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新闻 >> 关于人生的意义一曰历史使命二曰社会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次地问。
对于整个人类社会而言,人生意义的解读和全部内容无外乎:一曰肩负历史使命;二曰担当社会责任;三曰承载生命力量。
说到肩负历史使命,得从历史说起;
一代帝王汉高祖刘邦;似乎曾被当作市井小民、街边混混、乡村无赖看待,却开创年基业,历经29帝的大汉王朝。
他的人生坐标和远大理想是什么?
原来无非游手好闲;约三五好友吃肉喝酒、调戏女人、戏谑乡邻,既可图一时之快、又希望此日能够地久天长。
成就一代君王的千秋霸业;是历史的必然、还是现实的偶然?
相对来说,虽经千迴百折、困境重重,从实际意义上来讲;这千古一帝、九五之尊来的倒是容易了许多;因为千秋霸业并不存在于他的主观意识之中,而客观条件却把他推送至历史颠峰。
历朝历代这样的例子不乏其人;从平民百姓到帝王将相,有同样的经历,却有不一样的命运,“一将功成万骨枯”。
人生的意义与社会责任到底有怎样的关联?
人类的存在意识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内容。
人生的意义并不是唯心主义的产物,更不是与生俱来的先知与后觉,而是且行且走的无奈与挣扎。
古来圣贤与所谓现代公知们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一个是从微观世界里寻求博大的人生道义,一个是在宏大的理论体系中追逐着多少名利。
难道不是吗?
在现实中,当我们谈到“三观”时,社会道义与经济利益似乎总不在一个频道上,原因何在?
如何认识“三观”,不仅要正视现实,而且更要懂得怎样看待历史,因为它折射着人类社会的未来。
世界观:是人们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也是主观世界与客观条件的存在形式与全部内容。
人生观:起源于生命,表现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意义。它的主要成分大多受环境影响和条件限制,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结果。
价值观:文化内容与社会教育是否能够真正决定每个人的价值观?有成因,却存在一定局限性。
人性的凸显、似乎与价值观的存在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
人性中,自私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生存的需要,与自然界其它动物别无二致。
获取与付出无论有意识、还是下意识,首先与生命存续相关,逐渐从生存意识中产生岀强烈的愿望,欲望也由此产生,价值观随之而变。
曾经一个北大博士生导师的老板跟我谈到有关价值问题时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就是在不断地构建和体现价值问题,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是否有可利用价值。
简单思过,似乎有唯利是图之嫌;仔细想来,不无道理。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自然成因。
由此看来,构建价值体系,并不仅仅只是文化与财富问题,而存在于人类意识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承担得起社会责任的人并不多。大多是平凡之辈,能够承担得起家庭责任就已经很好了。
不扫自家门前雪,何以扫天下?
成功之人喜欢讲成功学,意义何在?
如同马云一般;天天大谈刻苦、努力、付出。
任正非却能够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成功之人对普通人大谈成功学虽然有资格,又有多少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能忽略现实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普民哲学是生活的哲学,当渐渐地失去了承载生命力量的时候,你所谈到的成功不是激励,而是具有太多的讽刺意义。
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的应用与资本市场的密切关系;彻底颠覆了人类在社会中的存在意识;生命与生存之间似乎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搏斗。
好像高晓松说过这样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而被现代人广泛应用。仿佛代表着一个生活;一个层次;一种时尚精神。这是物质社会的现象与标识付与的一种门客形象,与现实格格不入,一种完全的扯淡。
也许对于休闲者和成功人士来说是这样的,而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人们并不如此;只有远方而没有诗歌。
如果有,是只是商业利益下的角逐。如余秀华,她需要诗歌支撑生命,但不是所有人都该如此、或可以如此!
文化堕落的显现不在于内容,而在于认知。
生活在金字塔尖和中产阶层的人,看似生活的如诗如歌、脂粉如画;表面的光鲜亮丽,掩饰着多少负债经营着的人生。
现代人群,哪一个不胸怀壮志、有很多勤奋苦读,而无论多么地努力,不要说离成功之路遥遥不及,连生活都难堪重负。
对于普民,生存的压力日渐日盛;尤其当下的年轻一代,如果完全靠自己努力,恐怕连承载生命的力量都没有。
并不是他们无能,而是面对的社会就是如此残酷。
这就势必要问;资本市场带来的结果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压榨与奔命,那么,人生的意义和存在价值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