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中国哲学思想极简史

发布时间:2022/3/2 10:15:58   点击数:
308激光多少钱一次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608/9041955.html
作者:张雷

1

哲学与哲学家

人具有反思的能力,这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人总是对自身、对身外的世界有着本能的好奇,期望对于那些未知能得到真正而永恒的答案。对于未知的疑惑指引着人类学会了反思,通过反思自身、反思社会、反思宇宙,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归纳出一般规律。广义地讲,这种反思就是哲学。

人群中会有一些人,特别热爱并且善于反思,他们的反思深邃而博大,形成一套思想体系。这些人,就是哲学家。

2

轴心时代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或许是出于巧合,或许是某种必然,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一大批最为杰出的哲学家,几乎同时来到世间,并且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古中国、古印度和古希腊。释迦摩尼出生于公元前年,比老子约小6岁,比孔子大14岁。孔子去世后,墨子诞生后10年,苏格拉底诞生。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而亚里士多德只比孟子和庄子大十几岁。荀子、阿基米德、韩非大体处于同一时代。这段人类文明史上群星闪耀的时期,被称为文化的“轴心时代”。人类文化在“轴心时代”取得突破性发展,从之前漫长的朴素状态,迅速进入成熟期。人类三大哲学体系——东方的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和西方的希腊哲学,即在这个时代奠定起坚实的基础。这三大哲学体系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中国哲学侧重人与人的关系,印度哲学侧重人与神的关系,希腊哲学侧重人与物的关系。

3

百家争鸣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发展到春秋晚期,孕育出了老子、孔子这样具有系统思想体系的哲学家。具有真正意义的中国哲学,也由此产生了。从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优秀的哲学家辈出,一时间学派荟萃,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盛况。百家争鸣图(汉画像石)汉司马谈曾将各种学说归纳为六家,即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阴阳家注重于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以阴阳学说解释宇宙自然,故名阴阳家。对于四季、节气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认为四时的更迭代表着天道的运行,主张要顺应这种自然变化。儒家注重传授传统文化和古代典籍,主张建立严格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等伦理秩序和规范的礼仪体系,从而实现和谐的社会状态。墨家崇尚尧、舜大公无私的精神,辛勤劳作,节俭朴素,主张消除尊卑,友爱互助。法家主张制定严格的法律,无论亲疏贵贱,一律依法决断。名家兴趣在于“名”“实”之辩,苛察于文词逻辑,往往拘泥于“名”的讨论而有违真实。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学术的文辞不易理解,以虚无为根本,以顺应自然为方法,行动上顺应时势而不强求,崇尚身体要免于外物所役、精神要绝对自由。《汉书?艺文志》将百家学说分为十个主要的学派,即“十家”。其中六家与司马谈所列相同,其余四家为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纵横家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长于在各国之间连横合纵,辩论游说。杂家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是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农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他们注重农业生产,并从中总结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说家主要是采集民间传说议论,以考察民情风俗并呈报上级。刘歆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是指小说家没有其他九家重要。诸子百家中,以儒家、道家和墨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学派。

4

儒家儒家哲学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名丘,字仲尼,出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祖上曾是宋国的贵族。他曾在鲁国为官,但并不得志,于是离开鲁国,带着众弟子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宣扬其治国理念。晚年的孔子回到鲁国后,余生的精力全部用在整理古代文献和普及文化教育方面。

孔子燕居像(明佚名)

孔子之时,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他立志于寻求救世的大道,主张知识分子应该修身爱民,勤学践行,参与政治,改造社会。孔子提出了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涵盖孝、忠、恕、智、勇、礼、信等所有方面的全德。孔子主张恢复礼制。礼是人生相处的种种界限,如果人人都能在界限内行事,则既不会影响到他人的自由,也同时拥有了在界限内的自由。孔子还非常强调“正名”,认为社会的各种阶层、各种角色,都应该名实相符。其意义在于为社会建立是非善恶的标准。孔子还是我国第一位将教育普及于平民,开创私人讲学的教育家,推动了教育与学术的民众化,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杏坛讲学(孔维克)孔子的思想集中表现出对理性社会秩序的理想,以伦理为社会关系法则,强调个人修养的根本性与重要性,以道德作为施政的基础。孔子开创的学派即为儒家学派,最初作为私学而学派渐盛、影响渐广,到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逐渐成为官学。后经历代尊崇与发展,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的个人人格与社会形态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基础。孔子的弟子们编纂的《论语》一书,以语录为主要形式,保存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学生曾参,将孔子的学说传授于子思,子思的门人继而传于孟子。孟子是儒家另一位重要的代表性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并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像孔子一样,孟子也率领弟子们周游列国,游说于各国君主之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孟子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荀子是孟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儒学思想家,他的见解独特,自成一说。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荀子的学生韩非,创立了法家学说。秦王嬴政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最终统一天下。秦代政治家李斯,也是荀子的学生。古代儒家经典,除《论语》《孟子》外,尚有《易传》《大学》《中庸》等。《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性文章,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周易》。《易经》本来是古代占卜之用的卦辞爻辞,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儒生对《易经》进行解释、推衍和阐发,吸取了当时道家与阴阳家的自然主义天道观与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思想等,编撰成为具有丰富哲学内涵的论文集《易传》。《大学》和《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篇章。《大学》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中庸》论述“中庸”是自然与社会中最为高深和恒常的道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德行标准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大学》和《中庸》在西汉时被戴圣整理并编入《礼记》中,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四书章句集注》,最终从《礼记》中抽出,和《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四书”成为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考书目,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

5

道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树立了系统哲学学说的哲学家,对中国哲学的形成具有开创性贡献。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老子大约生于公元前年左右,估计活了九十多岁,当时为春秋末期。老子像(明文征明)他所著的《老子》虽然只有五千多字,但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涉及到宇宙论、认识论、方法论、自然哲学、社会哲学、人生哲学以及军事学等诸多方面。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老子的哲学系统是从宇宙论伸展到人生论,再由人生论延伸到政治论。老子提出了一种超然于天地万物之外的,形而上的“道”的观念,作为宇宙的根源、本体,以及支配万物运动发展的规律。这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彻底破除了古代原始宗教迷信的残渣,树立了具有朴素自然主义的宇宙论,标志着中国人的思想从幼稚时期迈进了成熟时期。“道”生成宇宙万物,并让万物自然而然地发展。形而上的“道”向下落实到人生层面,便是“德”。老子主张人类的行为应该效法“道”的种种特点,从而达到“德”的标准。比如人应该追求“自然”“无为”(不妄为)。为政者也应该取法于“道”,顺任社会宽松自然地运行。他期望国家和社会最终达到“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国状态。《老子》一书充满了哲理与智慧,很多观念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方面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其中闪现的智慧光芒,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萃。

孔子拜见老子(汉画像石)

道家另一位重要的代表性人物是庄子。庄子(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地(位于今山东与河南交界处)人,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他将道家哲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像《庄子》一书主旨本源于老子的学说,行文措辞汪洋恣肆,瑰丽诡谲,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多以寓言的形式阐释道理,并对儒、墨等各家学说多有批驳。庄子哲学总体上主张虚静恬淡、寂漠无为,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出世主义”,不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44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