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新闻 >> 钱穆先生人生十论精要一
问我何所有,
山中唯白云。
只堪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山中白云,如何堪持以相赠呢?
但我如此读书,
不仅自己有时觉得受了益,
有时也觉得书中所说,
似乎在我有一番特别真切的了解。
我又想,
我若遇见的是一位年轻人,
若他先不受些许教训,
又如何便教他运用思想呢?
一生命自我之支撑点,
并不在生命自身之内,
而安放在生命自身之外,
这就造成了人生不可救药的致命伤。
你向前追求而获得了某种的满足,
并不能使你的向前停止。
停止向前即是生命空虚。
人生的终极目标,
变成了并不在某种的满足,而在无限地向前。
人生向外安排成了某个客体,
那个客体便回身阻挡人生之再向前,
而且不免要回过头来吞噬人生,
而使之消毁。
西洋有句流行语说:
“结婚为恋爱之坟墓”,
大可报告我们这一条人生进程
之大体段的情形了。
若果恋爱真是一种向外追求,
恋爱完成才始有婚姻。
然而婚姻本身便要阻挡恋爱之再向前,
更且回头把恋爱消毁。
你要向外,
便有无限的外展开在你的面前。
你若要向内,
又有无穷的内展开在你的面前。
向外的人生,
是一种涂饰的人生。
而向内的人生,
是一种洗刷的人生。
中国的禅宗,
似乎可以说守着一个中立的态度,
不向外,同时也不向内,
屹然而中立。
可是这种中立态度,
是消极的,是无为的。
中国禅宗则似乎没有向往。
他们的向往即在当下,
他们的向往即在不向往。
若我们再把禅宗态度积极化,有为化,
把禅宗态度再加上一种向往,
便走上了中国儒家思想里面的另一种境界。
中国儒家的人生,不偏向外,
也不偏向内。
不偏向心,也不偏向物。
他也不屹然中立,他也有向往,
但他只依着一条中间路线而前进,
他的前进也将无限。
但随时随地,便是他的终极宁止点。
中国人常喜祝人有福,
他们的人生理想好像只便在享福。
福的境界不能在强力战斗中争取,
也不在辽远的将来,只在当下的现实。
儒家思想并不反对福,
但他们只在主张福德俱备。
只有福德俱备那才是真福。
二其实,既称客观,
便已含有主观的成分。
有所观,必有其能观者。
能所一体,同时并立。
观必有主,
宇宙间便不应有一种纯粹的客观。
三与其说身体是我们的生命,
不如说
我们的一切活动与行为才是我们的生命。
至少我们可以说,
生命并不表现在身体上,
而是表现在身体之种种活动与行为上。
从前中国有一个故事,
说有一仙人,
用小笼子装鹅,笼子小,
只像能装一只鹅,
但再添装千万只鹅进那笼子,
也尽不妨,尽能容。
那鹅笼子能随鹅群之多少而永远容纳进,
但却并不见那鹅笼子放大了。
今天人类的心量,
也正如那仙人装鹅的小笼。
别人心里之所有,
尽可装入我心里,
上下古今,千头万绪,
愈装进,心量愈扩大。
但心还是那心,并不是真大了。
这不是神话,却是日常的实况呀。
四因宇宙无限,
故在此无限中之任何一点,
都可成为此无限内的中心。
而个人则尤属有限中之有限,
但每一人,在此无限大宇宙里,
莫不各各自占一中心。
庄子所谓道术将为天下裂,
恰似说中了西方的知识界。
庄周有言,
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这是说,人生有限,
而知识范畴则无限。
若将有限人生来追求无限知识,
终是一危险事。
再把此追求所得,
认为已是无限真理,
回头来,
把此真理来指导人生,
则更将是一危险事。
《中庸》言,尽己之性,
可以尽人之性。
尽人之性,可以尽物之性。
尽物之性,而后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仍主先从有限世界通向无限宇宙,
不主先由无限宇宙回向有限世界。
如是则不会有像西方般的科学。
中国科学,则如所言正德利用厚生,
仍是人本位。
就世界来窥宇宙,
非由宇宙来定世界。
而且常有把尽物性一目的置为次要之意态。
长按识别白癜风的治疗秘方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13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