。构建了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的子目标:

子目标一:坚定爱党爱国相统一的国家观

子目标二:塑造公平正义而有强烈责任感的法制观

子目标三:培养真善美、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02

课程思政教育五大主题

Law

专业知识教学与立德树人教育有机结合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也具有知识、能力传授与学生人格塑造的内在契合性。为了使犯罪心理学教学中的思政工作更为系统、明确而层级递进,需要将思政元素与主题知识相融合。本课程思政教育体现于以下五个主题中:

1.人性善恶主题

核心:人性本善,恶为后天所成;犯罪是先天与后天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

结合内容:犯罪心理起源(自私基因假说与社会生物学理论);行为主义犯罪观,反对宿命论;人本主义心理观;实证的神经认知科学观。

2.公平正义主题

核心: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是所有法科学生及大法学学科学生的基本、根本的法律理念;法律精神是法律实践的前提保证。

结合内容:暴力犯罪心理;团伙犯罪心理;青少年犯罪心理;被害者心理危机干预;罪犯社区矫正策略。

3.利他主义奉献主题

核心:积极向上与利他主义是人性与理性的闪光点,是人类文明的主流与希望所在,也是个人价值的核心所在。

结合内容:打击犯罪与罪犯矫治策略;测试技术;心理画像技术;证言可靠性评估技术等。即揭露、打击、预防犯罪、矫治罪犯的科研工作者与公安、司法实践人员孜孜以求的实践工作热情与责任心,体现为天下开太平的使命感、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以此激励学生。

4.勤奋与坚韧性主题

核心:犯罪心理研究与实践是勤奋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劳动成果积累,个人的成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艰苦奋斗的结果。幸福是干出来的,天道酬勤是对勤劳者的奖励。

结合内容:犯罪心理研究实验;犯罪心理策略;罪犯矫正与犯罪预防。

5.善良与感恩主题

核心:具有社会价值的人是心存善念与懂得感恩、回报社会的人。

结合内容: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反例材料);罪犯矫正;变态犯罪心理。

与犯罪心理学教学相融合的主线设计

03

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计划

Law

1.在开设的犯罪心理学(法学专业学生)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探索性地结合思想品德及法制观、人生观教育。

2.结合思政教育中学生的反馈与收获,进一步采取小组讨论交流法的形式展开;在心理学专业学生中,结合其专业特点,将犯罪心理学知识中人生品质教育带入如社区专业实习、心理咨询见习、监狱见习等课外教学活动中。

3.在探索性开展一个教学周期的犯罪心理学课程基础上,总结经验,与部分学生线上交流思政之心得,改进个别化与群组交流的方式方法,并逐步开展课堂外的多种形式个体化思政教育活动,如课外谈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280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