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知识 >> 新时代档案人的职业坚守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论
新时代档案人的职业坚守
——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论职业坚守
关键词:
新时代;档案人;职业坚守;生命科学;最高职业坚守
任何职业的传承和发展都需要一代代职业人的坚守,作为有着与文字一样久远的“档案”(甲骨档案)及档案这一职业,历经三千多年的发展,凝聚了历代多少人“档案人”的坚守和进取。新时代档案人使命重大,除了对我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即历史档案进行很好的保护、开发、利用,而且要对新时代产生的大量内容繁杂、门类各异、形式多样的档案文件材料进行及时、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鉴定、编目、查找、利用、编研、保管等工作。档案文件材料浩如烟海、档案职业任重道远。新时代档案人如何职业坚守?什么样的职业坚守才是最理想、最究竟、最圆满的?今天试着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阐述一下:
一、理清几个概念
01
职业坚守:
是指人们从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从的最低道德底线和行为规范,它具有“基础性”、“制约性”特点,是从业者必须做到的。衡量职业操守好坏,关键是看“主动”还是“被动”。
02
2档案人的职业坚守
①热爱档案工作,献身档案事业。
②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档案思想。
③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④勇于创新,具有开拓进取精神。
03
.生命科学:人类基本的科学系统可分为三类:建立在人对自然的认识之上的科学,称之为“自然科学”;建立在人对社会认识之上的科学,则称之为“社会科学”;建立在人对自己认识之上的科学,则称之为“生命科学”。
04
人之“三性”:人具三性——兽性、人性和佛性(仁性、德性)(以下佛性即仁性、德性)。人类的各种需求,大略可分为三类: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灵性需求。这与人之“三性”相对应。兽性即生物性,因人有生物性的一面,故有生物性的需求,即生理需求是也,如饮食需求、睡眠需求、性需求(即繁育后代之需求。性冲动是生物保存其自己不致绝种之冲动)、尽享天年之需求等。因人有人性之一面,固有人性之需求,即心理需求是也,如感情需求(亲情、爱情、友情等)、艺术需求、社会需求(获得他人关怀、尊重等)、历史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的需求等。因人有佛性的一面,故有回归心性之需求,即圆满与解脱之需求,如充分实现真、善、美之需求,过德化人生与美化人生或真化人生之需求,终极关怀之需求,形而上之需求,安心之需求,主体(生命)化之需求,圆融化境之需求,价值与意义之需求等。
二、因人有“三性”之需求,职业坚守亦可达“三境”。
人之“三性”需求的满足,通常次递是:第一为兽性(生物性),第二为人性(心理性),最后是佛性。人之“三性”之间的实现次递,因受文化传统、信念信仰、客观条件、榜样的示范等多方面的影响,可以随时变更,但却不可相互取代。
(一)因人之有“兽性(生物性)”的需求,故仅处于生物性需求的人的职业坚守,可为生物性境界(层次)。俗话说的:人为五斗米而折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孩子、老婆热炕头等,这大多是生物性层面的。例如:一些私人老板,只顾个人经济利益,不顾工人有“三性”之需求,工人不仅得不到“人性”、“灵性”的关怀,就连最基本的生物性需求,也得不到满足(如:劳动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低下等),这样情况下的职业人的职业坚守也只能被动的勉强的做到最低、最基本。再如:当年小学课文《半夜鸡叫》里描述的地主剥削农民,其结果轻则:你哄我的肚皮,我哄你的地皮;重则:反抗、革命。另一种情景是:受西方所谓的民主、平等、自由思潮的影响,一些职业人挥舞民主、人权的大捧,要自由,不要道德;要待遇,不讲奉献;这其实仍是人之“生物性”需求层面的表现。
(二)因人之“人性”的需求,故得到“人性”需求之满足,其职业坚守既达“人性”之境界(层次)。安居乐业,爱岗敬业,即是“人性”需求得到关怀可达到职业坚守。纵观历史,当今社会是最为关怀“人性”的社会,“以人为本”即是关怀人的“人性”、尊重人之“人性”、努力满足人之“人性”之需求,而且同时正视人之“生物性”、理解人之“生物性”、满足人之“生物性”。中国共产党以创立之初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毛主席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邓小平同志让中国人民富起来!温家宝总理“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我们党艰苦奋斗一个世纪来,无不是为了中国人民人之本性之需求、满足中国人民人之本性之需求,而做出不懈努力!新时代物质水平的极大提高,各行各业职业者的工作环境、人文环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良性呈现,职业者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敬业之激情,实现个人价值者,彰显个人才华者,建功立业、创造奇迹者层出不穷。国家百业兴旺,千业兴旺!
(三)因人有“佛性”之需求,故职业坚守可达最高、最圆满之“佛性”之境界。以往,我们普遍认为:人,能安居乐业、遵纪守法知足也!若能事业有成、功成名就止足矣!虽然,我们“学习雷锋好榜样”,也被焦裕禄同志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迹所感动,周恩来总理优秀品德、完美人格、高尚情操与日月般光辉照人,为世人敬仰!新时代领袖习近平同志胸怀天下、复兴中华的鸿志卓行为世人崇敬!但往往是感动一阵子、激情澎湃一瞬间,后续无力,很快又坠入凡俗。
只到学习了生命科学,恍然大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有佛性,皆可成佛”。佛即觉悟的人、无我的人!佛性即仁性。“仁者,人也”,即因人皆有仁性,人可皆成仁,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把我们本来具有的那个佛性、那个德性、那个仁性也即那个“良知”找回来,彰显之、贞定之,在工作、生活中活出来,也就是把雷锋精神、焦裕禄的精神、周恩来的精神、习近平的精神在我们的生命中活出来!我们就是一个个活着的雷锋、活着的焦裕禄……如此的职业人决不会出现假公济私、阳奉阴违、消极怠工、贪赃枉法等现象,所达职业坚守的境界(层次)也必是最理想、最究竟、最圆满的。
三、新时代档案人职业坚守最高境界
(一)人之“三性”之间有着互为因果的深刻关系,如鼎立三足缺失任何一足,另外两足也难以成立。
“三性”中的任何一种属性,如若长期得不到合理的正视与满足,都将滋生相关问题:生物性得不到正视与满足,将滋生生理上的疾病,出现各种生理紊乱现象;心理性得不到正视和满足,将会滋生各种心理上的疾病,出现各种非理性、贪婪、分裂、异化、失控等心理病态现象;佛性得不到正视和满足,则出现严重的不安感、空虚感、无价值感、无意义感、被抛弃感、缺失感、无幸福感等等生命异化现象。若于“三性”获得理明而义达,于天下,则天下得以平;于国,则国得以治,于家,则家得以齐;于身,则身得以修……
作为新时代的档案人,如欲最好地坚守档案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业,必须是“三性”具足、全面发展之“大人”(即:君子)。新时代,档案职业人的生物性、心理性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满足,只是佛性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应有的满足,随着生命科学体系的创立和普及,我们认识到佛性的成长和达成并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不像佛教所言“成佛乃多生累世而难为”之难;也不像基督教认为的那样“神性只有上帝才有”之高;也不会像儒家那样“不成功便成仁”之悲壮。而是人可皆成之!理不明义不达,障碍了我们佛性的成长和彰显,使我们自甘平庸、以俗为美、以庸为真。
以下举几例生命科学
的探索与实践:吕德宝,北京升维律师事务所主任。将生命科学与法学相结合,提出并实战生命法学。他在年第三届生命科学高峰论坛上报告的题为:论生命法学的涵义及其特色,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法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论证。令与会中外学者百余人及三千多现场听众耳目一新:生命法学如若普及开来,实行圣人之治以教化为本、刑法为末,司法、诉讼由审讼过程变为教化过程,如此则社会和谐、民风归厚,而诉讼止息。
2.刘谊,来自上海。为了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寻生命的自由解脱之真谛,寻找健康完整的教育之道,上下求索15年,直到生命科学的出现,拨云见日,让她的困惑一扫而光,自年3月份以来,她在全国多个城市陆续举办了30余场生命觉醒教育公益讲座,更多的人了解和走进生命觉醒教育,更多的家庭受益于生命觉醒教育。
3.阮海燕女士,陕西天远药业副总、陕西好运来养生文化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导师、全国“治未病”培训基地特聘教授。她是一位医者,又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一位讲师。她运用中医药文化治病救人,倡导预防医学、“治未病”,从中国走向海外,讲授中华养生健康课程共计余场。年开始学习生命科学。在其自己从事的医学养生、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领域开始从生命医学、仁性管理、佛性经济各个维度实践生命科学。每一个实例、每一个实证引领她破迷除妄、见证奇迹。她深切地体会到:生命科学让人找回本自具足的“般若智慧”,而充满“般若智慧”的人生,可以更具价值和意义,更加妙不可言。
4.姚成山,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他学以致用,将生命科学与党的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以“什么是幸福”为主题,进行了党课宣讲,已讲20场次,预计讲座余场,深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欢迎。
生命科学“作为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并列的第三大类科学体系,它是一门以探索人的身心结构和存在属性,以及通过相应的实践而达到全面解放的科学,并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宗教观、审美观、宇宙观和生命观等生命哲学体系,以及生命医学,生命潜能学、养生学、生命美学、生命教育学、生命哲学、生命伦理学等相关学科体系与科学群。”
以上所例:生命科学
法学→生命法学(吕德宝)生命科学
教育学→生命教育学(刘谊)生命科学
医学→生命医学(阮海英)生命科学
养生学→生命养生学(阮海英)生命科学
企业管理→仁性管理(阮海英)生命科学
经济管理→佛性管理(阮海英)生命科学
价值观→圆满幸福观(姚成山)我们尝试:生命科学
职业坚守→最高职业坚守(二)历代优秀档案人崇高的职业坚守
孔子(公元前-公元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及档案文献编纂家。有史可考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档案文献编纂活动,是春秋编订《六经》,其中《尚书》是第一部典型的档案史料汇编,孔子编订《六经》所遵循的原则,如:①“述而不作”,保持原来的文辞;②“子不语怪、力、乱、神”删去芜杂妄诞的篇章;③“多闻阙疑”,“勿忘、勿必、勿固、勿我”;一直为我国历史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所遵循。孔子的思想历经二千五百多年,如日月般一直照耀着华夏子孙,并被世界所尊崇。我们档案人自豪地以的孔圣人为榜样,他老人家是我们档案人职业坚守的最高第一楷模。
2.司马迁(公元前年-公元前90年),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继父业任太史令(在汉代,太史令是皇帝的档案总管),年郭沫若在复曾三(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信中说:“我的看法……司马迁曾是一位档案工作者。”司马迁在被治罪下狱、受刑后,著述的《史记》,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周恩来总理曾鼓励:“你们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司马迁、当司马迁。”周总理希望档案人要做出司马迁著《史记》般的丰功伟绩,更是希望新中国的档案人要学习司马迁圣人般的品性。
3.刘义权,当代档案战线的时代楷模。38年清心寡欲的践行着一个档案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成就了《生命档案》,胡锦涛主席号召“全国档案工作者学习刘义全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4.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年3月2日,在央视CCTV—1“开讲啦”栏目,樊锦诗以“敦煌,跨越千年的美”为题给我们讲了“敦煌的千年之美”,半个世纪,她把生命融入了敦煌:那淡定的解说,难掩她对敦煌的深爱;如数家珍一般的描述,看到了她最高职业坚守状态下的自信和自豪。
(三)简述本人学习生命科学后,浅尝到践行“佛性(德性、仁性)”职业坚守的喜悦和快乐。
本人,党龄31年,档案专业年限35年,曾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党员”,曾获“自治区级优秀档案工作者”称号。35年来做了大量基础性的档案管理工作,职业操守和专业素养得到领导及同事的认可和好评。如果不是遇见的生命科学,可能就满足于此啦。原来,应该三足鼎立的人之本性,仅实现了“二性”,一足缺失,一旦把握不好、拿捏不住就会德性不张、兽性突显,曾经的才俊、骄子,就会堕为奸夫、恶棍,甚至沦为阶下囚……“吾欲仁、斯仁至矣”,仁义不远、当下即是,求仁“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般简单平实。可有多少求名、求利者,废尽心机、绞尽脑汁,终将名利难双收!又有多少名利已双收者,因德不配位,倾刻间声败名裂……
二年多的学习和践行,我切身体会到:当向“佛性”成长(或曰:回归)时,人的心情是愉悦的、神情是庄严的、精力是充沛的、心胸是宽广的。坚守了三十五年的档案工作,真实呈现出她无比的神圣与庄严,我这普通的档案员从生命深处升起无比的自信和自豪!以前的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是职责所在、义务所在、是不得不为之,可敬却不圆满;现在同样是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是本性所然、本该如此、无关其它,是自然而为之,自在又快活!新时代的档案职业人,实现最高无上职业坚守,不会遭受孔子周游列国之困苦;更不会遭受司马迁被治罪、下狱、受刑之冤屈;而是会身心更健康、人生更幸福!人之“三性”的前“二性”,即生理性的需求、心理性的需求国家已为我们实现,我们个体职业者只需向圣贤看齐,把自己本有的佛性彰显之、贞定之、扩充之即可。
文圣孔子、史圣司马迁在哪种艰难困苦情况下尚可如此,何况我们!
我们有理由坚信:生命科学如能得到正常发展和普及,人类的身心将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化和升华,整个人类就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间净土——共产主义社会、西方极乐世界、天堂同也。
四、怎样实现人之“佛性”,实现了“佛性”的人有何益处
怎样实现人之“佛性”,四个字:无我、慈悲(博爱)!不断无我、无限慈悲(博爱)即可实现“佛性”。
具体方法两个字:尽心!
尽心、全心全意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摩顶效踵、以利天下”,比如工作就全身心的工作,而摩顶放踵、以入工作;下班了出去走路,就是摩顶放踵、好好走路;回到家了,在家当父亲,就是摩顶放踵当好父亲;又出去交朋友,就是摩顶放踵,当好朋友——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要考虑昨天,不要担忧明天,只考虑现在,倾我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样你就在佛境里啦!
实现“佛性”的人有何益处
三大益处:
一是身体健康(少病或无病、长寿、无疾而终);
二是智慧、富有创造力;
三是快乐、幸福。
好啦!此文到此结束,践行最高无上的职业坚守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潘麟先生著:《大学广义》、《皇冠瑜伽》、《〈心经〉直解》、《〈金刚经〉的智慧》、《〈瑜伽经〉直解》、《以心传心》等七部生命科学著作
[2]梁毓阶、毕玉琦合编,《档案史料编纂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年6月,第1版
[3]“东方生命研究院”湖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18271.html