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钱穆先生人生十论精要二

发布时间:2017/8/30 13:13:29   点击数:

所谓真我者,

必使此我可一而不可再。

旷宇长宙中,

将仅有此一我,

此我之所以异于人。

唯其旷宇长宙中,

将仅有此一我,

可一而不可再,

故此一我,

乃成为旷宇长宙中最可宝贵之一我。

除却此一我之外,

更不能别有一我,

类同于此一我,

如是始可谓之为真我。

所谓我者

乃待成,

非已成。

若果不能凭此天赋完成真我,

则百年大限,

仍将与禽兽草木而同腐。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

其所得者,

即是得一个可一不可再,

尊贵无与比之我。

若失了我而得了些别的,

纵使你获得了整个宇宙与世界之一切,

而失却了自己之存在,

试问何尝是有所得?

更何所谓自得?

自得正是得成其为一个我。

当知父子相处,

若我是子,

则我之所欲完成者,

正欲完成我为子之孝,

而并不能定要完成父之慈。

父之慈,

其事在父,

不在子。

若为子者,一心要父之慈。

为父者,一心要子之孝,

如是则父子成了对立,

因对立而相争,而不和。

试问父子不和,那里再会有孝慈?

而且子只求父慈,那子便不是一孝子,

父只求子孝,那父便不是一慈父。

若人人尽要求对方,此只是人生一痛苦。

我为子,我便不问父之慈否,

先尽了我之孝。

我为父,便不问子之孝否,

先尽了我之慈。

照常理论,

尽其在我是一件省力事,

可能事。

求其在人,

是一件吃力事,

未必可能事。

人为何不用心在自己身上,

做省力的可能事来求完成我,

而偏要用心在他人身上,

做吃力的不可能事来先求完成了他呢?

何从即就有限人生解脱此有限?

曰:身量有限,而心量则无限。

人当从自然生命转入心灵生命,

即获超出此有限。

超出有限,便是解除苦痛。

人之所谓我,皆从身起见,不从心起见。

中国观念,则与上列释耶两教尽不同。

中国人好像在五伦中忘失了个人,

其实是在五伦中完成了个人。

我为人父则必慈,我为人子则必孝。

若依个人主义言,岂不为了迁就人而牺牲了我。

但以中国观念言,父慈子孝,乃是天性。

而且为人子亦必求父之慈,为人父亦必求子之孝。

故为父而慈,为子而孝,此乃自尽己心,

而亦成全了他人。断非迁就,断非牺牲。

正因为小人之生,永不会完成,

所以他时时怕死,

而死亦时时来催促他,提醒他。

君子时时尽其职责,

人生随时完成,所以不怕死,

而死之对他亦无威胁,所以能视死如归。

人类当前的问题,

主要在于如何安放我们的心,

把我们的心安放在那里?

如何使我们的心得放稳,得安住?

这一问题是解决当前一切问题之枢纽。

相传达摩祖师东来,

中国僧人慧可亲在达摩前,

自断一手臂,

哀求达摩教他如何安他自己的心。

慧可这一问,

却问到了人类自有文化历史以来真问题之真核心。

中世纪的西方,心跑向天国太远了,

太脱离了自己的家,

在他们的历史上,

才有一段所谓黑暗时期的出现。

此刻若一向跑进物之邦,

跑进物世界,跑得太深太远,

再不回头顾到它自己的家,

人类历史又会引致它到达

一个科学文明的新黑暗时期。

这景象快在眼前了,

稍有远眼光的人,

也会看见那一个黑影已隐约在面前。

这是我们当身事,还待细说吗?

在世界人类的文化历史上,希腊印度犹太与中国,或先或后,在那一段时期内,都曾有过卓绝古今的大哲人出现。他们正都是处在身生活问题粗告一段落,心生活问题开始代兴的时期,遂各有他们中间应运而起,来解答此新问题的大导师。有的引导心向神,有的引导心向物。人心既是奔驰向外,领导人也只有在外面替心找归宿。只有中国孔子,他不领导心向神,也不领导心向物,他牖启了人心一新趋向。孔子的教训,在中国人听来,似是老生常谈,平淡无奇了。但就世界人类文化历史看,孔子所牖启人心的,却实在是一个新趋向。他牖启心走向心,教人心安放在人心里。他教各个人的心,走向别人的心里找安顿,找归宿。父的心,走向子的心里成为慈;子的心,走向父的心里成为孝;朋友的心,走向朋友的心里成为忠与恕。心走向心,便是孔子之所谓仁。心走向神,走向物,总感得是羁旅他乡。心走向心,才始感到是它自己同类,是它自己的相知,因此是它自己的乐土。而且心走向心,又使心始终在它腔子内,始终不离开它的寄寓之所身;父的心走向子的心,他将不仅关切自己的身,并会关切到子之身。子的心走向父的心,他将不仅关切自己的身,并也会关切到父之身。如是则身心还是和合,还是相亲近,相照顾。并不要摆弃身生活来蕲求心生活之自由与独立,心生活只在身生活中觅得它自由与独立之新园地。这是孔子教训之独特处,也是中国文化之独特处。

要你捉着自己的心来看,那是骑驴觅驴,慧可给达摩一句话愣住了。但用你的心来透视人的心,却亲切易知,简明易能。父母很容易知道儿女的心,儿女也很容易知道父母的心,心和心,同样差不多,这所谓易地则皆然。心走向神,走向物,正如鲁滨逊漂流荒岛,孤零零一个心,跑进了异城,总不得好安放。心走向心,跑得愈深愈远,会愈见亲切,愈感多情的。因它之所遇见,不是别的,而还是它同类,还是它自己这一心。心遇见了心,将会仍感是它自己,不像自己浪迹在他乡,却像自己到处安顿在家园。于是一人之心,化成了一家心;一家之心,化成了一国心;一国之心,化成了天下心;天下人心,便化成了世界心与宇宙心。心量愈扩愈大,它不仅感到己心即他心,而且会感到我心即宇宙。到此时,心遇见了神,而它将会感觉到,神还是它自己。

西方人有一句名言说:不自由,毋宁死。这是说自由比生命还重要。但什么是自由呢?就中国字义解释,由我作主的是自由,不由我作主的便是不自由。试问若事事不由我作主,那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价值可言?

再说到近代西方为争取人权自由而掀起革命,这当然因于他们深感到当时政治社会种种现存情况之阻碍了自由。但他们之所争,实则只争取了人类自由之某种环境与机会,并不曾争得了人类自由之本质与内容。因自由只能由人自我自发。

长按识别







































女人白癜风
白癜风如何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1349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