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新闻 >> 大佬发声,他们如何评论王石王石如何看待
文章综合自正和岛(zhnghdao)、冯仑风马牛(fngluntalk)。
王石:我们是万科的守望者王石在万科年度股东大会现场上表示:“实际上今天上午已经接了三个猎头公司的电话。我现在还是董事长,这个公司我是创立者之一,企业文化和我也有关系,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是万科的文化,个人的荣辱已经不重要了。我想说的是,我本身是个创业家。”
“我的去留已经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文化能延续下去,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是万科的守望者。”
优客工场毛大庆: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个社会要进步,必须学会“不以成败论英雄”。没有永恒的正确、没有永恒的英雄,只有永存的精神。”
“王石不是完人,也有不少缺点(谁又没有缺点),可是,王石在中国企业家里就是一座山峰!”
任志强:我不了解宝能,但我了解华润我不了解宝能,但我了解华润。当年宁总在处理华润集团与华远集团的股权之争时,能用高于当时市场股票的价格,合理安排了华远集团股权的退出和小股东要约收购的问题。也一定能找到合理处理万科之中的股权冲突问题的办法。
冯仑先生经常在各种股东的战争中“野蛮生长”,仍能逍遥自在。我也希望王石先生也能像冯仑先生一样,给市场带来惊喜!
融创孙宏斌:我想给姚老板带话,这就是个买卖,别较劲万科的管理团队是个优秀的管理团队,我们要做亿元的时候王石觉得不可能,这些年我们坚持周转的时候,万科每月有关于顺驰的一份报告,他们学我都能做得这么好,我觉得万科有个特别好的管理团队。
我想给姚老板(宝能系负责人姚振华)带话,这就是个买卖,别较劲,万科也别较劲。建议坐下来谈谈,双方不可能都满意,但可以相互做出一些妥协。
我本身比较好斗,但自从我长大了我就不想斗,只要斗就是两败俱伤。天天缠斗,弄一堆律师挣你的钱,没有意义。弄得特别僵对谁都不好,大家按照生意场上的规矩来就挺好的。
SOHO中国CEO张欣:王石注定是一个传奇人物王石是我们尊敬的前辈,他有文革一代人的浪漫理想主义情怀,也有苦行憎般的意志。他成就了万科,万科也成就了他。王石注定是一个传奇人物,连他的谢幕也如此戏剧化如此悲情。
贾康:人无完人在大势认识有欠缺“我个人认为,我们是一个法制社会,一定要产权清晰。股份制中,决策权在于股东,而王石或许基于自己高尚的情怀和愿望,关键环节不愿过多持股,这导致其在自己精心创建公司的控制权上,没有得到支持。”
“王石当然是典型的企业家精神,只是在某些认知上存在欠缺。”
“我们在这个事件中应该更多的吸取积极因素”,贾康认为,该事件无论是对制度建设,对企业家作用,还是大家普遍关心的内部人控制都应吸取积极因素。“当然内部人控制也并不是绝对的不好,万科曾经在内部人控制下,走出一段非常辉煌的发展,但现在突然发现不可持续,而我们需要的是,不可持续之后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应该被充分总结出来。”
领教工坊创始人肖知兴:万科是提倡简单、透明、直接的十几年了,每次在中欧课堂讲到万科的案例时,我都是这样说的:全世界最“复杂”的市场在中国,全中国最“复杂”的市场在房地产业。偏偏在这个房地产业,做到第一的,是万科这样一家提倡简单、透明、直接的现代职业文化的公司。这件事情,你越是细想,就越是对中国的未来,多一份信心。
在这个体量巨大、意义深远的事实面前,任何基于仇富、仇名、仇西、性妒忌等琐屑心理对个人的攻击、奚落和调侃,几乎都是经不起最基本的逻辑与历史分析的毫无意义的口水和泡沫。沉浸在这种口水中的人们,还是早点洗了睡吧。
锤子科技CEO罗永浩:王石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看了一路的新闻和评论,感慨万千。王石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万科是中国最好的房地产公司,没有之一。王石作为万科的缔造者,当年不得已放弃股份,是时代的悲剧。“他被打败了”?也许吧,谁知道呢,但“他只是个打工仔”?轻浮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
吴晓波:“驱王运动”是中国企业史上的悲剧“万科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公司治理层面上最为健康和阳光的企业之一,过去几年王石本人和郁亮团队在公司经营业绩方面并没有出现大的失误或值得指摘的违规行为。那么大股东动用这样的权力对经理人阶层进行全面的清理,这在全球公司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一定会被记录到中国企业史里。”
吴晓波认为,它的结果可以想见,一定是对万科现有的公司治理和业务模式的巨大损失,会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会彻底败坏万科的文化。
当当CEO李国庆:对股东有好恶不等于对资本不尊重自从10多年前论坛上,我反驳王石观点后,他就和我心存芥蒂,每年企业家年会上见面只是点头。对他一些高论我们一笑了之,毕竟他读书少。
此次宝能,华润与王石之争,我忍不住为王石说几句:
1、王董事长对股东有好恶且表达出来,不等于对资本不尊重。
2、王对宝能老板价值蔑视不等于王对民营资本不尊重。王希望国企做万科第一大股东,是万科权益之计谋,不等于对国有资本献媚。
3、西方体制,董事长就是半退休,但王还在东西方为万科做形象代言,年0万收入,不高。
4、王和田是他们私事,由此我也没看出王的私德有问题,但大众反感此,对万科是负面,可王石及团队当年为改制大局牺牲了股权,我们就不要再要求半退休的老人再次牺牲,且此次是爱情。
5、此次处理大股东关系的技巧太差了。
“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王石是中国地产行业精神之王秦朔认为,石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精神之王,他是永远不会“出局”的。
如果之前还有人怀疑宝能系是不是恶意收购,那这次罢免董事的行为无疑是昭然若揭了。这是一次打着改善公司治理的旗号,实际上劣币驱逐良币的挑衅,我相信这种做法不会得逞。如果这都能得逞,那中国市场经济、商业秩序这几十年的建设,算是白搞了。华润给人的印象,是要花最小的力气,维持第一大股东地位,又没什么战略。我认为,万科今天的危机,华润难辞其咎。
王功权:我为万科遗憾,但并不为王石担心我为万科遗憾,但并不为王石担心。这老犟头儿,是承受过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艰苦、危险和孤独的。60多岁了,他应该早知道一切是过眼烟云,他亢奋的,往往是跌宕起伏的体验本身。
万科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公司治理层面上最为健康和阳光的企业之一。当年,正是因为王石忍痛放弃权力,才让万科称为自我生长的有机体。
王石之所以放弃权利,是为了避免公司成为少数创始成员独断的僵化组织。由此,万科建立了中国企业当中可能是最平等的文化、最简单的人际关系和最有效的纠错机制。
28年中,房地产行业诞生了难以计数的亿万富翁(王健林、潘石屹等),但对于全球最大房地产企业万科来说,他们的管理团队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就,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现在他们正被资本驱逐,却依然初心未改。
如果王石被罢免,一定是对万科现有的公司治理和业务模式的巨大损失,最终损害的不是王石的利益,而是万科和其所有股东的利益。
顺便分享王石的一篇旧文:王石: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本文节选自《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内容略有删改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年5月登顶珠峰的经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很多人都好奇登顶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我的感觉是,在快要登顶的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告诉自己一定要上去,要加快脚步;一方面就是上不去,每迈一步就得喘七八口气,不想走,觉得时间像凝固了一样,你看着顶峰就在那儿,而且是很缓的坡,上面的队友都在那儿,可是你就是上不去。上去之后呢,我环顾四周,发现能见度极低。你看珠峰的照片,都是雾,你在雾里面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什么「一览众山小」啊、「只缘身在最高层」啊,都是瞎扯。这时候你有两件事一定要做。第一是取证,不是照一张相,而是要拍度的照片,证明你上去了。因为你照一张很容易造假,度环拍作不了假。第二是展旗,把国旗「哗」地展开,拍个照,拍完赶紧走人。▲在山上,所有装备都要自己背王石的主要行囊就是一只10千克重的相机下来之后,记者问我:「你珠峰都上去了,有什么感想?」我说:「我现在没有感想,但以后一定会有的。」你想,那时候在山顶,缺氧,下山之后人还是糊里糊涂的,能有什么感想?没有。一年之后感想才出来,真的。感想有两点。第一,我们七个队员,上去没上去的都有伤,只有我没有伤。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为什么呢?显然是和我登山以外的经历,和我的年龄是有关系的。登珠峰要面对什么呢?要面对荣誉。人都有虚荣心,这一点我看得很通透。我都登上珠峰了,我希望不希望自己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五套、十套、十二套呢?我希望不希望公司的员工看到董事长在珠峰登顶了呢?当然希望了!但当这种荣誉和生命安危相冲突的时候,就要另外考虑了。但人往往不会意识到,面对镜头人一定会摆出「英勇姿态」。我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我跟中央电视台的人讲:「不允许你们拍我,因为我知道我有虚荣心,你们一拍我,我就要撑起来,这样会把自己撑垮的。」其实这和登山经验是没有关系的,反而和人生经验有关,没有这个经历的小年轻常常控制不了。▲登山队在希夏邦马峰最后冲顶第二,人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我是喜欢照相的,还专门出了一本登山的影集。可是在登山途中,我专门躺在帐篷里休息,队员都纳闷为什么老王不出来拍照。为什么?要保持自己的体力。我最大的目标是登顶,其他多余动作都不做。所以我保存了大量的体力。下来之后第二天,我就跟总指挥请假,说我要去飞滑翔伞。我不是显摆自己,而是想说明我懂得「储备」。我准备60岁的时候再登一次珠峰。为什么?因为当时我52岁登顶珠峰,是中国年纪最大的,可是这个成绩我很不以为然。我们中国人不能只和中国人比。在我登顶之前,有一个叫三浦雄一郎的日本人登上去了,他当时是71岁,他30多岁的儿子陪他一块儿登到顶峰。登顶之后他们打电话给三浦雄一郎99岁的父亲,告诉他:「你的儿子、孙子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了。」他父亲虽然99岁,但还是个滑雪教练,打电话的时候正在上班呢!▲我明白这是在玩命,但我的目标是世界第一,玩命不算什么三浦雄一郎在年接受采访时说你看,人家71岁都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我这个52岁又算什么呢?我们的参照物要放宽一些,中国强不强大,不能总是自己和自己比,要和美国、德国、日本比。顺便一提,过了几年,这位三浦雄一郎突然宣布说他要打破自己的纪录。因为,不久之前又有两个日本人登顶珠峰,其中一个也是71岁,但是那个人的出生月份比他大,也就是说破了他的纪录。他说他要比,于是就和中国登山协会联系了,准备年庆祝北京奥运会,联合中国登山协会一块儿登顶。而医生诊断他的心脏已经不适合登珠峰了。怎么办呢?他动手术搭桥,动了两次手术,一意孤行要登珠峰。结果年的时候,西藏发生突发事件,中国登山协会取消了这次联合登顶的活动。三浦雄一郎还不死心,从尼泊尔上去,终于登顶成功。但是,让他郁闷的是,就在他登顶前一个星期,有一个尼泊尔老头儿成功登顶,那个尼泊尔老头儿78岁。▲三浦雄一郎在年又登顶一次珠峰当时他80岁诚然,登山可能会遭遇很多危险,甚至可能会丧命。比如我登珠峰快到山顶的时候,正准备一鼓作气冲上去,突然发现我的氧气瓶快没氧气了,连下山补给都不够用。怎么办?我仍然坚持要先登顶再下山。给自己留了后路相当于是劝自己不要全力以赴!真到了下山的时候,我只好捡先前登山者丢弃的废旧氧气瓶,像接力棒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换,勉强撑到山下,才算捡回一条性命。有人说,既然这么危险,难道不害怕吗?下山之后就有记者问我:「万一你捡不到氧气瓶呢?」我觉得这种假设性的问题没必要回答,实际上我就是捡到了,于是跟他开玩笑说:「好在登顶的队员不全是上海人,因为上海人很仔细,是不会遗留氧气瓶在半路上的。」▲王石问自己:「如果你因为登山出了意外,值得吗?」答案是肯定的既然登山这么危险,为什么我还要坚持去登山呢?我的回答是这样的:人总是要死的,你不去登山就可以避免一死吗?根据数字统计,死亡人数最多的是交通事故。那么,我们是不是因为怕被车撞死,就不去上班、上学了呢?我们不是照样去吗?有人会说概率不一样,毕竟出车祸而死比登山而死的概率小。况且,有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乘车,乘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登山是可以避免的。但我想强调:我喜欢登山。实际上我怕不怕死呢?人生来就是怕死的,生来就是希望永存的,但是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登山虽然有危险,关键看你喜欢不喜欢,只要你喜欢,其他都是次要的。
(文章来源:冯仑风马牛,ID:fngluntalk)
相关阅读:
1、“谁的万科”决战正酣,深交所出手:华润宝能你俩啥关系
2、盘点万科股东会十大爆点,王石:向姚振华道歉,希望郁亮能代替我
3、亮剑了!宝能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罢免王石、郁亮等董事
(编辑陈思颖)
赞赏
长按甲氧胺福林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14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