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第一品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作者索达吉

发布时间:2018/6/15 5:34:52   点击数:

[祇树给孤独园]

它的来历有一段典故:一位叫给孤独的长者皈依佛陀后,祈请佛陀来舍卫国传法,并打算找一块地为佛陀建造精舍。他发现祇陀太子的林苑清净闲旷、适合静修,于是与太子商量打算买下来。

太子非常舍不得这块林苑,为了打消给孤独长者的念头,就对他开玩笑道:“你若能把这里用黄金铺满,我就答应你的要求。”

由于给孤独长者前世供养过六佛,故今生能看到地下的宝藏,具有极殊胜的福报。所以给孤独长者回家后打开宝库,用大象把黄金驮到那里铺地。

最后,祇陀太子为其诚心所动,就对他说:“以前我们商量卖地时,并没有说这里的树也要卖。现在这块地属于你,但这些树仍归我,让我们一起来供养佛陀吧。”

从紫,这块林苑叫做“祇树给孤独园”。在这里,给孤独长者建造了一座经堂,后来,佛陀常在此你的讲经说法。

年,我随上师如意宝前往印度时,曾朝拜过这座闻名遐迩的“祇树给孤独园”。如今,那里唯有一片废墟,即没有寺院,也没有城市,只剩下了遗址的大概模样。

当年,佛陀有此示现神变,降伏了外道六师。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每年神变月(藏历一月)的一日至十五日,拉萨都会举行隆重的法会,我们佛学院也在这十五天中举办“持明大法会”。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藏文和义净的译本中,除了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外,还有“大菩萨众”。

此译本之所以没有提及“大菩萨众”,应该是梵文版本不同的原因。就像《入菩萨行论》的颂词,克什米尔的班智达说有一千多颂,东印度的班智达说有七百颂,中印度的班智达说有一千颂,最后问了作者寂天菩萨,才知道一千颂是正确的。

印度的经文,在文字、内容等方面经常会不一样,所以大家不要一见到不同版本,就妄加断言“这是真的、这是假的”。

我个人认为,在梵文版本方面,藏传佛教与义净用的应该是一个,鸠摩罗什与玄奘用的是一个。大家在研究经典时,倘若发现不同之你的,千万不要随便取舍。要知道,经典是具有不忘陀罗尼的班智达结集而成,但他们的“不忘”,也有不同层次的差别,所以,不同版本之间有差异很正常。

《金刚经》听众有小乘比丘、也有大乘菩萨,因此,本经属于大乘的范畴。

为什么在佛陀口中,

低劣的饮食也能变成无上美味。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在那时,世尊于正午之前,披着袈裟,手托钵孟,到舍卫城中乞食化缘。

[著衣]

世尊出门之前都要先整理衣服,我们后学者就更不用说了。作为一名佛弟子,不管穿什么的衣服,都应让人看起来顺眼。当然,这不叫你去学打扮,而是应有威仪必须具足,否则,很容易让世人对佛法产生邪见。

有些学佛之后,就自以为看破一切了,衣服邋遢、蓬头垢面、懒于梳洗,以至于家人见都退避三舍,同事见了也敬而远之,以为学佛必须有如此“境界”,这就有点走极端了。

其实,适当的穿着、得体的仪容,对在家居士来讲也是有必要的,这也是利益有情的一种方便。

[乞食]

有人会问:“佛陀为什么也像我们一样,中午肚子特别饿,要出去化缘呢?”其实,佛陀并不是肚子饿,而是要给众生积累资粮的机会,并借机为他们传讲佛法。

《秘密不可思议经》中云:“佛陀体内没有内脏,犹如金丸。”《金光经》也说:“释迦牟尼佛显现上是在化缘,但并没有享用这些食物,因为佛陀从来不会饥饿。”

退一步说,即使释迦牟尼佛的肚子饿,他也可依神通把土朩石头变成食物,而不需要向人乞讨。依靠佛陀的加持力,一个东西能变化无量之多,就算是不好吃的食物,也会成为醍醐美味,《现观庄严论》说:“在佛陀口中,低劣的饮食也能变成无上胜味。”

以前,释迦牟尼佛在毗罗然国安居时遇到灾荒,他担心出生于王族的阿难受不了这种苦,所以给他吃了一粒麦子,让阿难七天中都不饥饿。依此因缘,阿难对佛陀的加持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和希有感。不仅如此,佛陀还具有虚空藏等持,可圆满世间上的一切财富。因此,佛陀并不需要真正云化缘。

现在有些人说:“释迦牟尼佛是乞丐王。”这是一种毁谤,有极大的过失。尽管佛陀确实带比丘到城中乞食,但这完全是一种示现,就像佛陀已灭尽对“我”的执著,可显现上还要说“我的弟子”“我的施主”一样。

修行时,身体端直非常重要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陀在舍卫城内,次第乞食之后,返回祇园精舍享用斋饭。吃完饭,收好袈裟和钵孟,洗净双足,在法座上跏趺而坐,安全于正念之中。

[乞]

现在的泰国也是如此,早上七八点钟天还没亮,比丘们就托着钵,在马路上赤足而行。此时施主们早已在十字路口拿着食物等候,看到比丘来了,高兴地排在路边,对他们一一献供。供养物除了食品以外,有时还有洗脸用具、衣服等。比丘的钵非常大,每次回来都满满的,早饭用完后,还剩下足够的食物留待中午享用。

在印度,化缘的时间一般是上午,而在佛经中,有时候会看到比丘中午出去化缘,但这咱现象在泰国是没有的。

[洗足]

吃完饭后洗脚,泰国也有这种习俗。以前希绕嘉措格西云泰国时,国王亲自为他端水洗脚。上次我们去,虽然没有这种待遇,但也是居士帮忙倒水的。

[敷座而坐]

洗完脚后,佛陀在法座上端身正坐。值得注意的是,听法、修行时,身体的端直非常重要。有些人在家看书念经,经常喜欢斜靠着,这种姿势相当不好。

要知道,身不正则气脉不正,气脉不正,记忆力和修行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藏传佛教历来重视身体的姿势,不管是念经也好、修行也好,都要求身体必须端直,跏趺而坐。

表面上看,佛陀吃完饭后,洗了个脚,在垫子上休息一下,安住于正念当中,马上就要讲《金刚经》了。

赞赏

长按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白癜风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1568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