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福建遴选策论文底线意识是党员

发布时间:2021/6/18 12:20:10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方法 http://m.39.net/news/a_5208500.html

策论文写作是公务员遴选考试的常考题型,所占分值比重大,参加各地遴选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朋友们务必认真掌握一篇优秀的高分策论文需具备哪些要素,并多多提笔练习写作。尤其是近期参加福建遴选、福州遴选的考生更需多多练习。

底线意识是党员干部人生道路的“指明灯”

曾几何时,诸如一些“老实吃亏、精明吃香”;“权力不用、过期作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良知过时,道德无用”词汇反复进入我们的大脑,改变了许多人的心态,给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底线”意识。底线是事物质变的分界线、做人做事的警戒线,不可踩、更不可越。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的带头者,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具有垂范作用,近日,习近平在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明确表示党员干部要坚守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四条底线不仅是一把“戒尺”,更是党员干部正确人生路的一盏“指明灯”。

法律底线为党员干部指明“道路”的方向。法律体现国家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也是衡量事物对错的标准。树立法律底线帮助党员干部在左右摇摆时,坚定依法办事的原则,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这样我们行使群众赋予的权力才能不偏不倚,始终围绕在以群众利益为主的正轨上,实现一名党员干部最根本的核心价值,做无愧于民、无愧于时代的合格党员。

纪律底线为党员干部“前进”路上提高警觉。把纪律挺在最前面,纪在法前,党规党纪严于国法,是党员的行为规范。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会面对很多的诱惑和考验,有一些不良小节看似无碍,但是日积月累就会失节,理想信念的根基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动摇,久而久之,就可能走上错误的道路。坚守法律底线让党员干部带头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用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分清是非,明辨方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价值观。

政策底线为党员干部“路途”上充当指示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理论、意志、主张在治党治国、执政理政上的具体体现,是全党的行动准则。党员干部作为落实政策的执行者,是连接决策与群众的关键点,很多人感叹,上面的政策是好的,但是到了我们这里就变了样,这样的情况就是党员干部缺乏政策底线,一层一层递减,到了基层就完全变了一个样,政策底线就是要求方针政策一旦确立,服从和执行就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必须要掌握做事的原则和方向,维护政令畅通,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在路途上按照政策的“指示牌”前进。

道德底线是党员干部“行驶”的反光镜。不违法不乱纪是党员干部必须准守的,但是修政德却是首要的,正所谓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政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一系列道德规范,党员干部绝不能失去了“道德”这面“反光镜”,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时刻用道德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讲操守,重品行,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只有这样才能时刻修正自身,保证自己是一个全面合格的党员。

习总书记审时度势,直面当前错综复杂的问题,为党员干部划出四条底线,同时也为党员干部划出了正确的人生道路,只要坚守“四条底线”,沿着这盏“指明灯”明确的路走下去,一定能走出美好前景。

推荐阅读

?《公选王遴选公务员笔试冲刺宝典》(年版)

?公选王时政热点一典通(版),公选遴选备考热门之选!

?公选王遴选作文高分宝典(年版)

?《公选王遴选公文写作高分宝典(年版)》帮你搞定公文写作!

↓↓↓“阅读原文”,精彩继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247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