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荣格论关于人生信仰

发布时间:2021/8/22 13:52:37   点击数: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m.360xh.com/201911/26/54407.html
年荣格与佛洛依德分道扬镳,他陷入了一种忧郁苦恼的黯淡氛围,他曾经以为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可以带领他走向人类心理的最深处,但他很快就发现,佛洛依德虽然建立了探索潜意识的步骤与方法,但遇到理论的问题时却有着情绪化的宗教态度,性似乎对他是某种神一样的概念,荣格无法容忍这种态度。那一年的10月,荣格见到了强烈的幻象,他看见一场大洪水,淹没了北海到阿尔卑斯山间北面的低洼地区。洪水越来越高,但山也越来越高,保护着瑞士。滚滚的洪水上漂浮着无数尸体,整片海都变成了血液,他不知如何是好,一直想吐。两周后,这个幻象又出现一次,但这次更逼真,而且还听到了一个声音:「仔细看好,这一切都是真的,也必将如此,你不必怀疑。」年底他又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掉进深渊之中,在黑暗里看见了流水,流水上浮着一具尸体,是一位金发的青年。6天后梦见了齐格非,他知道自己必须去杀了他。齐格非被杀了,他的心中充满悔恨。醒来后有个声音告诉荣格,一定要去了解这个梦境,否则他必须自杀。他明白,齐格非是德国人想要达到的成就,而自己会悲伤的原因,是由于他对齐格非有着秘密的认同感,当一个人的理想和执着被牺牲后,人难免会悲伤。这样的认同与英雄主义必须放弃,因为个人必须臣服在更深的事物之前。隔年的春末,他又梦见在盛夏时节,有一场冷锋把地表一切冻结,所有的植物都死了。6月时,再次梦见恐怖的寒害自宇宙降临,但某株没有水果的树却因此把叶子转成了葡萄,充满了令人恢复健康的汁液。他于是摘下葡萄,分给等待的大众。8月1号,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随着一战结束,荣格逐渐走出了困境。他连续两年的时间,每天早上都在笔记本上画着曼陀罗,用这个对应自己的心情,他发现绘画这些曼陀罗可以帮助他体察自己每日的转变,他逐渐确认,曼陀罗的真正用途是反映了我们内在自性的完整模式,心灵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内在的自性,它不会直线发展,而且最终将指向中心。他发现这件事之后,内心渐渐平稳了起来。他知道自己已经找到终极的目标。在解梦上,他也逐渐发现自由联想的弊病,因不管是从什么主题开始,自由联想都可以不断地接近情结的核心,不需要特别以梦为起点。因此他推论,梦一定有着其他的意义。佛洛依德假设梦是因为压抑而生,但他相信这无法解释梦的起因。他放弃了自由联想,改从梦的主题着手,相信梦本身就会表达出潜意识想要说出的东西。不同于被压抑而产生的个人情结,梦境里还有许多集体的象征,他相信要把事情看得透彻,必须了解人类的过去,因此神话与象征非常重要。荣格对东方的经典与宗教相当热衷,他解读《观无量寿经》中释迦牟尼所教导的冥想方法,从落日观、水观、到冰观,是一步步将幻象给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他认为,所谓的佛陀,就是一种能动的精神。制造这些意象的精神本身,就是佛陀。这跟基督徒的默想不一样,基督徒会说,基督在我中间生活,但佛教徒却知道他自己就是佛。对于占卜,他相信共时性原理是真实存在的情况,比起在实验室建立起的因果律无法应用到真实情况,共时性反而更接近自然。易经里的卦爻不仅在时间上,而且在性质上都与情境契合。他认为同时性的意思是,「客观的诸事件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观察者主观的心理状态间,有一特殊的互相依存关系。」情境永远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会重复。所以同个问题也不应该重复占卜,因为人生无法重来。荣格检视了超感官知觉实验的结果,他发现初次尝试的结果总是优于后来的常识。这表示受试者一开始的心境较易引发同时性。他相信情感在共时性里是有意义的,虽然情感不见得一定能使同时性现象发生。他将共时性归纳为:1、观察者的心境,以及与此心境相符应的同时、客观而外在的事件。2、心境以及与之相符应的外在事件,两者相互巧合。3、心境以及与之虽相符应,但却尚未存在的未来事件相互巧合,这种事件隔着一段时间的距离,而且同样只能在事后检证。简单说来,就是当事人的心境、外在事件、以及两者间有意义的巧合,可能在同时或不同时发生。这就为占卜的预测做了理论的解释。荣格进一步为占星学做了实验,他先后搜集了对、对、83对夫妻,检查他们的合盘是否符合占星学能够结婚的要件,结果发现他们的合盘里出现的符合程度高达10%左右。因此他不得不肯定占星学的有效性。然而他却补充,因为占星学具备因果律的有效性,因此不能说占星术是共时性的,它可能更接近科学。他相信这种巧合并非不可解,而是一种预定的和谐,一如莱布尼兹的理论。这种巧合不是什么哲学,而是奠基在实际的经验。他相信这件事的启发便是心灵无法在空间与时间中定位,或者对心灵来说,空间与时间不过是相对的。在谈到个体化的时候,荣格相信,所谓的个体化过程可以用松树种子长成松树来比喻,不同的种子在特定的时间掉到特定的地点,慢慢地适应环境、调整自己,将自己成为松树的潜能发挥出来。这个譬喻活脱脱就是人本心理学家罗杰斯描述「自我实现」的语言。然而荣格却补充道,「只有个体对个体化有所警觉,以及有意识地和它结合,个体化的过程才是实际的。」换句话说,自我实现不会自动出现,而是人类要有意识地参与进自己的发展过程里。罗洛梅很少谈到荣格,不然他会同意,荣格的观点跟存在取向没有差异。然而荣格跟存在心理学还是有一些不同,他相信这个自我选择的过程必须依归内心更广大的自性。他用《庄子》的寓言为例,木匠对着弟子们说,眼前的大栎树是一棵无用的树木,做船会沉,做棺材很快会腐烂,做器具很快会毁坏,正因为不材,才能如此长这么大。夜里木匠梦见大树来找他,告诉他无用之用正在于长寿。木匠才明白,完成一个人的命运就是最大的成就。功利主义的心态太过短视,无法明白这一切。在此故事里,社稷,也就是土地公庙,是人们拜祭的地方,它象征我们若想个体化,就必须对潜意识的能力表示臣服。存在心理学谈自我选择时,指的是人们拥有自由的状态,而荣格则相信,自我最好的选择是选择依赖内心的自性。文字摘选自:《荣格论人生信仰》整理人:爱智者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更多相关文章:荣格:人类心理的显著差别荣格:人生步入老年期的人生主题荣格:中年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人生主题荣格:《金花的秘密》阿尼玛、阿尼姆斯和魂、魄内在工作是要支持我们发展为成熟的人荣格:禅与深度心理自我必须通过行动、受苦、成长来参与人格的转换,而不是投射荣格:只有人们真正的所是,才具有疗愈的力量荣格:承认自己的缺点以避免激怒潜意识荣格:女人的阿尼姆斯会产生意见,男人的阿尼玛会形成心情心理原型

艾玛·荣格谈女性的内在心理原型

艾玛·荣格谈男人心中的阿尼玛:一种元素体心理原型

艾玛·荣格:如何和自己的内在建立和谐健康的关系

课程咨询顾问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329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