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新闻 >> 不懂自律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
作者丨纽橙西
来源:思想精髓(sixiangjingsui)
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难题。
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一旦我们想通并接受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人生本就是困难重重的,无人可幸免,痛苦是常态。
一旦接受这个设定,你就会不再害怕痛苦。
然而,大部分人却不愿意正视它。他们以为,人生本该是舒适而顺畅的,一旦遭遇苦难,就会开始自我怀疑。
他们总是哀叹,为何偏偏自己这么倒霉,压力、麻烦总是源源不断,为何自己这么贫困潦倒,而有的人从一出生就那么快乐富足——我明白这种哀怨和愤怒,我也曾有过相同的感受。
还在上学的时候,读书很苦,于是老师和家长总是告诉我们——等你上了大学,一切就都好了。结果上了大学,发现生活也并没有变容易,便以为工作了财务自由了,生活会好一点。
没想到毕了业,被生活推着攘着往前赶,人生更苦了,各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结伴而来:工作、人际关系、婚姻、小孩、房车、金钱、健康、自我价值......等等。
一个又一个问题不断冒出来,解决了一个,还有下一个,永无止境。我们终日奔波,不断经受着焦虑、沮丧、痛苦、绝望、迷惘、懊悔、压抑、恐惧的煎熬,不知道自由和舒适为何物。
人生苦难重重,何以解忧?
著名心理学医生斯科特·派克,在他的畅销书《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
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
局部的自律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
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
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
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生活中自己不愿面对的问题和痛苦。
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只有勇于面对问题,积极解决困难,才能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健康。
美国开国先哲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惟有痛苦才会带来教益。”我们的心智和思想,只有通过不停地解决痛苦才能逐渐成熟。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涌现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承担痛苦,只是一味地逃避,不仅会给他学业、工作、生活上带来诸多麻烦,还会让他的心智停止成长,萎靡退化,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铁皮鼓》中,主角奥斯卡因为不愿面对成人世界的欺骗,拒绝变成大人。于是他真的从此不再长大,身高永远只有三岁的水平。
然而现实世界的丑陋、残酷并没有因为他的拒绝长大而消失,反倒是长不大的他变得与世界格格不入。
在经历了无数苦难之后,伤痕累累的奥斯卡终于接受了现实,放弃了逃避社会的想法,于是他的身体又获得了重新生长的能力。
这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其中透露出的隐喻却十分贴合生活的真谛:
没有人能够拒绝成长,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和自然抗衡,你越逃避,就越痛苦。
生而为人,就一定会囿于问题,恼于困苦,你只能接受它,无法改变它。
正是由于人生的矛盾和冲突带来的痛苦如此强烈,我们才称之为问题;也正是由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接连不断,我们才认为人生痛苦是常态。
心理上的煎熬,往往比肉体上的折磨更让人难以接受。那些耽溺于酒精和毒品的人,就是最缺乏自律、最逃避痛苦的典型。但是酒精和毒品并没有解救他们,反而令他们的生活更为悲惨。
人生没有“容易”二字,哭哭啼啼、束手无策地抱怨,没有任何作用。你再也不是那个靠打滚撒娇就可以获得一切的小孩了,你只能想方设法地去独自面对。
只有自律,才可以使我们学会忍受痛苦,只有自律,才可以使我们变得刚毅果敢,只有自律,才可以使我们变成更好的人。
不信你可以观察,周围那些活得健康漂亮、积极向上的人,生活中必定是一个自律的人。
而且越是自律的人,活得越高级。
作为中国篮球“一哥”的易建联,从始至终把“自律”二字贯彻到底。
他一直以NBA球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不喝碳酸饮料、很少参加应酬。
在所有的训练中,他永远是最刻苦的那一个,所以相应的,他也是CBA收入最高的那一个,也是队伍中地位唯一能超过外援的那一个。
但其实,天赋比他好的中国球员很有几个,却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成功,无非是因为做不到他这般自律,最终都泯为众人矣。
篮球教练尤纳斯曾说过:“任何人只有通过刻苦的努力,未来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好球员,年轻人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这辈子我看到过很多天分很高的年轻队员,就是因为自己的眼高手低,最后什么成就都没有。”
所以说,天赋不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自律才是。
自律的人,出现问题就去解决,从不逃避拖延,他们大多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把日子越过越好。
我们常听老人说,“怕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就是这个道理。自律就等于逼着自己去“吃苦”,拥有了吃苦精神,才能不怕苦,不被苦打到。
越懂自律的人,活的层次越高。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自律?我有三个小建议:
01
勇于承担责任
身边有位朋友,天天说自己要减肥,要瘦下来,但健身这件事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健身房人太多了,去了没位置;今天外面下大雨,不方便运动;事情太多了,没时间运动了;这段时间工作太累,得吃顿好的休息一下......
多年过去了,他依然胖着,于是他大喊:“看来我的胖是天生的,根本减不下来的那种!”然后彻底自暴自弃,并且心安理得地胖着。
有的人不自律,是因为从来都把责任推卸到外部因素上。
他们总是认为:这不是我的错,这是社会因素/别人拖累/运气不好,总之这些都是因为我无法控制,不是我不想努力。
坦然面对自己的问题,是走向自律的最基本的一点。
你考不上研,不是因为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因为你偷了懒,要么是思想上偷了懒,要么是行动上偷了懒,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你升不了职加不了薪,不是因为领导不喜欢你故意整你,人才在哪里都受欢迎,你不受欢迎,是因为你不够有能力,也许你每天只是在混日子。
你找不着对象不是因为没人配得上你,而是你从没用心经营自己,既没有好看的皮囊又没有有趣的灵魂,换成是你你也不会喜欢这样的一个人。
鲁迅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你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你的很多烦恼、困苦其实都是源自于你的轻视、放纵、不自律。
这个时候你才会发自内心地渴望改变,而不是继续自欺欺人。
02
推迟满足感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的恶习,这是因为人类是趋利避害的动物,
本能会驱使我们追逐轻松愉悦的感觉。于是遇到困难我们总是习惯于先放一边缓一缓,但其实这个缓一缓并没有任何作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小时候做作业,如果只要一个小时完成,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玩耍,前半个小时里,我们总是倾向于先完成最简单的部分,比如摘抄、练字这些内容虽多却不需要动脑子的部分。
而在剩下的时间里,我们会尽量规避难做的部分,比如数学难题、写作文这种内容少但很费脑的作业。
因为我们知道,动脑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如果没有家长监督,我们就会提前跑去看电视、玩游戏,直到拖到不能再拖,再不情不愿地去完成剩下的半个小时的作业。
其实,这一个小时的玩耍时间里,我们很少能真正尽兴地去玩。因为我们知道,作业还没有做完,没做完就会有挨批评的风险,一边焦虑,一边用看电视来逃避。
假如天天如此,就会陷入每天都既没有玩好也没有做好的恶性循环,甚至产生不想再做作业的厌学心理。
但如果前半个小时,我们先完成了难写的部分,那么剩下的时间里,心情就会格外轻松愉悦。因为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个最大、最难搞定的问题,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半个小时的痛苦,加上一个半小时的幸福,显然要比半个小时的幸福,加上一个半小时的痛苦划算。
拖延从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问题越堆越多,还会让你一直处于事情未完成的焦虑状态。
既不能真正放松,也浪费了你的时间。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眼前暂时的安逸,正确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
先吃苦,再享受,这是把快乐最大化,痛苦最小化的生活方式。
03
尊重客观事实曾经有位考研的读者在后台留言,说自己原本是个学渣,以前天天睡到十二点才醒,从来不看书,很羞愧。
为了考研,发狠每天六点起床背书,结果还没坚持一个星期就不行了,他很懊恼,不知道该拿自己怎么办。
我想,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把目标定得太高,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
每天十二点才醒从不看书的“学渣”,忽然要变成六点起床背书的学霸,这无异于叫一个从来不喜欢锻炼的人突然去跑一万米马拉松,光是想想就被吓跑了,当然很难坚持。
我告诉这位读者,他可以先试试每天八点起床,看书的时候保持注意力的绝对集中,不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等适应了这种较为自律的生活,再开启学霸模式,六点起床背书。
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学生来后台留言表示,效果确实比他从一开始就要求自己必须每天六点起床看书好。
很多人误认为,我要学习成功者,就一定要学习他们每天苦行僧般的自律生活,却没有考虑过自身的实际情况。
自律性差的人,通常很难一步登天变成“苦行僧”。自律性差的需要的不是盲目模仿,而是结合自己的吃苦能力,循序渐进地完成自律过程。
降低难度,每次完成一点,给自己树立信心,逐步提高,才更容易坚持下去。
事情是可以慢慢做完的,不要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只会让人丧失信心,从而彻底放弃自律。
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才是科学的自律方法。
当然自律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需要自己结合实际慢慢摸索。自律并不复杂,关键还是在于态度,其次才是方法。
对于时刻想着逃避痛苦的人,无论什么方法都不会起到作用,这些人也绝不会从自律中获益。
我身边有很多人都曾尝试或正在尝试自律,其中也不乏失败的例子。不过总体来说这是好事,说明大家都在渴望变得更好。
自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不懂得自律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作者-
作者:纽橙西;来源:思想精髓(ID:sixiangjingsui)
赞赏
长按北京哪个白癜风好北京青少年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1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