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苏雪林原谅我一生放荡不羁骂鲁迅

发布时间:2017/9/14 13:31:05   点击数:

(一)

在《庐隐:敬命运一杯酒,再苦也不磕头》那篇文章里,我们提到过一个名字:苏雪林。

她跟庐隐是大学同班同学,是好友,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作家。

苏雪林是个奇人。

鲁迅先生在世时,她对鲁迅极为推崇。

鲁迅先生去世后,她却一直对鲁迅口诛笔伐个不停,甚至还将自己“反鲁”的大部分文章结集出版成《我论鲁迅》一书。

鲁迅是年10月19日去世的。

鲁迅去世不到一个月,苏雪林就拉开了她“半生‘反鲁’的序幕”。

她公开祭出“反鲁”大旗,破口大骂鲁迅是“褊狭阴险,多疑善妒”,“色厉内荏,无廉无耻”,“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在文坛“兴风作浪”,“含血喷人”,其杂文“一无足取”,“祸国殃民”。

而在这之前,她称呼鲁迅先生是“中国最早、最成功的乡土文艺家,能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

这种转变,确实令人瞠目结舌。

郭沫若也骂过鲁迅,不过是在鲁迅去世前,他撰文骂鲁迅是“封建余孽”、“不得志的法西斯”。

鲁迅也撰文骂过郭沫若,说他是“才子加流氓”(啊,那个文人可以在报刊上公开撕逼的时代真是有点令人神往)。

众所周知,郭沫若是一个很没风骨的人。

鲁迅去世后,郭沫若面对全国人民哀悼鲁迅的形势,立即转向,连夜写了《民族的杰作—纪念鲁迅先生》的悼文,指出鲁迅的死,是“不可测算的重大损失”。

在“文化大革命”中纪念鲁迅时,郭沫若说:“鲁迅如果还活在今天,他是会多么高兴啊!他一定会站在文化革命战线的前头行列,冲锋陷阵,同我们一起,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踏出前人所没有走过的道路……”

郭沫若对鲁迅态度的转变,我们很容易理解,但要理解苏雪林,却不那么容易了。

苏雪林曾经在鲁迅面前自称学生。她创作的第一部作品是《绿天》,书一出版她就送给了鲁迅一本。

她还曾公开撰文,对鲁迅的《阿Q正传》等小说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她到底跟鲁迅有什么仇什么怨,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在鲁迅尸骨未寒之际就对他口诛笔伐呢?

有人分析她之所以骂鲁迅,是因为鲁迅曾经冷落过她。

说是在一次宴会上,主人把苏雪林介绍给鲁迅时,鲁迅只是点点头,既没有握手,也没有寒暄,令苏雪林非常尴尬。

还有人说是因为她爱上了鲁迅,但鲁迅不搭理她,所以她因爱生恨。

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另外一种说法:自“女师大”风潮以后,苏雪林与鲁迅对女师大校长杨荫榆女士在女师大风潮中的所作所为看法截然相悖。

随着时局的变化,她与鲁迅在思想上的分歧愈来愈大,所以她对鲁迅越来越反感。

关于“女师大”风潮,读过鲁迅那篇《纪念刘和珍君》文章的我们应该不陌生。

在我们固有的印象里,女师大校长杨荫榆是个站在爱国学生对面的反派,可今天我们回望那段历史,会对她有多一点点的理解。

杨荫榆要求学生只管读书,不要参加过问政治活动,反对学生动不动就上街游行,实际上是在保护学生。她担心学生们成为各种政治力量的“棋子”,白白送死。

而鲁迅是革命派,他一方面为爱国学生们的死感到痛心,一方面又为他们的义举感动。

双方都没有错,都不是坏人,只不过立场不同。

要知道的是,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要杨荫榆出任伪职,遭到她的严词拒绝。她多次责备日本军人烧杀抢掠的行为,还打开自家院子庇护那些被奸淫的妇女,结果被日军射杀。

只不过,因为政治原因以及为我们所推崇的贤者(鲁迅)讳的缘故,很多人都不知道杨荫榆是这样一个人。

人们对她的印象,就是鲁迅写的“依附北洋军阀”“推行封建奴化教育”“肆意压迫学生”,这个评价在当时的“进步青年”看来肯定是中肯的、客观的,可也许等他们长到四五十岁,有了自己的子女,他们或许才会感慨:这个评价是不公平的。

就像年少轻狂的我们,对父母跟我们说的那些话嗤之以鼻,可上了点年纪的时候,我们忽然发现原来父母说的很多话是对的。

苏雪林对鲁迅的反感,或许就从那时候开始。

只不过,因为她在文坛的号召力不如鲁迅那么大,所以她不敢跟活着的鲁迅对骂。

大家请脑补一下鲁迅先生骂人的功力,就能想象到苏雪林还没出场就被秒成渣的惨状。

更何况鲁迅当时是超级大V,如果他开个







































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尰闄?
鍖椾含鐧界櫆椋?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1362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